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 “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
2、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 。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
3、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
4、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B. 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C. 文明多样性体现为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D. 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B. 文章第
5、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C.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D. 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B. 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C. 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D. 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
6、共同性的历史。【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B 项, “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错误,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但满足这几个方面需要的城市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故选 B。【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A 项, “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错误,文章没有指出共同性是城市发展的必
7、然;B 项, “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错误,论证的是三个关键要素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作用,不是文明多样性的作用。D 项, “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无中生有。故选 C。【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错误,只有一个因素式微,城市文化不一定会消亡。故选 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
8、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断 桥蒋 寒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郭支书
9、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
10、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 50 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11、。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 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
12、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B.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C.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D. 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5. 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 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
13、职。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6. 从故事情节上。 “断桥”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从塑造人物形象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从小说的主题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从表达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以“断桥”为标题,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C 项, “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错误,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选
14、 C。【5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情节进行概括,重点注意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要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情节“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 万”体现其关心群众困难;文中“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等情节体现其“宽宏大量” ;文中“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
15、,东瞅瞅,西敲敲” “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等情节体现其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主要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
16、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文从“断桥”到“修桥” ,围绕“断桥”展开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通过面对断桥,面对大家的猜疑,支书从儿子那弄来钱修桥,塑造人物形象;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百姓对干部的猜疑)难修,突出主旨;从表达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从情节、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以及艺术效果的角度分析即可。【点睛】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
17、间不要包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据 CNN 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 5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约 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摘自财经网材料二:2018 年 3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
18、7 类、128 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 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 2017 年统计,涉及金额 30 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 500 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 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注释:232 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 232 条款调查的结果,2018 年3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
19、的钢铁、铝产品中止减让关税,并加征10-25%的关税。专家认为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材料三: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 、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美国消费。 摘自网易 财经频道材料四:近日,美国政府连续对中兴通讯打出两记重拳:当地时间 4 月 16 日,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
20、中兴出售元器件等产品,为期 7 年;17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50 票优势通过新规,禁止本国通信企业采购中国产品,其矛头直指中兴、华为等企业。对于美方的做法,商务部给出回应:美方的行为,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企业。更重要的是,这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源自央视新闻移动网综合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 500 亿美元的关税,引发了国人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的担忧。B. 针对美国的“232
21、 措施” ,中国商务部公布了拟加征关税清单,实际上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C. 美国对进口的产品提高关税,抬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等同于向美国的消费者征税。D. 美方对中兴的行为,表面上针对中国,看起来对中国的伤害较大,但最终伤害的还是美国自身。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特朗普政府宣布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苹果、英特尔等科技公司的资金来源减少,公司发展将会受影响。B.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进行了市场投资,且业务量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地区市场,如果中美贸易战爆发,其业务量势必缩减。C. 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进口约 500 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
22、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但保持了冷静理性的态度。D. 美国此前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 232 措施的终止减让,中国商务部公布拟对自美国进口的 128 税项产拟加征关税,并征求公众意见。9.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分析如果中美展开贸易战,会给美国经济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答案】7. A 8. A 9. (1)中国采取报复措施,美国的大型公司会受连累,日子将会很难过。 (2)美国的农产品出口被终止减税,美国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3)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提高,消费水平下降,生活质量受影响。 (4)美国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企业。 (5)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
23、的信心。【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 “征收 500 亿美元的关税”表达错误,原文是对“价值 5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而不是征收 500 亿美元的关税。故选 A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的是“不正确的” “一项” ,然后浏
24、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 A 项中, “资金来源减少”原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A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分析如果中美展开贸易战,会给美国经济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然后分析四则材料,明确设题的区域,从中分析、概括、筛选答案要点。材料一中“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 ,由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的第一要点:中国采取报复措施,美国的大型公司会
25、受连累,日子将会很难过。材料二说“2018 年 3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 7 类、128 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由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的第二要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被终止减税,美国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材料三说“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美国消费” ,由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的第三要点: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提高,消费水平下降,生活质量受影响。材料四中说“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成百上千的
26、美国关联企业。更重要的是,这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由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的第四、五要点:美国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企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
27、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
28、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9、。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醮,ji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ng,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
30、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1.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B. 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 年周而复始)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
31、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 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 “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 “擢、右迁、升”是升官, “黜、罢、除”是降官。D. 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 、 “上疏”和“上封事” ,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B.
32、 “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 “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C.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13. 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2
33、) 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出”的结果是“为温令” ,不要断开;“从事”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清慎”是“在县”的表现,不要断开。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34、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 “黜、罢、除”是降官错误, “除”任命,授官, “左除”是降级授职。故选 C。【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A 项,“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
35、诗发牢骚。故选 A。【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若夫:倘若;乘:顺应;且:还要;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宾语前置句;不行:不能行走;至于:一直到;成立:成人自立。【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 。他的另一个名
36、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陈情表译文省略)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 ”
37、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
38、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 (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有的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
39、百善孝为先。这是人之常情啊!先孝后忠,这就是那些有良知的官吏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原因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和寇十一晚登白门陈师道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注】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陈师道的那些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友人逐渐被召回。小市:徐州地名。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
40、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B. 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 “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C. 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D. 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伥惘不已。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4. D 15. 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 (如答“对徐州城雄伟壮丽之景的赞叹”亦可)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颈联写元佑党人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 (如答“孤臣白
41、首的伤感” 亦可)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自由自在归隐江湖。【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D 项, “让人怅惘不已”不当,诗人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悦的。故选 D。【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
42、、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写登高所见,表达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根据“孤臣白首” “见故乡”分析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之情;根据“江湖安得便相忘”分析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
43、感而放弃诗句。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2)庄子逍遥游中, “_ ,_”两句表现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3) 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答案】 (1). (1)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3)其正色邪 (6).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
44、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晦朔” “蟪蛄” “沮”的写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 55 公里的港珠澳大桥 ,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 120 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 40 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 30 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 ”港珠澳大桥
45、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 20 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 6 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 10 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 ,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 5 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46、当的一项是( )A.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B.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C.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D.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19. 依次填
47、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宛若蛟龙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B. 翩若惊鸿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C. 宛若蛟龙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D. 翩若惊鸿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答案】17. B 18. C 19. A【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本题画线句子中“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
48、构方案”搭配不当, “揭示了新结构方案”谓语和宾语不搭配,可改为“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B 项修改正确。A 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 ;“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 。C 项, “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 “提出了方案” 。D项, “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改为“揭示了机理,提出了方案” ;“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 。故此题答案为 B 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