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074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版】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版】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版】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版】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2019 年 1 月 3 日 10:26,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 100 米处稍稍悬停,接着竖直缓缓降落,约 10 分钟后,嫦娥四号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9 年 1 月 3 日 10:26 ”和“约 10 分钟”指的都是时间B. 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 100 米C.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作质点D. 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静止不动【答案】B【解析】【详解】A、

2、 “2019 年 1 月 3 日 10:26”对应时间轴上的点,为时刻, “约 10 分钟”指的是时间,故 A 错误;B、由题,探测器的运动是相对于月球的,以月球为参考系,探测器竖直缓缓降落,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 100 米,故 B 正确;C、当探究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姿态、转动等情况时,不能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作质点,故C 错误;D、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做直线运动,故 D 错误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方法得出的,可用实验验证C

3、. 惯性是一种力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相同D.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决定了惯性的大小【答案】A【解析】【详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 A 正确;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故 B 错误;C、惯性不是力,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两者不同,故 C 错误;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只有质量决定着惯性的大小,故 D 错误。3.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位移只

4、与初速度有关B. 水平速度不断增大C. 平抛运动每秒钟速度变化的方向是不确定的D. 平抛运动是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A、由 可知,时间 ,所以物体水平方向的位移: ,=122 =2 =0=0 2与初速度以及高度都有关,故 A 错误;B、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是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是不变的,在竖直方向上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回均匀的增加,每秒钟速度的改变为 ,速度变化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 BC 错误;=10/D、平抛运动的规律是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所以建立“水平竖

5、直坐标系”的话,可以很容易的把物体的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故 D 正确。4.在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看作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到最低点时人处于平衡状态B. 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C. 人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 人处于失重状态时重力减小了【答案】C【解析】【详解】A、在最低点合力向上,加速度向上,不是平衡状态,则 A 错误;B、先加速度向下,后加速度向上,即先失重后超重,则 B 错误;C、刚形开始拉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先向下,

6、拉力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拉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反向,以后拉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增加,加速度向上增加,则 C 正确;D、人在失重状态下重力不变,只是弹力小于重力,则 D 错误。5.水平地面上静止一铁块,重为 200N,它与地面向的动摩擦因数为 0.4,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85N,用 100N 的水平力推铁块,此后铁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A. 80N B. 85N C. 100N D. 0【答案】A【解析】【详解】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85N,100N 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铁块滑动,根据滑动摩擦力,则有: ,故 A 正确,BCD 错误。=0.4200=806.如图所示,船从 A 处

7、开出后沿直线 AB 到达对岸,若 AB 与河岸成 53角,水流速度为4m/s,则从 A 点开出的船相对于静水的最小速度为( )A. 2m/s B. 2.4m/sC. 3.2m/s D. 5.3m/s【答案】C【解析】船的运动可分解为沿船头指向的分运动和顺水流而下的分运动,合速度与分速度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如图所示:当 v 合 与 v 船 垂直时,v 船 最小,由几何关系得到 v 船 的最小值为:v 船 =v 水 sin53=40.8=3.2m/s,故 C 正确,ABD 错误。7.飞船返回地球时,为了保证宇航员的安全,靠近地面时会放出降落伞进行减速,要使返回舱安全、理想着陆,在

8、返回舱离地面 5km 时,给返同舱一个大小为 6.25m/s2 的加速度,则放出降落伞后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与返回舱重力的比值为(没放出降落伞后返同舱沿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g 取 10m/s2) ( )A. 0.375 B. 5.25 C. 0.625 D. 1.625【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得: ,故 ABC 错误,=1+=1.625D 正确。8.一辆车在水平地面上直线行驶,在 02t 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 0 变为 v。在2t3t 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 v 变为 0,在这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2:1B. 位

9、移的大小之比为 2:1C.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1:2D.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2: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作出 vt 图象,如图所示:A、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 ,故 A 错误;1:2=2:=1:2B、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故 B 正确;1:2=122:12=2:1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 ,故 CD 错误。1:2=0+2:+02=1: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老年代步车正在慢速行驶,短暂反应后司机立即釆取制动措施,结果汽车恰好没有撞上前方的老年代步车。若从司机发现代步车时开始计时(t=0),两车的速度一时间(v-t)图

10、象如图所示。则A. v-t 图象中,图线 a 为汽车,图线 b 为老年代步车B. 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4.4m/s2C. 从司机发现代步车到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 3.0sD. 司机发现代步车时汽车距离代步车 30m【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 v-t 图象的物理意义判断物体的运动特征;斜率代表加速度,即可求得;根据汽车和代步车速度相等列式求解时间;根据 v-t 图象中,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求解司机发现代步车时汽车与代步车的距离;【详解】汽车先匀速后减速,老年代步车一直匀速,则 a 为老年代步车,b 为汽车,故选项 A 错误;由图像可知,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选项

11、B 错误;=0204.50.5=5/2由 v0+at1=v 即 20-5t1=5 解得 t1=3s,则从司机发现代步车到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3.0s+0.5s=3.5s,选项 C 错误;司机发现代步车时汽车距离代步车,则 D 正确;故选 D.=(00+021)(0+1)=30【点睛】熟练掌握速度图象的物理含义: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这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基本策略。10.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减速上滑,到达斜面顶端后又加速下滑至斜面底端。则( )A. 物体在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完全相同B. 物体加速下

12、滑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 物体在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合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D. 若物体匀速下滑,则它只受到两个力作用【答案】BC【解析】【详解】A、物体在上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两个过程受力情况不完全相同,故 A 错误,B 正确。C、物体减速上滑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则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加速下滑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则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物体的合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故 C 正确;D、若物体匀速下滑,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故 D 错误。11.2019

13、年 1 月 6 日亚洲杯在阿联拉开帷幕。足球运动是目前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在下列有关足球的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足球被运动员踢起,脚对足球的作用力大于足球对脚的作用力C. 足球被运动员踢起,足球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 守门员用手接住足球,手对足球的作用力先于足球对手的用力,所以能将足球停住【答案】AC【解析】【详解】A、足球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A 正确;B、脚对足球的作用力和足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

14、者大小相等,故 B 错误;C、足球被运动员踢起,足球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 C 正确;D、手对足球的作用力和足球对手的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是同时发生的,故 D 错误。12.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置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 ,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N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 F 将( )A. FN逐渐减小B. FN逐渐增大C. F 先减小后增大D. F 逐渐增大【答案】AC【解析】【分析】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其中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拉力大小与方向都变,可用作图法分析。【详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

15、力、细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三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拉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 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持不变。作出三个位置拉力与支持力的合成的示意图,通过力图可以看出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拉力 F 先变小后变大,支持力 N 一直变小,故 AC 正确,BD 错误。【点睛】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其中有一个力是恒定的(大小、方向均不变,一般多为物体的重力 G) ;另一个力的方向(或大小)始终不变(支持力) ,第三个力(拉力)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变化当第三个力与第二个力垂直时,第三个力最小值13.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下面均连接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上面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天花

16、板上,两小球之间通过一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 4mg,在剪断两球之间细线的瞬间,以下关于球 A 的加速度大小 aA、球 B 的加速度大小 aB 以及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 球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4g,方向向下B. 球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4g,方向向下C. 弹簧对天花板的大小为 mgD. 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为 2mg【答案】BD【解析】【详解】剪断绳子之前,绳子的拉力为: =4上边弹簧对物体 a 的拉力为: ,方向向上=2下面弹簧对 b 的作用力为: ,方向向下=4=3剪断瞬间,对 a 球受力分析可知:,方向竖直向上=+=2+3=4根据牛顿第二

17、定律可知: =则: ,方向竖直向上;=4对 b 球分析:,方向竖直向下=+=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则: ,方向竖直向下=4细绳剪短瞬间,弹簧未来的及变化,故跟为剪断前一样,整体分析可得: ,解得: ,即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为 ,弹 2=0 弹 =2 2故 AC 错误,BD 正确。二、实验探究题1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 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 O 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

18、拉力 F1、F 2 的大小,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 a、b 两点,并分别将其与 O 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c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 O 点,记录其拉力 F 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 O 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2)实验中利用图中标记的 O 点和 b 点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中的 b 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_(选填“F”或“F” )是 F1 和 F2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4)该小组利上述实验中的弹簧测力计测其弹簧的劲度系数,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用描点法画出弹簧弹力

19、 F 与弹簧仲长量 x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根据图象可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答案】 (1). 保证前后两次作用力的效果相同 (2). ob 两点的距离太近,画力的方向时容易产生误差 (3). F (4). 25【解析】【详解】 (1)两次拉到同一位置可以保证前后两次作用力的效果相同;(2)由图可知,o、b 两点距离太近,画力的方向时容易产生误差,应使 b 离 o 远一些;(3)实际测量值一定与 AO 在同一直线上,而另一合力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一定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 F 为实际测量值,F为理论值;(4)由图可知,F 与形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故弹簧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由

20、图可知,图象的斜率等于劲度系数, 。=50.2/=25/1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_A类比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想模型法 D控制变量法(2)实验中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A若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 6V 以下直流电源B若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接 6V 以下交流电源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D安放复写纸时,应把纸带放在复写纸的上面(3)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使砂与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4)实验中打出的某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的 5 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21、 0.1s,由此可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m/s 2。【答案】 (1). D (2). C (3). 平衡摩擦力 (4). 砂和砂桶的重力 (5). 1.46【解析】【详解】 (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拉力大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 D 正确,ABC 错误;(2)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 6V 以下交流电源,故 A 错误;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接 220V 交流电源,故 B 错误;C使用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 C 正确;D接通电源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故 D

22、 错误。(3)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设砂与砂桶的质量为 m,小车的质量为 M,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则小=+车的合力为 ,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即 时,=+=1+ 4/运动时间: 1=0=48=0.5下落的高度: 1=1221=12100.25=1.25则离地高度为: ;=1=51.25=3.75撞墙时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 =1=100.5/=5/那么撞墙的速度大小 。=20+2=82+52/=89/17.如图所示,物体 A、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 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 A 的质量为 2m,B 的质量为

23、m,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 45减小到 30,在此过程中 B 物体始终没有落地。(1)从初态到末态位置时物体 A 所受的摩擦力改变了多少?(2)在此过程中物体 A 所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改变了多少?(3)斜面倾角 30时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答案】 (1) (2) (3)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0指向左下方( 21) ( 32) 3【解析】【详解】对物体 B 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二力平衡得到: ,则知弹簧的弹力=不变;对物体 A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沿斜面方向: +2=0垂直斜面方向: 2=0解得 ,=2 =2(1)则 A

24、 所受的摩擦力改变了 ;=(245)(230)=( 21)(2)则 A 所受的支持力的大小改变了 ;=(230)(245)=( 32)(3)因绳中的拉力 T 不变,所以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为绳的拉力的合力,=230=3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0指向左下方。18.如图甲所示,t0 时,水平地面上质量 m1kg 的物体在水平向左、大小恒为 10N 的力T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拉力 F 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 0.5, (g10m/s 2)求:(1)2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2)前 2s 内物体的位移;(3)t 为多少时体的速度为 0。【答案】 (1)6m/s(2)6m(3)6s【解析】【详解】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前 2s 的加速度: ,方向向左1= =3/2由速度公式得 2s 末物体的速度: ,方向向左;1=11=6/(2)由位移公式得前 2s 内物体的位移: ,方向向左;=12121=6(3)2s 后合力向右,物体向左做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方向向右2=+ =12由速度公式得: ,解得: 。0=12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