收藏 分享(赏)

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49879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穴位按摩法可治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如干燥、刺痛、瘙痒、异物感等,遇到天气变化时症状会加重。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发现,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咽炎,效果理想。具体方法为:1、用中指指端点揉廉泉(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翳风(耳垂后下缘凹陷处)、下关穴(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各 100 次。廉泉 lianquan(RN23)【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取法】正坐,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的下缘凹陷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骨肌、 舌骨肌、 舌肌。浅层布有

2、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特异性】阴维、任脉之会【功用】利喉舒舌、消肿止痛【主治病症】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纵涎出,暴喑,口舌生疮,喉痹,中风失语,舌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刺灸法】针尖向咽喉部刺入 0.51 寸;可灸。翳风 yifeng (SJ17)【标准定位】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取法】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穴位解剖】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

3、 2.5 厘米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静脉排列的淋巴结称为颈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继而进达腮腺的下颌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特异性】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功用】聪耳通窍,散内泄热。【主治病症】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刺灸法】刺法:1、直刺 0.8-1.2 寸,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腮腺炎等。2、向内前下方斜刺 1.5-2.0 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

4、聋哑。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 3-5 壮,艾条灸 5-10 分钟。去除慵懒感的穴位及指压法指压“翳风”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翳风”穴位于耳朵正下方耳朵遮住之处,同时用双手拇指在鼻、口吐气同时按压,每次压 36 次,每日重复 3 次。按时会微微作痛,但是它能治好焦躁,使精神爽朗。除了采用上述指压法之外,同时在精神上使每日过得快乐。下关 Xigun(ST 7) 【标准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稍的前方,闭口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窝。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

5、内,有横行于腺体实质内的血管主要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神经丛。针经腮腺后,穿过颞肌腱入颞下窝。该窝内,深居有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形成神经支配的翼内、外肌。围绕该二肌由面深部的静脉形成静脉丛,通过该丛的静脉或属支,沟通颅内和面部静脉的吻合。因此,面部有感染的患者,不易采用此穴。 【特异性】足阳明、少阳之交会穴。【功用】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耳聋,耳鸣;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3.其它:眩晕,足跟痛。 【刺灸法】刺法:1.向下直刺 0.30.5 寸,周围酸胀或麻电感放散

6、至下颌; 2.略向后斜刺 1.01.5 寸,酸胀扩散至耳区,; 3.沿下颌骨向上、下齿平刺 1.52.0 寸,酸胀扩散至上下齿以治牙痛; 4.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齐刺“法。 灸法:温针灸 35 壮,艾条灸 1020 分钟或药物天灸。2、用力拿捏大鱼际(手掌内大拇指根部肌肉丰实处)、少商(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处)、合谷穴(虎口上)各 20 至 30 次。少商 Shaoshang(LU 11) 【标准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指寸)处。(图)【取法】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 0.1 寸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皮薄,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

7、分布。动脉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并有同名静脉、神经伴行,与对侧同名动脉互相吻合,形成血管网。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功用】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手指挛痛。 【刺灸法】刺法:1.向腕平刺 0.20.3 寸,局部胀痛。 2.三棱针点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紧,迅速刺入并挤出 510 滴血。 3、用双手大鱼际按揉太阳穴

8、 50 次。4、拿捏太溪(足内侧,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太冲穴(足背第1、2 趾缝间向上 1.5 寸处)各 30 至 50 次。太溪 Taixi(KI 3)【标准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特异性】五输穴之

9、输穴,五行属土;足少阴经之原穴。【功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4.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刺灸法】刺法:1.直刺 0.50.8 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 35 壮,艾条温灸 510 分钟。太冲 taichong (LR3)【标准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

10、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足背皮肢较薄,皮下组织中走行有足背静脉网及大小隐静脉。足背动脉行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下往拇短伸肌的深面,分出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等。前者分成二支,分布于拇趾与第二趾内面;后者穿第一跖骨间隙至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在内外踝之间连线的中点和第一跖骨间隙其底间的连线上。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穿经拇短伸肌表面的腓深神经(或经其内、外侧)入该肌。足背动脉发出的第一跖骨动脉则在拇短伸肌的深面,

11、因此针再深进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时,可能刺及或经过动脉的一侧。【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肝之原穴。【功用】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主治病症】针麻常用穴之一。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刺灸法】刺法:1、向上斜刺 0.5-1.0 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2、向外下斜刺 1.0-1.5 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 3-5 壮,艾条灸 10-20 分钟。5、用拇指螺纹面推下桥弓(耳后翳风至锁骨上窝中成一直线)左右各 10次。6、用力拿捏风池穴(后发际颈椎两侧凹陷处)10 次。7、按揉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 2 厘米)用食指与拇指同时按揉两侧人迎穴 100 次,手法轻柔,有酸胀感为佳。 8、按揉天突穴(胸骨上窝凹陷处) 用中指指端按揉 100 次,方向尽量向下,避免刺激食管,手法轻柔。注:上述疗法每天按摩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耳鼻咽喉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