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7871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0 分)1.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当 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C.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答案】B【解析

2、】【详解】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当 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故 A 对;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理想化物理模型法,不是假设法,故 B 错误.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因为三量之间相互都有关系,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B【点睛】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

3、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在研究曲线运动或者加速运动时,常常采用微元法,将曲线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或将变化的速度变成不变的速度.2.一皮球从离地面 2m 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 0.9m 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2.9m,2.9m B. 2m,0.9m C. 2.9m,1.1m D. 2.9m,0.9m【答案】C【解析】路程是指物体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由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6V 以下的交流电源B.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6V

4、 以下的直流电源C. 纸带上点迹密集的地方表明物体的速度较小D. 纸带上点迹密集的地方表明相邻点间的时间较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原理,能通过纸带分析纸带的运动情况,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的是相同的,由交流电的周期决定,点距不均匀说明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同解:A、B、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的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6V 以下的交流电源,故 AB 错误C、D、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

5、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注意电火花计时器与打点计时器的区别4.如图所示,物体 A 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桌面受到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它本身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物体由于发生了微小形变而对桌子产生了压力D. 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是因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形变有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范性形变)两种;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详解】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物体对桌面的力,物体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施力物

6、体和施力物体都不同,故 A 错误;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即是施力物体的形变引起的,故 B 错误;物体由于发生了微小形变而对桌子产生了压力,故 C 正确;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是因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故选 C。5.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1,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则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A. 0, B. 0, C. , D. ,【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往返一次,位移为零。则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设 A、B 两地的距离为 x。物体从 A 到 B 运动的时间为: ;从 B 到 A

7、运动的时间为: ;则物体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 ,故选 B。【点睛】本题要抓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来分析求解,不能张冠李戴,搞混淆从本题看出,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6.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若保持 a 不变,当力 F 与水平方向夹角 多大时 F 有最小值( )A. 0 B. C. D. 2【答案】C【解析】【分析】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与天花板连接的绳子拉力方向保持不变,根据力的平衡知,两个拉力的合力与拉重物的绳子拉力等值反向,通过三角形定则求最小值【详解】下面一根绳子的拉力 T 等于重力,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结点受三个拉力处于平衡,T1和 F 的合力与 T 的拉力等值反

8、向,大小方向都不变,拉力 T1的方向不变,根据三角形定则,当 F 的方向与 T1的方向垂直时,F 最小。根据几何关系知,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点睛】处理力学的动态分析,要抓住不变量,拉力 F 与拉力 T1的合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拉力 T1的方向不变,然后根据三角形定则分析,线段最短的,力最小7.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 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 1kg 的物块。当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 10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 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A. 2 m/s2 B. 8 m/s

9、2 C. 6 m/s2 D. 4 m/s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开始时甲和乙的弹力均为 10,合力为零;小车加速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而由于小车长度不变,则甲弹簧的形变的变化量与乙必相等,故乙弹簧的示数应为12N,故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4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故选项 D 正确。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要知道弹簧秤甲的长度减小量跟弹簧秤乙的长度增加量相同。8.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 F 作用下,木块 A、B 保持静止。若木块 A 与 B 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 B 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 3 个 B. 4

10、个 C. 5 个 D. 6 个【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先对 A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推力、支持力;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的下滑分力时,有上滑趋势;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的下滑分力时,有下滑趋势;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时,无滑动趋势;再对物体 A 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共 4 个力;最后对 B 受力分析,受重力、A 对 B 的压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斜面体对 A 的支持力,如果 B 物体相对斜面体有相对滑动趋势,则受到斜面体的静摩擦力,若相对斜面体无滑动趋势,则不受斜面体的静摩擦力,即物体 B 可能受 4 个力,也可能受

11、5 个力;故选 BC.考点:受力分析【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般应先整体再隔离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受力分析时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有摩擦力必然有弹力,但是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9.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 A 下落到 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 A、B、C、D 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 2) ( )A.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 tA

12、Bt BCt CDB. 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 sC. 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 xAB:x BC:x CD=1:3:5D. 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 vB:v C:v D=1:4:9【答案】BC【解析】解:A、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 A 下落到 B 的时间相同,看到水滴似乎不再下落,知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x=gt 2,则 故 A错误,B 正确C、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故 C 正确D、根据 v=gt 得,v B:v C:v D=1:2:3故 D 错误故选 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13、和推论,并能熟练运用10.传送带以 v1 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以 v2 的速度滑上传送带,物体速度方向与传送带运行方向相反,如图所示,已知传送带长度为 L,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当 v2、L 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 A 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与 v1 无关B. 当 v2、L 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 B 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大于 v1C. 当 v2、L 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 B 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等于 v1D. 当 v2、L 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 B 端离开传送带,且物体离开

14、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小于 v1【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传送带的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较大,减速运动到 A 端时,其速度可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故选项 A 正确;物体向左做减速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 v2v 1,且减速到零时未到达 A 端,就接着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可以从 B 端离开传送带,时间为 ,与传送带的速度无关;若 v2v 1,物体滑上传送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返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 v1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 B 端的速度为 v1,时间就等于加速运动的时间与匀速运动的时间之和,与传送带的速度有关,其速度都不可能大于 v1故 B 错误

15、,C、D 正确考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物体的受力,理清物体的运动,综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二、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60 分)1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G 等 7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 f=50Hz 的交流电源(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选填“交流”或“直流” )电源(2)打下 E 点时纸带的速度 vE=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 d6=65.00cm,d 3=19.00cm,物

16、体的加速度 a=_m/s2;(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 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或“偏小” ) 【答案】 (1). 0.1; (2). 交流; (3). ; (4). 3.0; (5). 偏小;【解析】试题分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5T=0.1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得(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 51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 2

17、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考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解答此题要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要注意单位的换算知道运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思想。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 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B. 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 橡皮

18、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 拉力 和 的夹角越大越好【答案】ABC【解析】【详解】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 故 A 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同时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 以及读弹簧秤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 故 B 正确。C、在实验中必须确保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且拉力适当大一些,减小测量的误差 故 C 正确。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

19、,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 D 错误。故选 A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误差分析及数据的处理,应通过实验原理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去思考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13.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 a 和力 F 的关系的有关资料记录在表 1 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 a 和质量 M 的关系的资料列在表 2 中表 1a/(ms 2 ) 1.98 4.06 5.95 8.12F/N 1.00 2.00 3.00 4.00表 2a/(ms 2 ) 2.04 2.66 3.23 3.98/(kg 1 ) 0.50 0.67 0.80 1.00

20、根据图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了 aF、a 图象;(1)从图象可以判定:当 M 一定时,a 与 F 的关系为_;当 F 一定时,a 与 M 的关系为_;(用文字描述)(2)由 aF 图象可知 M_kg;(3)由 图象可知 F_N【答案】 (1). 成正比 (2). 成反比 (3). 0.50 (4). 4【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判断关系即可;(2)a-F 图象的斜率表示研究对象质量 M 的倒数;(3)a- 图象的斜率表示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 F【详解】 (1)从图象可以判定:当 M 一定时,a 与 F 成正比,当 F 一定时,a 与 M 成反比;(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结合数学知识知

21、aF 图象的斜率表示研究对象质量 M 的倒数,由 aF 图象可知,k2,则 M0.50kg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结合数学知识知 a 图象的斜率表示研究对象的合外力 F,由 a 图象可知,k4,则 F4N【点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明确怎样控制变量,以及数据处理时用作图法得出 a 与 F 和 的线性关系14.一辆卡车初速度为 v0=10m/s,以 a=2m/s2的加速度行驶,求:(1)卡车在 3s 末的速度 v(2)卡车在 6s 内的位移 x6与平均速度【答案】 (1)16m/s(2)96m ;【解析】【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卡

22、车在 3s 末的速度;(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卡车的位移,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详解】 (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卡车在 3s 末的速度为:;(2)卡车在 6s 内的位移 。6s 内的平均速度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 v-t 图线

23、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15. 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 s;16. 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 s。【答案】(1) s75m (2) s30m【解析】设驾驶员饮酒前、后的反应时间分别为 t1、t 2,由图线可得t1=“0.5s“ , t 2=“1.5s“ , 汽车减速时间为 t3=4.0s,初速度 v0=“30m/s“ , 由图线可得 S= , 由式得 S=75m,S= =30(1.5-0.5)m=30m。17.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质量为 m=10kg,受水平恒力 F 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该恒力,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1) F 的大 (2)木块与地面间的

24、动摩擦因素 【答案】 (1)30N(2)0.1【解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关键要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的含义。18.如图所示,质量为 m18kg 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 O,轻绳 OB水平且 B 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m2的人相连,轻绳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 sin 370.6,cos 370.8,g 取 10m

25、/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轻绳 OA、OB 的拉力为多大?(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3)若人的质量 m245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 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答案】 (1)100N 和 60N;(2)60N,方向水平向左;(3)15kg【解析】【分析】(1)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轻绳 OA、OB 受到的拉力。(2)人水平方向受到 OB 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解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3)当人刚要滑动时,物体甲的质量 m1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

26、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ax=m 2g,再平衡条件求出物体甲的质量。【详解】 (1)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 FOA分解,由平衡条件FOBF OAsin0FOAcosm 1g0联立解得:F OA 100NFOBm 1gtan60N(2)人水平方向受到 OB 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fF OB60N,方向水平向左(3)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fmm 2g由平衡条件得:F OBmF fm又 FOBmm 1mgtan m1mg得:m 1m【点睛】本题涉及共点力平衡中极值问题,当物体刚要滑动

27、时,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19.科学家为了测定一在绕地球运行的不明物体的质量 m1,发射一个探测器去接触此物体。接触以后,打开探测器尾部的推进器,使之与不明物体共同加速了 10s,如图所示,加速过程中,推测器的传感器显示二者间的作用力为 FN750N已知探测器的质量为m2310 3kg,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约为 F1200N求:(1)在加速 10s 的过程中,探测器速度的改变量;(2)不明物体的质量 m1。【答案】 (1)1.5m/s(2)510 3kg。【解析】【分析】(1)对探测器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改变量;(2)对不明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可以直接求出其质量。【详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 m2,有:FF Nm 2a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vat解得:v1.5m/s;a0.15m/s 2 故探测器速度的改变量为 1.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 m1,有:F Nm 1a解得:m 1510 3kg故不明物体的质量为 5103kg。【点睛】本题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未知物体质量的方法,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探测器的加速度,再对未知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其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