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位均衡分班条件下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沈冰清著名教育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圣贤施教,各应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郑和外校一贯实行均衡分班的政策,要求高位均衡。那么,如何提高班级整体成绩?这就需要根据个体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一、了解学生,先给学生分层。把自学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成绩优秀的学生称高层,把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称低 层,其余的学生称中层。划分学生层次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不一定要告之学生。二、在备课中,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并提高整体成绩,那么,最基础的工作应该落实在备课上。备课过程中,需要关注低层学生基
2、本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中层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要提高高层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维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哪些问题是提高低层学生的基础水平,哪些问题是强化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要在备课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给低层学生设2计问题为:勾划出母亲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给中层学生设计问题为:为何文题叫“秋天的怀念”?给高层学生问题设计为:与我与地坛中一段文字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各层学生努力都能达到,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有效。三.课堂分层教学中,着眼中间,兼顾两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3、,选择一种符合实际的教学、不同需要的教学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在每一节课里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中层学生为标准,同时兼顾两头。具体如何实施,我有几点想法:1、主要教学环节针对中层学生,基础知识部分交给低层学生完成,拓展迁移环节开拓高层学生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散步中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让中层学生思考完成,低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字词和一些简单的归纳,高层同学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一节课中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明确,自然达成效果较好。2、设计分组讨论探究,四人一个小组,分别由一个高层学生,两个中层学生,一个低层学生组成。分组讨论活动中,以优带差,以优促优,共同进步,培养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3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中都能得到进步。3、课堂反馈作业分层。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新问题的重要过程。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层布置,把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兴趣小组的形式补充一些创新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以上就是我对高位均衡分班条件下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