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满足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需求,以改善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加强流动儿童活动阵地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健全关爱流动儿童的制度机制,搭建关爱流动儿童互动平台,为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充分保障。二、工作目标通过对流动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 流动儿童” 营造健康、快 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
2、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1建立流动儿童档案,使流动儿童建档率达 100;2流动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 100;37 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达 95;4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 95;5为流动儿童建立心理保健工作档案,建档率达 100;6对涉及流动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 100给予法律援助;7流动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 98。三、主要措施为加强对流动儿童之家的管理,搭建关爱流动儿童互动平台,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充分保障,推动“流动儿童” 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 经常化。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流动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
3、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 长:魏鸿喜副组长:张素伟组 员:徐焕福 王廷虎 苟琪瑞 熊丽军 马志娟2、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流动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流动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流动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3、真情关爱, “三个优 先”(
4、1)学习上优先辅导。要从学习方面对流动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流动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流动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流动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流动儿童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
5、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流动儿童成长日记。凡寄宿在校的流动儿童,教师要不时与流动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流动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流动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5、建立健全教师与流动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流动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流动儿童” 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流动儿童” 要制定个 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
6、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6、注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流动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流动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