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免疫病如何“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疗法是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制成膏状,敷贴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并持续刺激这些穴位,引起穴位局部皮肤充血,甚至起泡,发挥经络的调节作用。同时使用内服药物,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目的。一、 哪些风湿免疫病可以冬病夏治?所有中医诊断为风寒湿型、肾虚、脾虚痹症的患者。即包括所有寒冷冬季疼痛、屈伸不利加重的关节、肌肉、软骨、韧带等处的 200 多种风湿免疫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如膝关节炎、寒气腿、腰腿的骨质增生、颈椎病等) 、慢性劳伤、慢性韧带肌腱损伤、原发性雷诺氏病、肢端青
2、紫症、纤维肌痛症、风湿性多肌痛、血管炎病等。二、 穴位、贴敷方法、疗程1、时间:“冬病夏治”主要是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采取穴位贴敷或艾灸。2、辨证选穴:全身选穴是从整体上补阳气,而局部选穴贴敷则要局部补充阳气,比如风湿关节病患者,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关节周围的穴位。常用穴位:(1) 整体: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肝俞、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2) 局部:疼痛关节周围的相关穴位颈椎病及颈肩部酸痛:颈部夹脊穴、肩井、天宗,肩、膏肓、阿是穴。肩部疼痛:肩、肩井、肩前、膏肓、天宗、阿是穴。腰及腰间盘突出酸痛:腰部夹脊穴、肾俞、命门、环跳、足三里、委中、志室穴、阿是穴。坐骨神经引起的酸痛:命
3、门穴、腰俞穴、志室穴、委中穴、殷门穴、承山穴、环跳穴、阿是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眼、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膝阳关、委中、阿是穴等。手足关节痛、网球肘、神经痛、肌肉痠痛、上下肢畏寒发凉、雷诺氏病、血管炎病:相应部位取穴、阿是穴。3、贴敷方法:穴位膏药贴敷是冬病夏治经典的治疗手段,一般使用一些补阳、通络、止痛的中药制作成皮肤容易吸收的、对人体刺激性小的外用膏药,用生姜搽拭穴位后,敷在患者不同的穴位上,一般要敷个穴位及痛点。4、疗程:风湿、类风湿等都是顽固性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因此一般从夏至就开始贴敷,一直到出暑以后,大概 2-3 个月左右。每次贴敷 5-6个穴位。每 7 天贴 4 天,休息 3
4、 天。也可一个伏天连续贴 6 天,休息 4天,再贴下一伏的疗程。这样贴的时间长,较每伏只贴 1 天效果要好。成年人每天贴 610 小时,第二天再换新的。儿童、年轻女性由于皮肤娇嫩,一般贴敷 2-6 个小时,所用药物的含量也比成人低。患者可在整个夏季的时间范围内,根据自己方便选择治疗时间,不必拘泥于三伏的第一天。5、整个治疗过程需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准确规范记录病情,以利于治疗后按照疗效标准评价效果。三、 注意问题1、在贴敷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吹空调、风扇,防治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体内潜伏下来;不能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能生气,因为生气会造成肝气不疏,导致阳气闭塞,这样就起不到冬病夏治的效果。2、另外,过
5、敏体质,比如皮肤过敏、瘙痒、易发荨麻疹等,因此哮喘患者要注意皮肤保养。而在贴穴时要小心点,平时对胶布过敏的,不要用生姜搽拭皮肤,还可以减短贴敷时间。如出现较多水泡,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看,可按烧伤或烫伤处理,外用京万红软膏、湿润烫伤膏、红霉素软膏等控制感染,促进愈合。3、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即使在夏天也不能贪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生冷食品,尤其是在穴位贴敷期间,贪食寒凉会导致寒气入内,影响药力的发挥。最好在室温下放放再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等要适量。穿着、睡眠不要贪凉。四、 内服药药物内服也是夏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补肺的药物如玉屏风颗粒,补脾的香砂六君子丸,补肾如六味地黄丸、百令
6、胶囊等。这些药对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很有帮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坚持经常服用,如可连服三个月。容易反复感冒的患者,一般是肺气虚,多表现为气短,舌头偏白偏胖;而脾虚者一般是消化不好,容易肚子胀,大便偏稀不成形;肾虚者明显的症状是活动的时候气短,腰酸腿软等;阴虚者易口干,烦热,手脚心热。从舌头上看,阴虚的人舌头偏瘦偏红,可以吃六味地黄丸;阳虚的人手脚怕冷,舌头胖,颜色淡,有齿痕,可用金匮肾气丸。以上这些症状,患者自己判断有时不够准确,最好到医院,请专科医师帮助判断是什么体质后再进行药补食补。同时也要按医师嘱咐用药,不要过度用药,对长期服用补肾、补肺等中药的人,应该定期进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检查,防止药物的副作用。 (gmw)风湿免疫病膏药外治联系方式:1、中西医结合门诊:2 楼 7 号诊室,3 楼 19、12 号诊室。电话:88013022、中西医结合病房:济康楼 1 楼医生办公室。电话:88014293、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 32 号 十堰市太和医院4、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