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攀枝花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2019.1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 、 “无父从兄” 、 “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家族社会和睦B. 贵族王位世袭C. 宗法观念浓厚D. 分封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兄如父” “无父从兄” “幼子不如长孙”是宗法制的影响,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浓厚,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家庭和睦,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是宗法制的影响,和王位
2、世袭制和、分封制无关,故 BD 错误。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开发边疆地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可知这样的分封方式巩固了周王的统治,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发边疆地区的内容,故 A 项排除;周代还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故 B 项排除;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垄断的是宗法制,故排除 D 项。【点睛】 “同姓亲
3、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是关键信息;分封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周的统治范围。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周王朝还无法实现集权统治。3.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A. 实行“车同轨、书同文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D. “焚书坑儒” ,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形成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说明秦朝已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 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秦朝的“焚书坑儒” ,排除 D
4、 项。【点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通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确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郡县制的推行相对于以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有学者评论认为,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该评论意在说明唐朝A.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政府拥有了政务的最终决策权C. 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D. 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权
5、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 D 项正确;材料中“皇帝实际上仅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说明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没有实现权力的制衡,故 A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故 C 项排除。【点睛】 “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是关键信息。5.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孝廉是选官的主要标准B. 九品中正制是入仕的主要途径C.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D. 唐宋
6、政府完全成为平民的政府【答案】C【解析】【详解】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故 C 项正确;A 项属于汉朝的察举制,排除;唐宋时期九品中正制已被科举制取代,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唐宋时期的政府组成,故 D 项排除。6.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B. 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D. 便于简化行政
7、区划层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是元朝的行省划界人为地打破自然区域之间的山川之险,实行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使山川之险消解,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丧失,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行政效率的问题,故 B 项排除;元朝行省划界的做法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整合资源、发展经济无关,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简化行政区划,故 D 项排除。7.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 导致国家政治日益黑暗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 解决了权力之间的矛盾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答
8、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可知,明朝的内阁制度有利于国家机器的合理运作,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国家政治黑暗问题,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权力之间矛盾的解决,故 C 项排除;内阁在明朝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内阁的设置加强了皇权,故 D 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明朝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 。8.雍正时,军机处因军务而设,但其职务并不限于此, “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由此推知,军机处A. 分散了宰相权力B. 推动皇权空前强化C. 减少了决策失误D. 掌握了军事决策
9、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说明军机处设置加强了皇权,故 B 项正确;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明清就没有设立丞相,故 A 项错误;军机处是直属皇帝的办事机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不能减少决策失误,故 CD 项错误。【点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是关键信息。9.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未受到清军的阻止。这说明A. 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B. 英国殖民侵略准备充分C. 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D. 中英之间军事
10、实力悬殊【答案】C【解析】【详解】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并不能说明清军实力不足,只能说明清政府近代海权观念的缺乏,故 C 项正确,D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天朝上国的思想,故 A 项排除;根据“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可知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并不充分,故排除 B 项。10.某学生进行了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日军暴行的研究性学习,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
11、侵华罪行。依据所学可知,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时要以历史遗迹遗物为最有力的证据,这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历史专著等。南京大屠杀的新闻照片再现的屠杀情形,最有说服力,是揭露日军暴行的最有利证据。所以选 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1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A. 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C. 将传统文化彻底地击败D. 使民主共和观
12、念逐渐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 D 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全盘西化,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儒学,故 C 项错误。12.下图所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首革命歌曲选段,该歌曲最早应该传唱于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全民族抗战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红军抗日” 、 “反侵略” 、 “苏维埃”的信息可知当时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选B
13、 项;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对象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故 A 项排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故 C 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对象为国民党,且中共领导的军队是解放军,故 D 项排除。1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A. 形成了联合执政的局面B. 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C. 实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D. 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 、 “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
14、公民参政”以及是“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可以分析出该制度应为政治协商制度,它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比较重视政党制度的创新,故 D 项正确;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逐渐形成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A 项错误;在政治协商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见解不可能一致,故 B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没有体现出“精英参政” ,故 C 项排除。【点睛】 “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 、 “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以及是“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是关键信息。14.2018 年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
15、多位台胞齐聚厦门。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热潮。这反映了A.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B.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C. 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支持D. 海峡两岸已经共同达成“九二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 多位台胞齐聚厦门” “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热潮”可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的态度,故 B 项排除;材料未能体现台湾当局对这些民间交流的态度,所以不能说明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的认
16、可和支持,故 C 项排除;仅根据海峡两岸交流活动的蓬勃发展并不能推断“九二共识”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故排除 D 项。15.毛泽东认为:“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B.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C. 最终实现了地区和平D. 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950 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 B 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 A 项
17、错误;一边倒的政策并没有实现地区的最终和平,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外交的转型,故 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1950 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 。16.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这从侧面说明了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 两极格局走向解体C. 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D. 中美分歧已然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说的“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意思是世界形势的改变迫使尼克松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当时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势力相对下降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
18、位,被迫改变外交政策,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故 A 项正确;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故 B 项错误;当时美国仍然占据霸主地位,故 C 项排除;中美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因此中美之间分歧仍然存在着,故 D 项错误。17.上海合作组织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然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B.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C.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D. 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属于地区结伴不结盟性质,故 C 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新型的政治组织
19、,不是经济合作,故 A 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新型的政治组织,不属于军事同盟,故 B 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涉及政治经济一体化,故D 项错误。18.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 1 个奥波尔,至公元前 327 年,每次给薪 6 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 9 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A. 重视消除贫富差距B. 民主政治得到确立C. 城邦经济繁荣发达D.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表明雅典政府对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给予鼓励和重视,故 D 项正确;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并非解决贫富差距,故 A项排除
20、;B 项是指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排除;实行公职给薪制并不能表明雅典经济繁荣,故 C 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 ,从中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公民参政。1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出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A. 罗马法充分保护了平民权益B. 罗马法在实施中具有灵活性C.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D. 妇女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妇女从开始的“在禁止之列”到“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
21、为担保人” ,可见,执法者会依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说明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B 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妇女,但没有涉及妇女的阶层,A 错误。从材料中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可知执法者并不是任意裁判,C 错误。古代罗马是奴隶制社会,有森严的社会等级,妇女地位不可能逐渐与男子平等,D 错误。20.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他能控制住自己。 ”其政治理念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的主要体现是A. 总统掌握军事权B. 国会权力至上C.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D. 人民
22、主权高于一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控制”等字眼体现的是权力的制衡问题,其政治理念体现为行政、立法、司法分立,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总统的权利,故 A 项排除;议会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不是美国 1787 宪法的基本原则,故 B 项排除;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 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原则,而不是人民主权的原则,故 D 项排除。21.1875 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A. 各派反对该宪法B. 宪法的不稳定性C. 面临战争的威胁D. 各
23、派之间的妥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5 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体现了当时各派力量的妥协,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当时各派对宪法的态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875 年宪法确立,并未提出其之后的发展状况,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875 年宪法的特点,没有描述当时法国所面临的环境,故 C 项错误。22.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 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 ,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 。下列属于其“民主”成分的是A. 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B. 德意志皇帝任命官吏主宰议会C. 德意志宰相只对皇
24、帝负责D. 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反映出议会立法权是民意的体现,符合民主的含义,故 A 项正确;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表明行政大权与立法权归于皇帝一人,不是民主的表现,故 B 项错误;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反映出皇帝对官吏任免权,不能体现出官吏与皇权之间的制衡,不是民主的表现,故 C 项错误;联邦议会代表由君主任命,无法体现出议会对皇权监督制约的作用,故 D 项错误。23.2018 年 5 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
25、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 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可B. 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可知,马克思主义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太绝对,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得到各国的认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革命的道路,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故 D 项排除。【点睛】 “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26、,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是关键信息。24.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 主要目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B. 根本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C.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D. 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激化的结
27、果,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目的,故 A 项排除;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线,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故 D 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君主对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很多规定。 “久则情亲而弊生、 “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通过监察六事 、 巡按察六 、 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史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唐代,监察御史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雅典的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雅典公民在监察官员
28、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材料二 19 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议会的监督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针对不同监督对象采用不同手段,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 196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 ,并正
29、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辟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一时期中共依据新形势,废止了原有的工农革命政权下的监察制度,建立起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与国民党区域内“贪污成风,廉耻扫地”相比,中共敌后根据地则“艰苦奋斗,奖励廉洁,禁绝贪
30、污” 。摘编自李瑞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制度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在监察官员任用方面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调整监察制度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 (1)不同:中国:监察官有明确任期;用法律规定其职责;监察官员品阶较低。雅典:任职审查项目多、程序严格;公民进行监督;从重处罚有罪官员。(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作用: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推动政府工作开展;一定程度体现民意;推进英国民主政治建设。(3)原因:革命形势发
31、生变化;巩固敌后政权的需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评价:一定程度防止贪污腐化,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颁布法律提供保障,推动监督制度的实施;体现实事求是思想,中共适时调整政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监察制度。从中国古代和雅典的监察制度、英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共抗战时期的监察制度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从材料“二周年一替” “通过监察六事 、 巡按察六 、 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 “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中可以概括出古代中国在监察官员任用方面的特点;从材料“公民在监察官员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
32、服兵役等多方面进行审查” “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中可以概括出雅典在监察官员任用方面的特点。(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议会的监督职能” “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 “针对不同监督对象采用不同手段”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材料“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体现民意、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辟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革命形势的改变
33、、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中共依据新形势,废止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建立起新监察体系” “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 “艰苦奋斗,奖励廉洁,禁绝贪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防止腐败、巩固政权、颁布法律、适时调整等方面分析出答案。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 246 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
34、(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等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观经历了汉族主义,五族共和,到大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 1919 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编自朱其永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
35、进与内在逻辑材料三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周恩来(1957 年 3 月 25 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朝)统治者管理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 1919 年发生“转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策”产生的积极意义。【答案】 (1)措施:设郡县;修驿道;修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影响
36、:促进西南地区开发,加强与中原的经济联系;利于信息传递与政令畅通,保证这一地区的政治控制与有效管理;密切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原因: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五四运动的影响。影响: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3)积极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郡县制、驿道、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南
37、地区的开发、政令的畅通、加强管理、国家统一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919 年” “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五四运动、吸取近代民族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新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
38、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二 冷战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的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摘编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1
39、)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并以亚洲地区为例,说明“战后 40 余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是否具备实现“多极合作时代”的前提条件,并说明理由。【答案】 (1)影响:增强国内的凝聚力;刺激科技、国防工业的发展;以冷战为借口控西欧说明: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受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本经济恢复后,成为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重要盟友。(示例: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外交政策上实行“一边倒” )(2)具备,因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不具备,因为美国
40、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地区冲突。【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使它团结起来”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可以从国家凝聚力、科技发展、控制西欧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朝鲜半岛分裂、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以及日本经济的复兴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2)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明确当今世界是否具备实现“多极合作时代”的前提条件;其次论述原因:主张具备,根据材料“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 ,可知要围绕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以及大国之间的合作、协商关系来进行论证;主张不具备,要围绕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动荡因素来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