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二历史(必修)第卷(客观题,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2018 年 11 月孔子博物馆在曲阜成立,该馆旨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和文化创造。以下主张能体现孔子思想的是A. 克己复礼,为政以德B. 道法自然,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A【解析】【详解】孔子提倡“仁”和“礼” ,主张实行德治,A 正确;是道家老子思想,不符合题意。是墨家墨子思想,不符合题意。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2.毛泽
2、东指出“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为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为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材料中正派的路线和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相符合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C【解析】【详解】墨家主张“尚贤” ,用人注重贤能,正确;主张无为思想;主张“仁”和“礼”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思想。3.汉武帝建元六年四月,高祖的陵寝发生火灾,汉武帝当即脱下“龙袍” ,穿了五天白色的冠服,并颁布了一道虔诚的自我谴责的诏书。这体现了A. “三纲五常”的学说B. “独尊儒术”的主张C. “知行合一”的主张D. “天人感应”的学说【答案】D【解析】【详解】天人感
3、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材料中现象正说明“天人感应”思想,D 正确;“三纲五常”是关于伦理道德思想,A 错误;“独尊儒术”是学术思想统一,B 错误;“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C 错误。4.以下材料是钱穆先生对某位思想家观点的描述“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 ”该思想家是A. 孟子B. 朱熹C. 王阳明D. 黄宗羲【答案】C【解析】【详解】王阳明是古代心学家,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故 C 项正确;孟
4、子主张仁政思想,A 错误;朱熹属于理学家,提倡格物致知思想,B 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思想,D 错误。5.下图中的观点是对顾炎武思想的高度概括,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 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后人概括顾炎武的思想,这一思想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B 正确;图片中的思想并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A 错误;图片中思想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在思想上的反映,C 错误;儒学复兴运动是唐朝,不符合材料时间,错误。6.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以姹紫嫣红、千
5、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 诗经B. 汉赋C. 宋词D. 小说【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文学常常有唐诗宋词的称号, “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可知是宋词,正确;是奠定现实主义文学基础,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汉代文学体裁;是明清时期文学主流形式。7.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下图邮票所体现的艺术形式形成于A. 乾隆年间B. 道光年间C. 同光年间D. 民国年间【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体现的是京剧脸谱,京剧最早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正确;乾隆年间是徽汉进京,错误;同光年间形成
6、同光十三绝,京剧走向成熟,错误;民国时期京剧走向世界,D 错误。8.中世纪欧洲制作一本圣经要用 300 多张羊皮,文化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的技术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解析】【详解】 “中世纪欧洲制作一本圣经要用 300 多张羊皮”说明不仅受到材料限制而且费用高昂,中国的造纸术改变了这一材料限制特点,A 正确;指南针主要适用于航海,B 错误;火药主要是用于军事,C 错误;印刷术主要推动思想进步,且材料强调的是收书写的材料问题,D 错误。9.鸦片战争后,汉语开始大规模地输入外来词,其中英源外来词占了 42.98%,音译是外来词的
7、重要形式,例如:勃列西领(总统) ,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 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了解B. 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C. 效仿西方代议制度D. 西学为民众普遍接受【答案】A【解析】【详解】 “勃列西领(总统) ,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 ”涉及西方代议制,说明当时中国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了解,A 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B 错误;材料中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并不是效仿西方代议制度,C 错误;D 中普遍接受说法绝对,排除。10.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伦理民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与该观点相符合的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实业救国,设厂自
8、救D. 革新政治,变法维新【答案】B【解析】【详解】 “以中国伦理民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意思是在不改变中国伦理纲常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属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 正确;A 是抵抗派思想;C 是民族资本家思想;是维新派思想主张。11.康有为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下列各项属于康有为“变政”主张的是A. 学习西方技术B. 创办近代工业C. 实行君主立宪制D. 推翻清政府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康有为属于维新派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符合材料“变政”信息,正确;学习西方技术和创办近代工业不属于“变政”内容
9、,和项错误;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D 错误。12.甲午战后,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和帝国的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动摇,士大夫开始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回应“西学”的挑战。下列属于这种改变的是A.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B. 维新变法思潮逐步走向成熟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深重,国人掀起挽救民族危机的救亡运动,此时维新变法思潮逐步走向成熟,B 正确;A 是鸦片战争之后;C 是辛亥革命之后;D 是新文化运动时期。13.早在 1873 年进化论观念就已被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作介绍到中国,但直到 1898
10、年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出版,进化论思想才成为社会最活跃的思潮。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B. 严复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C. 民族危机加深下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D. 进化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1898 年是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深重时期, “进化论思想才成为社会最活跃的思潮”说明进化论思想符合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C 正确;洋务运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A 错误;严复是维新派代表,B 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D 错误。14.1903 年 6 月 29 日,上海公共租界发行的苏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章太炎的文章,文中直呼光绪之名,称之为“载恬小丑” ,
11、清政府联和租界工部局,将章太炎等人逮捕入狱,制造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该案与哪一思潮的发展有关A. 维新变法B. 民主共和C. 民主科学D. 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章太炎属于革命派代表,宣扬民主共和思想, “直呼光绪之名,称之为“载恬小丑” ”是对君主专制思想批判,说明受到民主共和思想影响,B 正确;维新变法此时已经失败,A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C 错误;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之后开始传入中国,D 错误。15.导致图中 1919 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895 年至 1919 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新文化运动的促进C.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
12、响D.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答案】B【解析】【详解】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展,1919 年报刊急剧增多显然是受到新文化运动传播思想影响,B 正确;辛亥革命在 1913 年已经趋于失败,A 错误;十月革命爆发对中国报刊影响不是很大,C 错误;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出现,D 错误。16.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 。这说明A. 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 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 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D. 新文化
13、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通过新青年传播思想,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文学革命,这说明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B 正确;白话文并非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A 错误;C中全面取代说法绝对,排除;新文化运动此时仍然是宣传民主科学思想,D 错误。17.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不能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 。为此孙中山主张A. 推翻清王朝统治B.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C.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D. 改善民众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君主专制体制,为此孙中山在民权主义思想中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 正确;A 是民族革命内容;B
14、是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体;属于民生主义思想内容。18.一位中国专家曾说,如果中国不奋起直追,就会和美俄等太空技术先进国家产生“时代性差距” 。我国开始缩小这种差距的标志是A. 东方红一号B. 神舟五号C. 原子弹试制成功D. 嫦娥探月【答案】A【解析】【详解】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宣告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正确;B 和 D 标志我国迈入航天先进国家行列,不属于开始缩小差距时期,排除;原子弹试制成功不属于“太空技术” ,C 错误。19.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有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下列各项能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
1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向科学进军”C. 提出“三个面向”D.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答案】A【解析】【详解】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科学领域允许百家争鸣,艺术领域允许百花齐放,材料中“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属于这一思想体现,A 正确;“向科学进军“体现不出“文化活动的自由”信息,B 错误;“三个面向”属于教育方针,C 错误;“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教育和科技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反思精神危机,重视人文教育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16、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教育面临过重大挫折,尤其是文革时期,文教遭受严重破坏,这些教训说明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同时要反思精神危机,重视人文教育,尤其是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重要性,还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正确,选择 A 符合题意。21.但丁认为“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 ”该主张不能说明但丁A. 反对教权至上B. 主张政教分离C. 发动宗教改革D. 发展人文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 “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说明但丁反对教权至上,A 正
17、确;“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说明主张政教分离,B 正确;但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倡导人性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 正确;但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材料不能说明但丁发动宗教改革运动,C 错误,符合题意。22.“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 ,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智者运动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西欧中世纪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天主教会控制人们的思
18、想。到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工商业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了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冲击了封建神学思想。这就是题干所说的古典文化战胜圣经 、雅典战胜耶路撒冷,故答案为 B。智者运动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排除 A;宗教改革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排除 C;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提供政治构想是启蒙思想运动时期,排除 D。23.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材料中的“哲人”主张A.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 人人有权阅
19、读和理解圣经C.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D.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答案】C【解析】【详解】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是指理性的思维,成为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核心,材料中哲人就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他们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C 正确;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主张;是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24.“除非用圣经里的证明或清晰的理性说服我,因我被自己所援引的圣经所束缚,我的良心受上帝之道所左右,我不能够也不愿意撤销任何东西,由于违心之事既不安全,也不适当。 ”提出该观点的是A. 伽利略B. 薄伽丘C. 马丁路德D. 卢梭【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的意思与“人人可以
20、阅读圣经 ”相符合,属于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思想主张,正确;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错误;薄伽丘批判宗教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卢梭倡导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D 错误。【点睛】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 ,即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25.近代某一运动的领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 ”该运动的旗帜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顺应自然C. 因信称义D. 理性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 “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 ”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21、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D 正确;A是智者运动思想主张;B 是道家思想主张;C 是宗教改革者思想主张。【点睛】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6.达尔文的革命是 19 世纪科学中的主要革命,它“在人的思想中引起了一场,比自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得以再生以来任何其他科学的进步更伟大的变化” 。这主要因为“达尔文的革命”A. 建立近代科学B. 提倡人文主义C. 开启工业革命D. 否定上帝造物【答案】D【解析】【详解】达尔文的革命是提出进化论思想,给上帝造物说予以沉重打
22、击,D 正确;达尔文并不是近代科学创立者,A 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达尔文倡导人文主义思想,B 错误;工业革命开启是 18 世纪 60 年代,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是一个世纪后,C 错误。【点睛】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27.“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理论是A. 自由落体定律B. 万有引力定律C. 量子假说D. 相对论【答案】D【解析】【详解】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时间是相对的”
23、 ,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绝对时间概念,D正确;A 是伽利略成就;B 是牛顿力学体系内容;C 是普朗克量子学说。【点睛】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28.近代某一画派认为光是确定物体外形的主要因素,因而就离开画室到了林地和田野,试图捕捉住自然景象随着光线和阴影的每一次瞬间变动而产生的稍纵即逝的改变。该画派是A. 浪漫主义绘画B. 现实主义绘画C. 印象主义绘画D. 现代主义绘画【
24、答案】C【解析】【详解】印象主义绘画注重“光与色”有机结合,材料中“捉住自然景象随着光线和阴影”可知印象主义画派,C 正确;浪漫主义注重丰富想象和夸张表现手法,A 错误;现实主义追求现实描写,B 错误;现代主义属于反传统,画面给人支离破碎感觉,D 错误。【点睛】印象画派注重画家个人的感受,着力于表现光和色的变化,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代表作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塞尚的埃斯泰克的海湾 、凡高的向日葵等。29.某文学名著的序言写道:“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贫民,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该作品是A.
25、B. C. D. 【答案】B【解析】由材料“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可知,该作品体现了明显的现实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故选 B;A 是浪漫主义文学,C 是现代主义文学,D 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排除 AC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有它的整个社会” ,以此推断出这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30.20 世纪的科技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电子计算机。该技术推动人类进入A. 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C. 信息时代D. 原子能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电子计算机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26、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C 正确;A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般称为信息时代,不称为原子能时代,错误。【点睛】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气技术发明的出现,是“科”与“技”结合的典范,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选正确,错误的选错误。 (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31.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表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答案】正确【解析】【详解】张载属于北
27、宋时期理学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体现出儒学宏大抱负和社会责任感,本题正确。32.海国图志最初只有 50 卷,书中“长技”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后扩充到 100 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内容,如美国制度等。这表明魏源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答案】错误【解析】【详解】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不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本题错误。【点睛】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师夷长技” ,处于“器物层面”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
28、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33.1920 年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答案】正确【解析】【详解】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 “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巨大,本题正确。34.据统计,1960 年中国 25 万
29、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说明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 1965 年,与材料中年时间不符合,本题错误。35.电影诞生之初全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时代” 。 浮华世家是“默片时代”的代表作。【答案】错误【解析】【详解】1935 年浮华世家出现,标志着电影进入彩色时代,并不是默片时代,本题错误。【点睛】20 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一个国家的诞生 ;20 年代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 年彩色电影浮华世家出现;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第卷(非客观题,共 30 分)三、材料解析题:结
30、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分)3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材料二 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思者也。朱熹论语集注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2)概括材料二中朱熹的观点并指出其思想的出发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儒家思
31、想有何现实意义?【答案】 (1)利民(惠民)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2)观点:爱惜民力,对人民不能过分压榨。出发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4)执政为民,德治,关注民生等。【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可知是利民思想,依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民贵君轻思想,依据“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知君舟民水思想。(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可以得出爱惜民力,对人民不能过分压榨;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依据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
32、抑之”可知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依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4)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执政为民,德治以及关注民生等。【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
33、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苏格拉底材料二 这个国家(指意大利)看上去天生是要复活已死之物的。马基雅弗利战争艺术材料三 科学家发现自然界有“自然定律” ,那么,类似的自然“定律”是否也可能治理所有道德、社会和政治活动?如果真是这样,许多人相信,只要运用理性思考,那些定律也可以被发现,并且为人类谋利益。(美)雷斯潘根贝格科学的旅程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主张?(2)材料二指的是当时哪场思想运动?“复活”的内涵是什么?(3)17 世纪科学家发现的“自然定律”主要成果是什么?列举 18 世纪人们发现的有关“道德、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定律。(
34、4)以上三则材料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该主题的关键词是什么?【答案】 (1)主张:美德即知识。(2)运动:文艺复兴;内涵: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3)成果:经典力学体系;定律: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4)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主义)【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可以得出是美德即知识。(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这个国家(指意大利)看上去天生是要复活已死之物的”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内涵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经
35、典力学体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可知是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以及分权制衡等。(4)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是人文主义。【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一条主线就是“人” ,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
36、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 1 题,10 分) 。38.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北京召开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回答下列问题:(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有哪些?(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37、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3)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案】 (1)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论著: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
38、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是论人民民主专政 、 论十大关系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依据所学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点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