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208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代的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教育的最高督导机构,这个时期,贵族社会结构早已消失,大多数年轻人都必须拥有科举考试的功名才能踏入官场,年轻人的出身背景自然也就不再具有文字上或法律上的影响力。宋代末年,国子学与太学已几乎没有分别,两所学校的直讲可对调聘用,各自不同的入学条件也极少落实执行。于是,太学到了元代也就正式消失。到了明代,太学、国子监与国子学三个名称已成为同义词。明代有两所国子学,第一所在明朝政府定都南京(1368 年)之后随即成立,另一所则在 1403 年成立于北京。第三任

2、皇帝明成祖(1403 年1424 年在位)于 1420 年迁都北京之后,南京的国子学即开始没落。但在迁都之前,南京国子学的发展原本非常快速,占用了南京城里极大的一块地,更拥有 2000 座以上的各式建筑。在北京国子学成立之际,南京国子学招收的学生人数也臻于高峰,达到 9972 人(1422 年) 。这个数字在中国历史上虽非史无前例,却是相当惊人。不过,这两所国子学的盛况并不长久,到了 16 世纪,两所学校都已没落,主要只招收准备参加科举的学生。明代国子学对教育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就是派遣学生进入政府实习。这种做法早在1375 年就已出现,而且在明朝初年颇有成效。学生奉派到田野之间,协助完成规模庞

3、大的全国土地登记(即著名的鱼鳞图册 ) 。这套精心汇整的图册成了明朝土地税的评估基础,一直沿用到 19 世纪。另一项重要的学生活动,则是编纂永乐大典这部百科全书般的庞大著作,据说是世界史上最庞大的一部历代文字的选集,参与编纂的学生人数据说超过千人。此外政府也经常派遣学生协助教学活动以及办理赈济饥荒。明代初年,国子学就已经相当活跃,校内定期举办讲学、研讨会以及考试。许多人显然都非常怀念在国子学的学习生活。学生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朝鲜、日本、缅甸与琉球。当时的各种规章保存至今,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学校不但招收各种出身背景的学生,也给予学生非常慷慨的待遇,包括丰厚的津贴(通常连妻子也得以领取)及免服劳役

4、。举办讲论会以达成教育效果的做法在明代似乎相当盛行。可以说,道学家在自己的精舍或书院里所采取的做法,这时已纳入了国子学的教学法当中。不过,到了 16 世纪,国子学已舍弃了严谨的教学责任,甚至不再招收学生,也不再举办讲学或内部考试。这时候,国子学已正式成为学生为了科举目的而从事登记的机构。(摘编自李弘祺教育机构的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贵族社会结构在明代解体后,年轻人的家庭背景已经不再是进入官场的有利条件。B. 在宋代,国子学与太学的直讲可以对调聘用,入学条件极少落实,两者已没什么区别。C. 明代两所国子学发展状况不平衡,此消彼长,但由于明成祖的迁都最终都走

5、向了没落。D. 明初,国子学招收学生基本没有出身与地域的限制,且为他们提供丰厚的条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比论证的方式,阐明了在中国宋元明时期国家教育机构由多变少,教学内容日渐单一的发展轨迹。B. 文章通过列举数字直观地论证了当时南京国子学规模宏大、人数众多,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发展顶峰。C. 文章通过编撰鱼鳞图册和永乐大典两个具体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国子生在参与政府实习时做出了突出贡献。D. 文章全面阐述了明朝国子学的发展状况,以时间为顺序,以史实为依据,层次清楚,论证充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朝的国子学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派遣学生

6、进入政府实习,这种行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B. 国子学在明朝初年是国际性教育机构,其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C. 明初,国子学举办讲论会,吸收了私人办学的做法,表明国子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D. 到了明朝末期,国子学沦为科举登记的机构,自此,国子学已经丧失了应有的教育功能。(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奶奶的玉簪子王秋珍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

7、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 ”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

8、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 ”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说坏话,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骑上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

9、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 ”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 ”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

10、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奶奶下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幛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

11、笑而不语。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7 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了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 ,形象地展现了奶奶的慈爱,暗示了她害怕父亲再次离开的心理。C. 见到父亲时, “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 ,奶奶的眼泪是对父亲能帮自己找到玉簪子的希望和期盼。D. 小说结尾一段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深化了小

12、说的主题。5. 小说中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公讳方平,字安道。景德四年丁未生舟中,有盗蹑船后,旬浃未得发。是夕泊舟在野,盗乘便将逞。适太夫人欲就蓐,问乳医居,隔水,因移舟从之。有船后至,正泊其处,盗夜至,不知舟已易也。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公髫龀英秀,神采莹彻,见者莫不慕悦之,皆谓仙骨道韵,非风尘中人也。明道二年,制举六科,因共称荐,举茂材异等科,召试秘阁,选预廷对。释褐,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陈州,闻筑者讴声甚

13、喧,问焉,曰:“民为灵应侯立庙。 ”公遣视之,男女奔走以输财力材甓,货食充积。公曰:“唐末巢寇乱陈,今郡城北遗迹在焉,其毒可知也。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命撤灵应侯庙,籍其资用立赵太守祠堂,至今陈人皆奉飨。未几,徒知益州,未至境,传广南蛮贼侬智高寇蜀,州郡役民夫夜筑城,诸县弓手辄增三倍,团练晨夕训阅。城皆启闭不以时,嫁娶不复待年,窖藏诸物,讹言相惊,动危纷然。公径至府,视事,即日教所部诸所散遣弓手、役夫;告诸州县,禁止嫁娶不如礼者。值上元观灯,日夕设盛会,因大启城诸门,三夜不阖,民心乃定。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

14、戮之。蜀土复安如初。明年冬,加龙图阁学士,迁给事中。张耆子得一守贝州,到任七日,吏卒王则、卜吉生变,拘得一。王师攻围六十日,城破,下得一御史台,法官当得一谋叛,仁宗以为得一庸懦,叛非本谋,为免缘坐,而犹没其第。公与张氏风马牛不相及,闻者就陋舍,无以处其族,因从容为言:“耆,真宗宠臣也。此第本恩赐,今得一免缘坐,而没其赐第,法不类。 ”仁宗谓然,以其第还之,迄今张氏子孙莫知者。年七十,请老。以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太傅、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精神不动,寂然顺化,享年八十五。(节选自王巩乐全先生张公行状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

15、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B. 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C. 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D. 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旬浃,般十二日为一旬,旬浃指满十二天。B. 释褐,褐指粗布衣服,释褐意为脱去平民衣,始任官职。C. 视事,指官吏到任办理公务,常与下车连用。D. 缘坐,即连坐,一人犯罪而株连其亲属的制度。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6、项是A. 张方平出生不凡,天赋异禀。他出生时遭遇盗贼却绝处逢生,年少时,聪慧异常,参加科举,成绩优异,并选中廷试。B. 张方平破除迷信,善于教化。在陈州拆除了灵应侯神庙,改作大败黄巢的唐朝太守赵準的祠堂,供当地人们祭祀。C. 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他识破奸计,不为所惑,采取系列措施,最终安定了人心。D. 张方平宅心仁厚,暗助他人。好友张耆因儿子犯罪被没收府第,一家陷入困境,张方平替他向皇帝讨回,却没告诉他。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 (2)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

17、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1. 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描写了临近中秋、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的景象,点名时间、地点,紧扣题目,写出了纵目洞庭的总体印象。B. 本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写词人的高洁品质和豪迈气概,也隐含着作者的孤独愤慨之情,格调昂奋,一波三折。C. “

18、表里俱澄澈”-语双关,既写出了秋月秋水的澄澈之美,也写出了词人光明坦荡、表里如一的品格之美。D. 这首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是一首豪放词,也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12.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夕黄仲则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起句以桂堂声寂、更漏声缓,反衬了人内心的烦闷,与李清照声声慢 “守著窗儿,独自

19、怎生得黑”的意境颇为相似。B. 颔联使用典故,借悲叹牛郎织女一年才能相逢一次,抒发了自身的相思之苦,将愁怨之情推向高潮。C. 尾联使用比喻,美好的情感如同被摧残凋谢的幽兰,再也无力挽回。看似平淡,实则刻怨极深,令人悲不自胜。D. 本诗诗意朦胧,用典工致,悲感凄恻,如裁冰雪人句,咀嚼生凉,极尽缠绵悱恻之极致,诗境直逼李商隐。14. 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试做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短歌行中化用周公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_,_” 。(2) 临安春雨初霁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是:“_,_” 。(3)黄庭坚登快阁中“_,_

20、”化用了六朝诗人谢眺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四)课内古代诗歌理解16.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B. 书愤全诗紧扣一个“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诗人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全诗悲愤而不颓废,意境开阔,气韵浑厚。C. 琵琶行摹写音乐时,除了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还通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正面描写,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D. 李凭箜篌引中“昆山

21、”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优美动听;“芙蓉泣露”摹写琴声悲抑, “香兰笑”显示琴声欢快。新奇瑰丽,形神兼备。17.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以“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壮丽的景物和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心。B.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全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

22、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京,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D.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姜夔的代表作,其清雅空灵的词风,不但表现在“清” “寒”“空” “冷”等用词上,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二十四桥” “波心荡” “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等。三、语言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23、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祥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 ,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

24、” ,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 ) ,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18.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B. 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C. 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D. 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19. 下列

25、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20. 文章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四、写作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 32 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一九年新年贺词你心中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谁?请结合他的事迹谈谈他对你的影响。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