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解析: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256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酿焚香、养生修行等方面,它发展延续贯穿着整个道教文化的传承历史。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形而下的应用科学。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道人敬神、养生都离不开香道。道人焚香、熏香、敬香等,都包含于香道之中。道教中以三炷香代表道教三宝,道宝代表玉清,经宝代表上清,师宝代表太清,也代表天、地、人,敬三炷香表示着敬三清,敬天、地、贤人。道人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

2、因左手为阳,为大,以示尊敬。三炷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 。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 ”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道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冥神,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欣赏和感悟,在简朴传统的仪式中感悟今生,与天地融于玄妙的清静之中。道教在长期的香道仪式中发现香气与人身有密切关系,由初始最简单的激发内心愉悦感功能延伸到养生养心功能。道教中按香品香气确定了其四大主要功能: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通神) ;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预防) ;安魂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养心) ;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安神) 。宋初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就有详细的说明:道香者

3、,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洗身无尘,他虑澄清。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四香合和,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这里“香”不再是普通的香料,其实是人的 “心香” ,属于形而上的修行境界。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中国道教几度沉浮,有过兴盛,有过衰退,但香文化始终与道教紧密相连。在喧嚣的人世间,香不仅使修行的场所气味馨人、威严庄重,而且能使修行者心灵得到宁静,获得灵感,取得养生效果。道教的香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翘楚,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大量道家流传的香方以及应用经验是未来养生健康产业的瑰宝,值得我们推

4、崇与弘扬,造福社会,惠泽天下。(李风森浅谈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之渊源 ,2018 年 6 月 12 日,中国网,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香文化及其应用是在道教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的长期历史演进中产生的。B. 从道教举行仪式时进三炷香的含义,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关联。C. 道教所确定的香气的四大功能既有安神养心的精神追求层面,也有祛疫避秽的生活应用层面。D. 文中宋初宁泉真的上清灵宝大法的关于香的功用的说明实质上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心香”范畴。2. 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具体地阐述了道教文化

5、和香道文化的密切关系。B.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道家敬神用香仪式和道家对香道的养生功能的阐释两方面,论证了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的关系。C. 文章在阐释道教香文化功能时,是以蕴含精神哲理的形而上为主,以表现应用科学的形而下为辅,主次分明。D. 文中列举道教文化敬神用“三炷香” ,上香时“用左手” ,三炷香的宽度“不超过一寸” ,是为了证明,这些道教进香仪式既是一种道教文化,也是一种香道文化。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古以来,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就如影随形,形影不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B. 道家文化中的修道必须借助香道文化中的焚香的“静心” “安神”功能才能

6、达到道家“通神”的境界。C. 道家敬神的用香仪式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哲理,而其香道养心养生功能属于形而下的应用科学。D. 文章末尾,作者高度肯定了道教的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也展望了道教香文化在养生方面的美好前景:造福社会,惠泽天下。【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香文化及其应用”应为“道教香文化及其应用

7、” 。阅读文章,由“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这句话可知 A 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 项。【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文中对道教香文化“形而上”和“形而下”功能并没有主次之分。故本题选 C 项。【3 题详解 】试题分析

8、:题干是“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曲解文意。由“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可知二者并不是“如影随形、形影不离”的关系。B 项,无中生有。 “必须”太武断,文中无此意。C 项,说法偏颇。香道养心养生功能既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故本题选 D 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9、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0、(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私塾先生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子在川上曰,逝者

11、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

12、童跪下了。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 ”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

13、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

14、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 ”唐力喜出望外。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

15、梦幻,泪湿长衫。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7 期,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

16、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 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C. 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D.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5. 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17、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概括, ,表现手法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溶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 ”错误, 选项的说法太片面,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看入祠”可

18、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故选 B。【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目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然后到文中圈出两处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的内容,再从内容上、情节上、人物形象上、主题上等分析其作用。首先找到两处内容,第一处在上文,“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 骂骂刚咧,走了”,第二处在下文,“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 行吗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从内容上来看,前一处是写真的土匪, 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两者的行为构成

19、鲜明对比,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特点;从形象上来看,这两处内容中,唐力的表现尤为实出,如一开始真的土匪来了时 ,他给村人报信,“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 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第二处唐力把红军误认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重们说:“现在土匪来了, 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眠睛 ,大步上前拦阻:赃有赋路, 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土匪这一情节的设置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勇敢以及都出命保护学生的大无畏;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

20、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前一次唐力在土匪来时的表现也为下文老先生收他为关门梯弟子做了铺垫,而第二次红军来时唐力的表现也为下文省城来信激请做了铺垫;从王题的角度来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小说中情节设置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一篇小说能否很好地表达主题,体现其社会价值。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探究情节结构技巧,尤其是探究结尾安排的合理性,是小说阅读情节类探究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

21、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 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 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 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 1-3 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计划出行 4-6 次的受访者,占比 19%,2017 年计划出行 7 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 10%左右。报告显示 2017 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 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

22、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 1 万元,其中 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 2 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 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 5 万元。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

23、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 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 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 2017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

24、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 年 03 月 27)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 15 日起, 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 年 5 月 3 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

25、 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 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摘自2016 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6.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C. 材料一所列数据所

26、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D.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C. 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

27、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D. 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8. 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答案】6. A 7. CE 8. (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解析】【6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

28、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正确,扩大范围,原文“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C 项, “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虽是意愿,但可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D 项,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故选 A。【7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故选 C。【8 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

29、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谈启示,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 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 “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

30、成为热门产品”谈自己的启示。【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

31、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

32、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据旧唐书 新唐书删改)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

33、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B.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C.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D.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B.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

34、补阙都属于谏官。C. 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 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B.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

35、使杜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C. 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可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来报复韦贯之。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答案】9. D 10. A 11. B 12. (1) (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

36、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 (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 (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解析】【9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 “乎” “于”“而” “之” “也” “矣” “焉” “耳

37、” “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为请者” “贯之”分析是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既而”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后面通常要断开;“词理恳切”语意明晰,结构简单,前后断开。故选 D 项。【10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 项, “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理解有误,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故选 A 项。【11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

38、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 ,一次是针对“左拾遗” ;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故选 B 项。【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

39、,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者,的人;骤,急忙,赶快;以,介词,把;于,引出后面的对象,不译;诣,到,往;受贺,受到庆贺。第二句中,其,代词,这;寝,停止,结束;衔,恨;卒,最终;为所,表被动;罢,罢免。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

40、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 ”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唯诺而已

41、,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 ”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 ”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

42、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

43、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 (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

44、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常征君杜甫儿扶犹杖策,卧病秋强。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望。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注】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时杜甫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养病。征君:古代未曾做官的人。见及:前来问候。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极言自己病体之弱, “儿扶”还须“策杖” ;下句极写卧病时间之长,超过“一秋” 。B. 颔联叙写自己由于久病无力,近来很少梳洗白发;身体消瘦,寒衣穿在身上也显得又宽又长。C. 颈联点题:故人担忧“我”的病情,特来问候

45、;临别之际,彼此伤心,相对泪下,黯然神伤。D. 此诗前几句自叙病态,凄恻动人;后几句送别常征君,情深意挚。全诗层次分明,章法谨严。14.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3. B 14. (1 )意为分别之后,两人各自追逐浮萍,四处漂泊辗转,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2)诗人以浮萍为喻,表达了对自己和常征君漂泊不定境遇的同病相怜,以及对别后能经常收到常征君音信的期盼。【解析】【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46、,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由于久病无力,近期很少梳洗白发”不正确。 “白发少新洗”意为发白且越来越少,极言衰病之甚。故选 B。【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解答本题

47、首先理解这两句诗的内容,然后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分别之后,两人各自追逐浮萍,四处漂泊辗转,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这两句诗中的“逐萍”意为追逐浮萍,以浮萍为喻,写出了作者和朋友就像那浮萍一样四处漂泊,达了对自己和常征君漂泊不定境遇的同病相怜。 “细作行”意为“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 ”表达了别后希望能经常收到常征君音信的期盼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点睛】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48、,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一句是“_” ;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一句是“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_” 。【答案】 (1). 夫孰异道而相安 (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

49、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孰” “兮”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 ,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最炙热到最寒冷,这些行星让您感受什么是冰火两重天。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畅游太空的梦。纪录片星际旅行指南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将引领您追随它的镜头飞向浩瀚的太空。当您踏上金星,您可能需要足够强大的遮光板。1989 年,当厚重的云层拨开“麦哲伦号”探测器的雷达,金星的全貌第一次被人类有史以来看到了。金星是一个火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