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7966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年 9 月宁波市“十校联考”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 30 分,用(加试题】标出。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正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

2、均不得分)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A. 分封制度,天下归帝B.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 井田制度,天下归私D. 礼乐制度,天下归贤【答案】D【解析】【详解】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故 D 项正确;皇帝制度开始于秦朝,故 A 项排除;宗法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B 项排除;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故 C 项错误;【点睛】注意关键信息“西周制度” 。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

3、代是在A. 商代B. 西周C. 春秋战国D. 西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砍山” “众木尽噘” “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之后,经历了石锄耜耕阶段。故“开始被取代”是在商代时期,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开始” ,排除。【点睛】首先分析“砍山” “众木尽噘” “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3.唐代诗人王建曾作诗描写当时汴州的商业:“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从诗句中能得到的信息是汴州的草市在当时非常繁荣汴州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汴州的夜市很具特色

4、汴州的水路交通很发达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汴州的商业”说明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汴州是全国经济重心,故错误;材料中“晚茶商闹” “通宵酒客行”说明夜市出现,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材料“水门” “桥市”说明汴州的水路交通比较发达,故正确;所以答案选 C。4.下图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墨竹图 ,该图A. 讲究布局,气势雄壮B. 对比强烈,富有个性C. 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文化特色D. 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墨竹图是文人山水画,反映出中国绘画注重写意的特点,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

5、出气势雄壮,富有个性,故 AB 项排除;墨竹图属于中国传统的绘画,没有吸收西方绘画的特色,故 C 项错误。5.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 ”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A. 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B.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可以得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这体现出朱熹的主张是正君心,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与气之间

6、的关系,故 B 项排除;C 项是程朱理学掌握理的办法,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排除;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点睛】分析“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是解题的关键。6.“(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 中书省与行省制B. 中书省和枢密院C. 枢密院与宣政院D. 行省制与御史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认为的“元

7、承宋制”表现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故 B 项正确;行省制是元朝创设的,故 AD 项排除;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故 C 项排除。7.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囊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A.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B.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 封建礼教束缚解除D.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明代商人” “良田美宅如愿以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随着商业的发展,传统的观念受到冲击,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故 A 项排除;B 项说法错误,错在“解体” ;C 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 。8.“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

8、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句名言出自A. 明夷待访录B. 日知录C. 天下郡国利病书D. 船山遗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体现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A 项是黄宗羲的著作,符合题意;BC 项是顾炎武的著作,排除;D 项是王夫之的著作,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内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9.发昌机器厂创办于 1866 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 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 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A. 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B.

9、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 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 D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故 A 项排除;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 C 项排除。10.1879 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1906 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有必

10、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B.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 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中可以分析出,外国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性” ;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美国教会势力最大,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故D 项排除。11.大公报自 1902 年创刊以来,记录了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

11、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 大公报报道的新闻可能有社会各界强烈反对“二十一条”的签订自行车开始传入中国改良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北伐军势如破竹,攻占南京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公报自 1902 年创刊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二十一条”是1915 年签订,故符合题意;1868 年 11 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故不符题意;出现在 20 世纪 20 年代,符合题意;是 1927 年,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点睛】 “大公报自 1902 年创刊以来”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12.1919 年 1

12、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聒聒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 ”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A. 没有社会基础B. 需要推进思想启蒙C. 即将以失败告终D. 理论上宣告破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学的传播非常困难,新文化运动即将以失败而告终,故 C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社会基础的,推动了思想解放,故 A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学革命的状况,故 D 项排除。13

13、.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中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这表明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C.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 徐州会战揭开了困共合作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可以看出,白崇禧运用的战略战术多样化,同时结合不同区域运用,故可以体现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并非是与国民党一起制

14、定的,而且全面抗战路线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故排除 A 项;B 项是指平型关大捷,排除;在徐州会战之前的太原会战中,就已经有国共合作抗战了,故排除 D 项。14.下表为中国 1957-1961 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 从业人员(万人)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1957 年 23771 8123% 901%1958 年 26660 5823% 2660%1959 年 26173 6217% 2064%1960 年 25880 6575% 1589%1961 年 25590 7717% 1116%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上升中国人迫切想

15、要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从落后农业国成为先进工业国三大改造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可知,说法错误,错在“持续” ,排除;在 1958 年中国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这和“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有关,这体现了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故符合题意;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15.下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砸烂公检法”“发展是硬道理”“和平统一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

16、学知识可知,是文革时期,是 1992 年南方谈话,是 20 世纪 80 年代,是 1997 年,因此正确顺序是,所以答案选 D。16.1971 年 4 月 3 日,一份不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的报告送给毛泽东批示,毛泽东想了很久,才在 4 月 6 日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但是,毛泽东反复思考,晚上 11 点多,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催促马上通知外交部, “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促使毛泽东改变主意的重要因素是A. 朝鲜战争结束B. 中苏关系恶化C. 美国实力上升D. 经济建设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1971 年 4 月 3 日” “邀请美国队访华”中可以分析出,

17、此事件促使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美关系逐渐缓和,故B 项正确;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故 A 项排除;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故 C 项错误;D 项是原因,但不是重要原因,排除。【点睛】 “1971 年 4 月 3 日” “邀请美国队访华”是关键信息。17.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掌握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 世纪 80

18、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 1984 年 4 月,符合题意;1975 年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1 年 9 月 20 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故不符合题意;是 2003 年 10 月 15 日,排除;1980 年 5 月 18 日至 21 日,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点睛】 “20 世纪 80 年代”是关键信息。18.公元前 454 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 10 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 451 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从这段文字中

19、可以解读的正确信息有制订该法的起因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该法的颁布与梭伦改革同时进行该法借鉴了古希腊法制的成果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与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故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是公元前六世纪初进行,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从材料“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中可以分析出,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希腊的法制成果,故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点睛】 “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 “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是

20、解题的关键信息。19.16 世纪,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C. 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D. 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16 世纪” “中国货物运回欧洲” “由欧洲运来”中可以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故 B 项正确;A 项是 19 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排除;工业革命是 18 世纪下半期至 19 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价格革命的相关状况,故 D 项排除。【点睛】解

21、题注意“16 世纪” “中国货物运回欧洲” “由欧洲运来” 。2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作者意在说明A. 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B. 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C. 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 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央政府更有权威,立法权更集中,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故 AD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

22、国联邦制不断发展的状况,故 B 项排除。21.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 ,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 ,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可见当时天主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歌颂和肯定人的自然人性思想家要建立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生活世俗化成为一股强大思潮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伏尔泰”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8 世纪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抨击宗教,要求建立一个非宗教和世俗化的理性社会,故符合题意;18 世纪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故排除;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排除。所以答案选 C

23、。【点睛】 “伏尔泰”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是关键信息。22.“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19 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但有科学理论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该科学理论可能是A. 经典力学B. 万有引力定律C. 狭义相对论D. 广义相对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受经典力学思想影响,大多数物理学家相信以太的存在,后来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故 C 项正确;AB 项是经典力学的组成部分,排除;D 项晚于 C 项,排除。23.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24、1929 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罗斯福的下列措施中无法用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B. 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C. 规定每小时 40 美分的最低工资D. 禁止雇佣 16 岁以下童工【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农民发放补贴、社会救济、实行最低工资等措施一方面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缓和了社会矛盾,故 ABC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 项不符合“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 ,

25、符合题意。24.从西欧六国到十二国,再扩展到包括东欧的二十七国,欧洲联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宏伟历程,下列国家中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创始国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是法国,是意大利,是英国,是德国,西班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欧洲煤钢共同体创始国的是,所以答案选 A。【点睛】先从分析出图中五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25.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全球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B.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初级产品的价格C.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 建

26、立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漫画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中的问题,故 A 项排除;B 项包含在 C项之中;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组成部分之一,故 D 项排除。2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 1975 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A. 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 考古

27、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 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D. 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 “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中可以分析出,随着考古发现等新史料的出现,历史研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都必须” ;B 项说法错误,错在“更加真实可靠” ;D 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接近” 。27.近年来,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 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

28、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B. 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C. 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D. 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艺术诞生于法国,故 A 项错误;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故 B 项正确;卓别林是英国喜剧大师,擅长用表情和动作打动观众,故 C 项错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故 D 项错误。28.恩格斯曾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是马克思或我

29、都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下列关于唯物史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历史上一切政治、意识形态都是由经济决定的B.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C. 唯物史观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 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出自马恩合作完成的神圣家族【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可以看出,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故 B 项正确;材料“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

30、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说明 A 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C 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故 D 项错误。29.【加试题】1920 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 137 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以上事件作为史料可以证明A. 五国条约收效甚微,已经成为一纸空文B. 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C. 日本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英在亚太的利益D. 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答案】B【解析】

31、【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海军军备竞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调整海军力量对比和重新划分远东、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需要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故 B 项正确;材料“1920 年” ,而华盛顿会议是 1921 年召开的,故 A 项排除;C 项包含在 B 项之中;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海军力量的状况,故 D 项排除。30.【加试题】平遥古城、西递、宏村是我国南北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这三个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有平遥古城按照牛形布局,体现传统礼制,方正端庄,中轴对称。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处处是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32、”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 ,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徽派建筑的木雕艺术成就巨大, 唐肃宗宴官图就是其中的精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模仿灵龟形状而建,故错误;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 ,故错误;宏村“枕山、环水、面屏”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村落,故正确;徽派建筑的木雕艺术成就巨大, 唐肃宗宴官图就是其中的精品,故正确;所以答案选 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每题 10 分,共 4 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

33、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贞观政要卷一材料二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结合所学,指出唐初中书、门下两省的职能。根据材料一,分析两省对

34、当时政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法的进步性。【答案】 (1)职能: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2)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员、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等领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可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阐述: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从三省六部制、 临时约法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以得出,中书省草拟

35、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根据材料“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可决弹劾之”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临时约法的地位及其作用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

36、的大门。近现代英国发展史材料二由内燃机和电动机带动的“电工技术革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铁路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化的中心。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行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在 19 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维度分析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的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工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在 19 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的原因。【答案】 (1)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37、(或资本主义代议制) ;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思想上,牛顿力学促进了近代科学形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2)标志:1866 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2、垄断组织(或者跨国公司)的出现;3、银行、国家的作用:4、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或最终形成) 。【解析】【详解】 (1)从材料“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答题角度政治、经济、科技即可。(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电工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866 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材料中体现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结合时间“19 世纪后期”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相

38、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银行的作用、世界市场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 544 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 545 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拿破仑法典材料二 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

39、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 ,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 ,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民法典被誉为“法国第二宪法” 、 “世界法律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些称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拿破仑实施“第一个计划”和“第三个计划”的举措。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1)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

40、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2)第一个计划:远征埃及。第二个计划:大陆封锁令。赞同。理由: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反对:理由:后期战争侵略奴役欧洲各国,给法国和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解析】【详解】 (1)从材料“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 “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中可以分析出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法典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2)根据材料“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

41、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的观点即可。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全世界最伟大的木构件建筑宫殿群,北京的紫禁城在十四年内(1406-1420 年)峻工。明朝初期只用了四年完成改建北京城、太庙的工程与总数 8350 间房屋的十五个官邸。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材料二以速度而论,西方的大教堂工程实在缓慢得厉害。不过,我们当然要知道,紫禁城是一个散布在 72 万平方米的宫股群,可以同时动员接近 30 万人,全部工程几乎都是同一时间分头并进,而圣彼得大教堂则是用了大部分时间来考虑如何支撑直径 42 米、高达 138 米的教堂穹顶。形式不同,材料不同,成就也就各有千秋。赵

42、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宫殿群中规模最大的宫殿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从屋顶形制和屋顶装饰来说明该殿的地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计者如何解决支撑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教堂的修建对 16 世纪的欧洲历史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答案】 (1)太和殿。屋顶:采用最尊贵的屋顶形式(庑殿) ,四个檐角的琉璃小兽破例用了 10 个。(2)解决难题:设计两个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分析:(1)为修建大教堂,兜售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2)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3)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发展,传播人文主义精神。【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北京的紫禁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宫殿群中规模最大的宫殿是太和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和殿采用最尊贵的屋顶形式(庑殿) ,四个檐角的琉璃小兽破例用了 10 个。(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米开朗基罗设计两个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从而解决了支撑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难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