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分析及对策小组成员: 邢芳群(09120683) 张红丹(09120684) 、郝 倩(09120685) 沈 晨(09120686) 2009 年 12 月山东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分析及对策【摘要】 选择能反映山东省各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七个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结合两种方法,比较各地区农业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若干农业发展战略对策。【关键词】 山东省;农业综合发展;SPSS;因子;战略对策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通过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
2、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山东省1978年发端于农村、肇始于农业的改革为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30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地方政府、农口单位、涉农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许多闻名全国的先进经验做法,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农业综合实力、主要农产品总量、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出口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根据国内外农业发展态势,省委、省政府适时作出了再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部署,指明了山东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一、
3、山东省农业发展现状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 420 多千米,东西最宽约 700 多千米,总面积 15.71 万平方千米。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15.5,丘陵占13.2,平原占 55;河流湖泊占 1.1。山东省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西部连接华北内陆,东部受朝鲜半岛屏蔽,全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东南部稍具海洋性特点。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全省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降水总量比较适中。地形较复杂,土壤类型和生物种类繁多。由
4、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及相对的综合优势,适于发展多种农作物、蔬菜、温带水果和畜牧业生产。经过长期培育,产生了众多的农牧业名优特产,如曲阜香稻、明水香稻、临沂塘米、金乡金谷、章丘龙山小米、胶东大花生、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莱芜生姜、苍山大蒜、烟台苹果、莱阳梨、平度大泽山葡萄、肥城桃、菏泽牡丹、平阴玫瑰、平邑金银花、鲁西黄牛、德州驴、莱芜猪、大蒲莲猪、济宁青山羊、小尾寒羊、寿光鸡等。由于季风和地形等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大,常发生春旱、夏涝、晚秋旱。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数, 并继续减少。劳动力资源充足,但绝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产业,出现剩余劳力,二、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山东农业
5、在不断克服这些制约因素中取得了持续发展。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农业增加值 169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林业增加值 70.9 亿元,增长 12.2%;牧业增加值 702.1 亿元,增长 7.3%;渔业增加值 423.4 亿元,增长 6.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108.9 亿元,增长 16.6%。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 4260.5万吨,比上年增长 2.7%。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 870 万亩和 720 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值达到 5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4%;农机总动力10250 万千瓦,增长 3.3%。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 7286.2 万亩,增长 0.4%,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3113.4 万亩,增长 2.7%。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率为 99.9%,通自来水率为 85.6%,新增沼气用户 45 万户。二、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因子分析从上面介绍的山东省农业发展现状中,我们对该省当前的农业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进一步地,我们就会想知道影响山东省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究竟都有哪些呢?山东省内各地区间的农业发展水平是否均衡呢?其中,哪些地区农业发展较快,哪些地区农业发展又相对落后呢?伴随着这些问题,
7、我们对山东省的十七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了探究影响山东省农业发展水平的因素,本文选择了能够反映山东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七个指标,即乡村从业人口;从业人口人均耕种面积;全年纯收入;年初耕地总资源;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农业总产值;恩格尔系数,我们决定从这七个指标着手进行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结合原有的一些农业发展水平的分析指标以及资料来源,具体数据如表 1 所示:表 1 山东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地区乡村从业人口(万人)从业
8、人口人均耕种面积(公顷/人)全年纯收入(元/人)年初耕地总资源(公顷)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公顷)恩格尔系数人均农业总产值(元)济南市 191.16 0.18 6300.11 344459 13 0.38 10528.74青岛市 268.31 0.15 7477.15 415228 20 0.37 8445.93淄博市 157.68 0.10 6465.04 158683 11 0.35 8885.69枣庄市 160.56 0.14 5161.13 229711 22 0.39 16245.24东营市 56.69 0.34 5868.57 194955 13 0.37 19346.93烟台市
9、249.38 0.17 6979.37 425206 9 0.37 12181.17潍坊市 344.42 0.23 6278.33 780510 5 0.34 10606.21济宁市 372.07 0.15 5271.45 546169 35 0.39 9914.65泰安市 229.77 0.14 5308.57 315600 27 0.42 13688.74威海市 84.07 0.21 7737.38 178910 1 0.37 40149.12日照市 133.19 0.13 5319.26 167822 121 0.40 30914.12莱芜市 51.77 0.12 5912.53 628
10、58 32 0.39 41132.95临沂市 502.45 0.14 4722.23 725553 366 0.37 6745.50德州市 225.95 0.24 4986 536074 57 0.39 15232.06聊城市 273.35 0.20 4500.64 548650 115 0.40 14245.52滨州市 171.56 0.22 4986.44 377777 74 0.31 17727.48菏泽市 385.51 0.18 4023.17 693916 0 0.43 14135.85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计算而得首先对表 1 中的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通过 SPSS
11、 软件包进行分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球形检验;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成分载荷等,最后得出主要因子得分。表 2 山东省各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表从表 2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乡村从业人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年初耕地总资源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进行 KMO 检验,p 值为 0.000,检验结果是显著的(如表 2 所示) ,表明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进行因子分析。表 3 球形检验结果从因子分析的处理结果看,从下表 4 中可知,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均较高,表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表 4 变量共同度
12、表 5 特征值和贡献率根据表 5 中的数据,只有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 1,并且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特征值总和的 77.195%,即:前三个主成分就已经能够解释 7 个指标信息的 77.195%,因此我们采用前三个主成分对山东农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初始载荷阵结构不够清晰,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旋转,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使各变量在某些因子上有较高载荷,而在其他因子上只有小到中等的载荷。下表 6 中的系数为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系数估计值:表 6 因子载荷表从表 6 中我们可以看到,用 SPSS 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三个主成分,每个成分中包含了每个指标的载荷程度。载荷
13、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在因子中的影响程度越大,越小则相反。根据以上原则,可以把七个指标归为三类主要因子(见表 7)表 7 因子命名表因子 高载荷指标 意义因子 1 X1: 乡村从业人员数(万人);X2: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公顷);X3: 全年纯收入(元/人) ;X4: 年初耕地总资源(公顷);X7: 人均农业总产值(元)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因子 2 X6:恩格尔指数 农民消费质量因子因子 3 X5:从业人员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农民生产资本因子因子 1 在乡村从业人员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全年纯收入、年初耕地总资源、人均农业总产值这 5 个指标上有较高的载荷,可以将这 5 个指标定义为
14、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因子 2 在恩格尔指数这 1 个指标上具有较高的载荷,所以将这个指标定义为农民消费质量因子;因子 3 载从业人员人均耕地面积这一个指标上具有较高的载荷,所以将这个指标定义为农业生产资本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原理,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三个因子得分,如下表 8 所示:表 8 因子得分表地区 因子 1 因子 2 因子 3济 南 市 -0.080 0.437 0.032 青 岛 市 0.306 -1.362 -0.629 淄 博 市 -0.260 -0.355 -1.245 枣 庄 市 -0.504 0.437 -0.472 东 营 市 -0.837 -0.019 2.
15、457 烟 台 市 0.159 -0.996 -0.186 潍 坊 市 1.197 -1.187 1.110 济 宁 市 0.759 0.299 -0.306 泰 安 市 -0.271 0.972 -0.555 威 海 市 -1.571 -0.804 0.233 日 照 市 -1.000 0.898 -1.001 莱 芜 市 -1.843 0.496 -0.967 临 沂 市 2.253 0.269 -1.329 德 州 市 0.258 0.710 1.125 聊 城 市 0.508 1.138 0.391 滨 州 市 0.262 -1.026 0.826 菏 泽 市 0.662 1.966
16、0.516 由表 6 所列数字可得,因子 1 中排名较前的是临沂市、潍坊市、济宁、荷泽,较后的是莱芜市、威海市、日照、东营市。这主要由于山东某些地方临海,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更显著,因此这些地区重点发展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并不突出,农业产出相对较少。因子二中排名较前的是荷泽、聊城,排名较后的是青岛、潍坊。可见,菏泽和聊城的农民消费水平相对山东省其他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要更高;而青岛、潍坊两地的情况正好相反。因子三中排名较前的是东营、德州,排名较后的是临沂市、淄博市。说明东营和德州地区的农民人均占有生产资本的数量较其他地区更多;而临沂和淄博地区的情况恰好相反。三、山东省农业发展水平因子聚类分
17、析在得到了影响山东省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之后,我们进一步对山东省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得到处于不同农业发展水平的地区都各有哪些。下面是我们在 SPSS 软件中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树枝状联结图(如下图) 。根据聚类综合图,我们把山东省各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分为五组。第一组:济宁市;第二组: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泰安市;第三组:青岛市、烟台市、滨州市、威海市、日照市、东营市;第四组:淄博市、枣庄市、莱芜市;第五组:临沂市、菏泽市、潍坊市。从分组情况,可以看出济宁独立为一类,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来说比较特殊,该地区以农业为主,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因子得分为0.759,
18、但同时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均生产资本占有率又相对较低,分别为:0.229,-0.306。出现了农民收入较高,但是消费质量和人均劳动资本相对较低的情况,所以该地区应该积极建造生产资本、引进外来投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多实施类似于“家电下乡”的惠农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泰安市为第二类,与第一类相反,这几个地区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均比较落后,但农民消费质量的平均水平却又相对较高,所以应该协调农民收入与支出的均衡关系,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强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青岛市、烟台市、滨州市、威海市、日照市、东营市分为第三类,在前面因子分析中就提到过,青岛等几大
19、城市由于临海,旅游业发展迅猛,而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一般甚至下游水平,同时农民消费质量则严重低于平均水平,农民的主要消费还是食品消费,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很小。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都急需改善。淄博市、枣庄市、莱芜市为第四类,这三个地区的农业综合发展同样处于中下游水平,农民消费质量处于中下水平,并且人均劳动资本占有率也低于平均水平,农业发展现状十分不乐观。针对这些地区耕地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和农民生活质量差等现状,应该对其实施特殊的惠农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进而提高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临沂市、菏泽市、潍坊市为第五类,这三个地区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有一个特
20、点就是农民消费质量与人均生产资本占有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三个地区在这两个因子上均不能协调均衡发展,这也是农业整体发展中的不好的现象。四、山东农业发展总体战略对策1、注重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无污节能”技术,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和消费条件农村能源消费主要是生活能源消费,因此应立足农村消费的现实,大力推广沼气池等卫生节能技术。在城乡交错带农业区和发达农业区,向居民宣传液化气等高效无污的能源,为他们提供咨询、购买等相关服务。在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适当开发水电,供给居民生活生产用电。2、结合各农业地带的经济基础,选择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突出地方乡土特色与资源优势,走良性发展的致富路。3、加
21、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在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基本待遇,逐步改变其社会贡献大、自身效益小的现象,吸引、凝聚、留住、用好人才。加大对仪器设备、试验基地、科研资源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近年来,山东一直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人中的比重,保障了农业科技贡献率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要再创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4、加强重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吸引更多
22、外商投资农业开发与建设一是在农业政策方面,要对外商投资农业实行足够的优惠政策,如免征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和从事农林牧业的外商投资所得税等以鼓励中外合资创办乡镇企业;二是要逐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并通过软硬环境的建设来加强。首先要改善地区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网络通信、水利设施、“三废”处理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其次,在软环境方面则需要地方政府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等,从而优化该地区的投资软环境。5、实施农业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的转移,从而充分发挥各种层次人力资源优势。山东省农业总人口为7137万人,乡村从业总人口为4557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63
23、.85,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为3615,占总人口的273。由此可见,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在劳力资源总量中也占有相当分量。因此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人口及其它产业转移是减缓农业人口压力,充分发挥该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小城镇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6、必须制定一个长短期发展战略,提出加入WTO后山东农业发展的相关战略对策。伴随加入WTO以后,农业进出口关税逐步调低,大量国外质优廉价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山东农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既是山东农业和农民面临的一个机遇,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应对的相关战略措施。特别是要突出先进科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农民是
24、农业发展的管理资本,农业的发展与农民命运紧密相连。这就需要我们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坚持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开发农业,以及依据市场信息来调整农业生产发展战略。总之,要彻底解决以农民苦、农村穷、农业落后为特征的“三农问题”,就必须制定既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又紧密结合重山东省农业发展实际,适宜农业带、农业区、区市县以及各个乡镇的农业长短期发展战略。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完善山东省农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使农业做到规模化、产业化。从而使山东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实实在在地、持续、健康地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进而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