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051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二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临淄中学高二历史阶段性检测 2019.03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5 分)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 大宗与小宗 B 兄弟 C 父子 D 小宗与小宗2、 论语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井田制 D 世袭制3、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下列与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4、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 宗法制 B 分封制

2、 C 王位世袭制 D 郡县制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 树立专制权威 B 炫耀文治武功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6、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 确立皇权至上 B 防止大臣专权 C 消弱地方权力 D 防止人民反抗7、秦朝在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有力的措施是A 郡县制 B 三公九卿制 C 官吏的监察制度 D 严苛的秦法8、秦朝的下列措施不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A 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9、下列不属于郡县制的进步性的是:A 中央集权取代了地

3、方分权 B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C 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D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10、 “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这句话反映了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11、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 决策中枢的转移 B 地方势力的消弱 C 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D 外戚专权12、宋朝时期,相互牵制的中央机构是宰相枢密院三衙三司知州通判A B C D1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14、宋代“参知政事

4、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宰相权力的分割 B 皇帝权力的加强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宰相权力的加强15、下列官职中不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 通判 B 御史大夫 C 尚书令 D 刺史16、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露。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保守国家机密 B 办理军政要务 C 负责公文缮写 D 参与大政决策17、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 北宋科

5、举考试的发展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8、下列措施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A 郡县制 B 封同姓王 C 推恩令 D 制钱谷19、 宰相刘罗锅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 清代没有宰相,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2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 。 。 。 。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21、唐朝有人评价科举

6、制度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指科举制度:A 加强了思想控制 B 选拔了大量人才 C 提高了庶族地位 D 阻碍了学术进步22、 “收乡长、镇长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 有利于削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 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 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23、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 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B 直隶行省 C 富饶的江南地区D 成吉思汗起家的斡难河流域地区24、汉武帝统治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较秦始皇

7、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A 设中朝,实行中外朝制度B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C 实行察举制度 D 实行郡县制25、西周封建中的封建准确地说是指:A 指分封制 B 严密监视 C 委任官职 D 将他们变为地主26、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 1 又 2/3、1 又1/3、1、2/3、1/3 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7 某学者指出:“

8、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 Feudalism 的时期,Feudalism 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 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史上秦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28(2012绍兴模拟)“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 D官僚

9、政治29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30 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基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度31 汉书贾谊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

10、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 D实行三公九卿制3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33、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3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

11、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35、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6、(2012南京模拟)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

12、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37、(2011北京高考)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39、(2011山东高考)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

13、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40、 “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 ”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春秋战国 B三国 C唐朝末年 D北宋时期4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4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镇守疆土 随天子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A B C D43.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

14、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44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有利于强化皇权A B. C. D. 4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46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A确定继

15、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47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48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49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D.周礼是一种尊卑

16、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50.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 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 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51、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 ”(见左传 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阶级矛盾尖锐52、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 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A. B. C. D. 53、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A 李悝变法 B 吴起变法 C 邹

17、忌变法 D 商鞅变法5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 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 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5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非选择题(45 分)56、 (15 分)材料七七事变后,苏联采取了支持中国抗日的立场,在军事和经济上给予广泛援助。日本则于 19381939 年间多次向苏联远东边境挑衅,被苏军打败。1938 年 9 月,慕尼黑会议给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

18、全政策以致命一击。与此同时,英美对日本侵略采取纵容乃至妥协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苏联从维护自身安全出发,于 1939 年 8 月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41 年 4 月签署苏日中立条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苏联驻美大使向斯大林转达了希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愿望。斯大林表示,对日宣战要视苏德战场的形势变化而定。1945 年,雅尔塔会议通过了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 ,其中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中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1945 年 8 月 7 日,即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第二天,斯大林

19、向远东的苏联红军下达了对日作战的命令。8 月 8 日,苏联政府正式向日宣战。摘编崔建平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等(1 )根据材料,概括 1937 年到 1945 年苏联对日本政策的变化。 (4 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37 年到 1945 年苏联对日本政策变化的原因。(11 分)57 【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1935 年 3 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对此不仅不加制裁,反而英国与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 ,变相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1938 年 3 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 年 9 月,慕尼黑会议召开,签订了慕尼黑协

20、定 ,是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丑剧,使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张伯伦等再次出卖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几个大国丧心病狂地对一个被侵略的主权国家进行宰割。它进一步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1939 年 3 月 15 日, 慕尼黑协定字迹未干,希特勒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加强了法西斯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1939 年 11 月,美国对 1935 年通过的中立法进行了修改,它实际是绥靖政策的变种。1941 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的绥靖政策。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21、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终结”的影响。 (7 分)58、 【 历史一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四点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誉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 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 “中立” 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 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第一点大唱 “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 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 。 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 “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

22、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 。1922 年 2 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7 分)参考答案1-5 AACAA 6-10 BAABC 11-15 ADDBC16-20 BBBBC 2125 AAAAA 2630 DACCB31-35 AAAAD 36-40 ACDCD 4145ADCCB

23、 4650DBCBC 5155ADDAA56.(1)变化:由援华制日到中立,再到对日宣战。 (4 分)(2)中立原因:维护自身安全;粉碎英法美“绥靖政策” ;避免两线作战;赢得战备时间。(5 分)宣战原因:苏联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履行雅尔塔协议 ;欧战结束,解除两线作战威胁;谋求战后利益;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创造有利时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6 分)57 (15 分)(1)评述:是英国在自身实力下降的情况下,为遏制苏联,维护欧洲霸权而采取的一种策略;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增强了法西斯实力;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8 分) (2)影响: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灭亡;提高了美国国际地位。 (7 分)58 (15 分)(1)态度及目的:英国与日本接近,组建“英日同盟” ,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钳制美国。 (4 分)美国对日本作一定让步,其目的是要拆散威胁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英日同盟” 。 (4 分)(2)原因: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方面矛盾激化;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得到列强认可;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 (7 分,任答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