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5 课 商鞅变法 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A.管仲 B.吴起 C.李悝 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 )A秦国 B魏国 C燕国 D赵国4、商鞅变法发生在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 35
2、9 年 B公元前 356 年 C公元 356 年 D公元 359 年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 ( )A管仲改革 B周世宗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 ( )A管仲 B商鞅 C王安石 D康有为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11、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 )灵渠 都江堰 郑国渠 白渠A.
3、 B. C. D.1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经开始广泛使用 ( )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1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候争霸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4、 D.推行县制 17、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1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创新题19、见右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发现勇夫 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 D.执行秦王的命令20、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A白起 B商鞅 C苏秦 D李冰21、下列
5、是描写公元前 350 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2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吕氏春秋记载:“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6、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请回答:(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25、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是 ( )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建立县制A B C D26、齐桓公和商鞅变法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 (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结果不同27、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 )变法顺应了封建
7、制度发展历史趋势变法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敢于同旧的势力进行斗争A B C D28、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农业产量的提高人口的大量增加A. B. C. D.29、阅读下列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 (2)
8、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探究题30、阅读材料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右图即是他们辩论的情景。请回答:(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 ,被车裂而
9、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4)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聚焦中考典型题31、 (2006 年泰州市)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32、 (2006 年山东省)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引发了改
10、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 B C D33、 (2006 年襄樊市)为秦的统一打下基础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张居正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34、 (2006 年通州市)秦国能成为其格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而完成全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 ( )A进行了管仲的改革 B进行了商鞅变法 C修建了都江堰 D修筑了长城开放研究典型题35、阅读下列材料: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 31 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请回答:(1)如果你是新兴的封建地
11、主阶级,你对上面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说出理由。(2)如果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农民,你这些措施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D 2、A 3、A 4、D 5、D 6、B 7、A 8、C 9、B 10、A 11、B 12、C 13、B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B 15、C 16、D 17、C 18、D 创新题19、C 20、B 21、D 22、D 23、 (1)说明了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得到推广。 (2)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4、A 25、B 26、A 27、C 28、A 29、 (1)商鞅变法。内容有五个
12、方面。第一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第二方面,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第三方面,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第四方面,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 31 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第五方面,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2)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 (3)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
13、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探究题30、 (1)有道理。 (2)体现了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坚决要求变法的决心和精神。(3)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4)商鞅变法受到了守旧的贵族的阻碍,说明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坚持不懈,勇于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14、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聚焦中考典型题31、C 32、C 33、A 34、B开放研究典型题35、 (1)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的利益。奖励军功使得只要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这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3)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