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学习目标 1.理解外部性的经济效应 2.了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3.掌握解决外部性的办法 4.运用科斯定理来解决外部性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部性 第二节 公共物品,如何认识亚当斯密的著作,“看不见手”的“功”与“过” “功”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合理配置资源:“每个人都力图运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它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社会利益,
2、其效果要比它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大。”(国富论) “看不见的手”的含义:即个人利益、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看不见手”的“过”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一、垄断与低效率 1.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最大化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数量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2.均衡产量不能出现在帕累托最优状
3、态上的原因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之间难以达成相互满意的一致意见。例如,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在如何分配增加产出所得到的收益问题上可能存在很大分歧,以至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又例如,消费者本身之间在如何分摊弥补垄断厂商利润损失的一揽子支付问题上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还可能无法防止某些消费者不负担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即无法防止“免费乘车者”。,二、寻租理论,1.寻租的概念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
4、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 2.寻租带来的损失 第一,超过“纯损”就单个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因此,单个寻租者的寻租代价要小于或者等于垄断利润或垄断租金。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寻租代
5、价常常要接近甚至等于全部的垄断利润。这意味着寻租损失也往往大于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第二,更多的损失在寻租市场上,寻租者往往不只一个,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等于所有单个寻租者寻租活动的代价的总和。而且,这个总和还将随着寻租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增大。显而易见,整个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1.递增成本下的管制如果政府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则应当将价格定在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从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但垄断厂商仍然可以得到一部分经济利润;如果制定一个零经济利润的价格,边际成本会大于价格,导致价格太低、产量太高,偏离了帕累托
6、最优。,2.递减成本下的管制如果政府管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则达到帕累托效率,但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出现亏损,需要政府补贴垄断厂商;如果制定零经济利润的价格即P=AC,该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第一节 外部性,外部经济: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
7、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不经济”。 1、外部性:是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也就是说,某些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某些人获得好处却没付出代价。 正外部性: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或社会影响是有利的,行为主体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就是正外部性。 例如:自己注射疾病防疫针,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兴建医院、养老院、孤儿院等非营利事业。整洁的住宅与美丽的庭院。教养子女谦恭有礼、守法爱国。办公大楼前设置的时钟或温度计。参加免费的学术演讲或音乐会。爱好音乐者欣赏声乐家的邻居在家练唱。,(1)生产的外部经济:当一个生产
8、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例1,果园主扩大果树种植面积会使养蜂者受益,养蜂者无须向果园主付费。在果树授粉期,养蜂者同样使果园主受益也无须向养蜂者付费。 例2,企业为生产职工进行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而当这些职工今后可能转到其他企业工作,该企业并不能从其他单位索回培训费用或其他形式的补偿。因此,该企业从培训职工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的社会利益。,七十七团油菜花招来“养蜂人”,2006-07-26 |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6日电目前,77团7万余亩油菜,向正值盛花期,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叶少枝繁,姿丰势旺。吸引了很多外
9、来“养蜂人”。据养蜂人刘国杰介绍,蜜蜂采蜜的活动范围在5平方公里左右,“请来”一箱蜜蜂就等于请来了2万个“授粉员”,他养蜂300箱,油菜花开后格外忙。和刘国杰一起到七十七团放蜂的养蜂户有10多户。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科技培训,该团承包职工科技兴农的意识明显增强。油菜花授粉季节,承包职工纷纷与养蜂人联系,“请来”蜜蜂帮助授粉,以提高油菜的坐果率。,负外部性: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或社会影响是不利的,行为主体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就成为负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例如:工厂产生的空气污染、污水排泄、废物、噪音
10、。滥伐森林、滥垦山坡地、滥用自然资源。汽车排放之废气、噪音,占领人行道的停车。交通事件中的无辜受害者。麻将牌声音或音响妨碍邻居安宁。游客乱掷垃圾与不小心带来森林火灾在公共场所(如音乐会)高声谈笑。新建高楼挡住附近较低建筑的光线,案例:淮河污染创历史之最 600亿资金治淮无效,渔民望着成堆的死蟹只能“自认倒霉,污流去了又来,淮河沿岸居民唯有年复一年的 叹息,淮河污染创历史之最 600亿资金治淮无效,十年治淮600个亿,淮河对我们的回应,就是举起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狠狠地砸下!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充斥河面
11、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湖,顺者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鱼虾蟹)千里。 2004年7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就此次特大污染在北京发表讲话: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基流,已不能简单称之为河流。枯水季节,死水一潭;洪水季节,毒浪滔天,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自净能力。,(2)消费的外部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
12、,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例如,保持自己的衣着整洁、住宅周围环境的美化、自家庭院中花草的培植,对社会当然也是有益的。 再如,家庭成员的教育消费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吸烟、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壳等废弃物品,也增大了社会成本。,二、外部性的影响,1、外部效应的定义:外部效应:是指由于生产或消费中外部性的存在,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些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带来的利益或损失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1)外部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假定某个人采取
13、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则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2)外部不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则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2、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正外部性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负外部性,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正外部性:产量太少生产上: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消费上:私人收益社会收益决 策: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
14、负外部性:产量太多生产上: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消费上: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决 策: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负外部性的影响,如果只考虑私人成本,不考虑社会成本,就会过分刺激具有消极外部因素的活动。例如,某化工产品如果仅仅从原材料、设备、能源消耗及人工等耗费考虑,可能成本很低,每单位产品带来的利润甚高,从而生产似乎应大大扩大。但由于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因而从社会成本考虑,生产不宜如此扩大。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因为供给是由成本决定的。D 代表需求曲线,如不考虑社会成本,则均衡产量将是X* ;若要考虑社会成本,则产量就会减少
15、到X* 。这就是说,如果工厂要承担污染处理费用,则成本将从私人边际成本转变为边际社会成本,即成本要上升,因而对此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可见,如果化工厂产品生产者不承担污染处理费用的话,则它们会按私人成本将生产扩大到X*,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情况表明,从社会的观点看,资源没有达到最佳配置。从社会角度看,化工产品产量只宜是X* ,这样,就能对化工生产造成的污染做出正确处理。,对外部性的措施,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针对正外部性行为:采取补贴、减免税等措施补偿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的部分。使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以鼓励其生产者和消费者。例如:退耕还林、还草。国家给予补贴;农村沼气工程;使用再生资源的
16、产品减税;教育,受教育者从教育中得到私人利益: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较丰厚的报酬,能较好享受文化生活等。此外教育还产生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良好社会风气与社会秩序,民主氛围,经济技术进步等等。教育不能单靠市场机制,政府有必要对教育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干预,采取各种补贴措施降低求学者与办学者的边际成本,有助于将教育水平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特别是基础教育、师范教育。,S1,S2,D1,D2,Q1,Q2,Q3,P3,P2,P1,供给量,价格,政府对正外部性的反应,针对负外部性行为:采取罚款、征收特别税等惩罚措施使私人成本上升到与社会成本一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等于
17、该企业给社会其它成员造成的损失,使得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如政府向制造污染的企业收税,其税额要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显然,用税收解决外部不经济的最大弱点在于政府很难确定企业的污染成本,因而无法设定污染税率。但是只要税率不是太高或超过污染成本,就会使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接近社会最优产量,从而对改善市场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对香烟实行高税率;目前,日本的燃油税税率是120%,德国是260%,法国是300%,高燃油税政策促进了节能小型车的发展。除此之外,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设备革新,也是他们建立低能少耗、无污染生产体系的关键。,S1,S2,D,Q1,Q2,P1,P2,价格,供给量,政府
18、对付外部性的反应,税收在我国今后加强对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扮演十分重要角色。那么,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有哪些税收政策?,增值税主要有5项:自2001年1月1日起,对属于生物质能源的垃圾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自2001年1月1日起,对风力发电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自2005年起,对国家批准的定点企业生产销售的变性燃料乙醇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对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可按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部分大型水电企业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第二,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另外一个企业。如果影响是正的(外部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低于社会
19、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负的(外部不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两个企业合井为一个企业,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即被“内部化”。 第三、制定污染标准。 控制污染的另一项政策是设定污染标准。政府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所能忍受或承受的环境污染程度,然后规定各企业所允许的排污量。凡排污量超过规定限度的,则给予经济或法律惩罚。,第四,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政策目标: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 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 不存在外
20、部影响:私人成本社会成本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科斯定理, 只要明确地规定法定所有权,并且可以自由交换,只要所有权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所有权在开始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状态符合最有效率状态。即:科斯认为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政府不需要制定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就能通过自我调节,使克服负外部性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案例: 甲:爱听音乐,收益为200元 乙:爱安静,收益为100元 谈判:谁买耳机(价值30元) 结果:权利归甲,乙买甲用;权利归乙,甲买甲用。,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75元,5户共损失375元。 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50元
21、给工厂烟囱安装除尘器,二是给每一户买1台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如果听任市场机制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 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或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我国开始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所谓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节约污染排放指标,这种指标作为“有价
22、资源”可以“储存”起来以备自身扩大发展之需,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商业交换。那些无力或忽视使用减少排污手段、导致手中没有排放指标的企业,可以按照商业价格,向市场或其他企业购买指标。在世界发达国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污染总量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开始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一个企业节约下来的污染排放指标,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给其他缺少排放指标的企业。目前,我国正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着手建立和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 国家环保总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了排污权交易的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积极性。 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并不意
23、味着企业只要有钱就能无所顾忌地扩大排污。无论“买”“卖”双方,其交易都只能在满足国家总量控制的前提之下进行。,第二节 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物品的种类: 路灯、国防等;公共物品公共牧地、收费的高速公路;准公共物品个人衣服、电脑等私人物品 不同种类的物品划分标准是什么?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竞争性消费时是否影响他人消费?排他性可否禁止他人消费?有钱可以购买某个东西, 没钱就被排除在外。,一.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是每一单位产品与劳务只能由一个人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私人产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竞争性,二是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你消费的东西,别人就不能消费,你们的消费是处于竞争状
24、态. 排他性:是指你有钱买了这个东西,别人没钱,他就被排斥在外. 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如义务教育、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 借助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的标准,可以把公共产品分为三类:纯粹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当一个人提供了特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时,就不可能排除其他人来免费享用该公共产品,或者这种排他成本相当高,如,总不能一盏路灯下站一个警察,凡是不交钱的人就不让从这里走。在如国防,当导弹打过来时,军队只保护交过税的人,没交税的就不保护,还有灯塔,让海上过往的船只交费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上,排斥
25、别人的费用是相当高的,也是非常困难的,但增加一个人消费,却不增加它的成本. (2)非竞争性:当一个人消费了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该公共产品同时也可以被其他人消费同样数量,即它们之间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是竞争性的,一个人不可能用价格去阻止别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如灯塔、路灯、国防、公路、义务教育等。,具有“非排他性”但是在消费上游具有“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也将导致“公共地悲剧”现象的发生。经济学上著名的“公共地悲剧”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块公共牧地,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地让自己的羊群到这块牧地上去吃草,结果造成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地的可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无牧可放。国际水域的过度捕捞和若干种动物因过度捕
26、猎而灭绝的现象也是典型的“公共地悲剧”例子。由于这类公共产品产权的共有性,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地消费此公共产品,正如不能排除任何一个人来免费放牧,而对于此产品的消费又是竞争性的,一个人在公共牧地上放牧会影响到别人放牧的质量,所以每个人都争先恐后来放牧,以免费获取额外收益,直到无牧可放,所以这类公共产品极易行成过度使用。,公共物品的外部性与市场失效,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极易导致“搭便车”问题。一是“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不能排除其他人来消费此公共产品,所以,只要有一个人提供了公共产品,其他人就不必花费任何成本而能享用此产品, 二是“非竞争性”又将保证每个人(无论是供给者,还是
27、免费享用者)消费的品质是一样的.如,只要有一户住户安装了公共楼道里的灯,这幢楼的其他住户就可以免费享用灯光带来的照明,并且一个人享用照明并不会影响别人来享用这种照明.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自己付出了成本却让别人获得了额外受益,而别人并不需要因此而付费,这样的是显然是没人愿意做的,所以“搭便车”产生的结果使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为零或者达不到最优供给水平,准公共产品不竞争或不排他。例1,高速公路无竞争但有排他性,不交钱不能上去。(德国的高速公路是纯公共用品。)例2,公共牧地、草场、公海捕鱼有竞争无排他。 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第一,将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
28、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的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用特点,即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第二,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公共物品的供求曲线相交所决定的均衡数量就是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第三,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标准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这个区别仍然是根源于是否具有消费的竞用性这个基本特点。,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讨论公共物品的最有数量的决定没有大多的实际意义。 第一,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假的首先,单个消费者通
29、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用说去准确地陈述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第二,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原因在于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于是就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即消费者的支付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时出现搭便车现象:不付出成本而免费享用。 原因: (1)不必付出成本,因为自己的消费不影响他人; (2)可以不付成本,因为无法强制付费; (3)不愿意付成本生产,
30、因为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或者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公共物品生产及其决策分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用什么提供?税收。 提供什么?提供多少?如何提供? 根据的原则:经济效益:成本收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政府运用成本收益的方法来确定公共物品的生产,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物品的处理涉及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就是所有的参加者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特别注重研究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问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把经济学应用于分析政府的运行。说明政府的选择。 集体选择
31、的规则集体选择的规则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多数规则、加权规则、否决规则等。 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 第一,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原因这些原因有缺乏竞争、机构庞大、成本昂贵等 第二,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方法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做法包括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等。,四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1.信息的作用信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减少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和失误,从而增加他的利润。 2.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含义信息不完全不仅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
32、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信息不对称指有些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3.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当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这时,就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逆向选择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失灵。,信息与保险市场 在信息不完全的时候,投保人的“败德”行为或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道德危险”会进一步造成市场机制的困难。 信息与劳动市场 1.工资水平与平均效率的
33、同方向关系在招聘者所出的工资水平与应聘者的平均效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平均效率随着工资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反之亦然。 2.工资效率工资效率即每单位工资水平上的效率。招聘者在招聘时要考虑的就是他在所支付的每单位工资上能够得到的效率,即“工资效率”。,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 1.信息不完全带来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结果。 2.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法木马计“木马计”就是委托人把自己的利益“植入”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中,或者“搭载”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上,这样,当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时,他同时也就是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了。 3.“木马计”的两个例子针对股东经理方面的委托代理问题,采用股票期权计划。针对雇主雇员方面的委托代理问题,采用工资报酬计划,信誉和信息调控,1.企业和个人通过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建立“信誉”。信誉在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上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市场”。信誉会提高企业诚信的收益和欺骗的成本。 政府在信息方面的调控2.市场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有必要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信息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市场信息,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