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课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1 选择题1.1898 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了( )A保国会B强学会C南学会D蜀学会2.被光绪帝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的是( )A梁启超B康有 为C康广仁D谭嗣同3.支持变法的巡抚陈宝箴所在省是( )A直隶省B山东 省C湖南省D河北省4.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是在( )A1898 年 6 月 11 日B1898 年 4 月 11 日C1898 年 9 月 21 日D1898 年 4 月 21 日5.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的是( )A荣禄B李鸿 章C袁世 凯D 康有为6.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已发 到“ 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地步的是( )A陈宝箴B康有 为C梁启超D谭
2、嗣同7.戊戌变法开始的特点是( )A公车上书B康、梁 组织保国会C光绪 帝颁布定国是诏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8.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要求是( )A要求兴“西学” ,废科学B要求 “自强”“求富”C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D要求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9.下列官员,支持和赞助变法的是( )文廷式 翁同龢 李鸿章 陈宝箴 ABCD10.严复译著 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 习西方始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文化方面的新法不包括( )A设立中小学堂
3、B设立京 师大学堂C设立同文 馆D设立译书局12.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知识分子与政客军阀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斗争C光绪 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1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B顽固派 势力强大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14.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书 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5.下列内容对颁布变法诏书不正确的评价是( )A有利反对清朝
4、封建统治B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C有利于 资本主义的发展D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16、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 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 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7、19 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 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 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 现在引进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维
5、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19、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 实现民主化的 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 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0、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变 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 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 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 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 变革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人人
6、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 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愁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回答:(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原因是什么?22.结合戊戌变法内容,谈谈戊戌 变法的历史意义。自设创造尝试命题,动手动脑,它是对知识的应用与创造,一定要参与。题型、 难易、数量不限,已留下创设的空间。提示:参考本题训练试题,可以用 谭嗣同与变法内容之一创设 两个选择题。23、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 则瓜分
7、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康有为上光绪帝书材料二:请回答(1)为避免“瓜分之患” 摆脱“ 社稷之危 ”,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哪些影响?(2)材料二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外景照片。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分)3 请从性质、方式和结果三个方面比较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4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A 2.B 3.C 4.D 5.C 6.B 7.C 8.D 9.A 10.B 11.C 12.D 13.C 14.D 15.A 16、C 17、B 18、B 19、D 20、D二、21.(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1898 年 6 月 11
8、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是在变法内容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造成。(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是因 为: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用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没有依靠发动 广大人民群众,而寄希望于袁世 凯,由于他的出卖告密,而遭到失 败。 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最后发动政 变而失败。22.内容: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中央设立矿务铁 路局、 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 间团体;改革财政, 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方面: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
9、 局,翻 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 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兵 轮、 扩建海军。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 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3、(1)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了社会的进步(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式不同:戊戌变法是改良方式,辛亥革命是革命方式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统治,建立民国,这方面是成功的。相同点: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