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滟滟(yn) 芳甸(din) 似霰(sn)B汀(tng)上 纤(qin)尘 皎皎(jio)C青枫浦(p) 不胜(shng)愁 扁(pin)舟子D砧(zhn)上 碣(ji)石 潇(xio)湘【解析】 A 霰:xin ,B 纤:xin,D 砧:zh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CE )导 学 号 65994078A青枫浦上不胜愁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林木不可胜用也E旧时兰楯,亦遂增胜【解析】 A 能承受,B 胜利,CE 优美的,D 尽。3下面对诗歌开头两句赏析
2、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65994079A一个“连”字,一个“共 ”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使人们的视野陡然开阔。B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C一个“生”字,赋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展示了潮水明月的静态美。D这两句诗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解析】 “展示了潮水明月的静态美”不对。4对下列诗句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65994081A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这两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B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3、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 “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 “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C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上。D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两句写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 “卷不去” “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月光的温柔可爱。【解析】 表面上是写月光,
4、 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5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但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B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C这几句诗中,诗人由于没有找到探索宇宙的答案,感情有些哀怨悲伤,情绪低沉。D这几句诗,诗人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美景
5、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6对春江花月夜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65994082A这是张若虚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号称 “孤诗横绝全唐” 。B诗中从月出到月落,展现大自然的美妙神奇。C有人说这首诗中景物描写太乱,诗的重心不明确。D诗中朦胧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别有情趣。【解析】 说“景物描写太乱” “重心不明确”有误。本 诗 景物描写紧扣诗题“春江花月夜” ,依明月升起,月挂中天,月落西天的顺序,清晰道来。二、语段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导 学 号 6599408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
6、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 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7解释下列词语。滟滟:_波光闪烁的样子_宛转:_弯弯曲曲_芳甸:_杂花飘香的原野_纤尘:_细微的灰尘_穷已:_穷尽_汀:_沙滩_8说说下面诗句的含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 春天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月亮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海浪中涌出一样。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答案】 江流弯弯曲曲,绕过杂花飘香的原野,月亮照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雪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答案】 江天
7、一色,一尘不染,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答案】 人生代代相传没有穷尽,江上明月看上去一年年没有什么不同。9将上面的文段分层,并简要写出层意。【答案】 本文可分三层:第一层:“春江潮水无月明” ,写月亮刚刚升起,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第二层:“江流宛转孤月轮” ,写月亮不断升高,直至月挂中天,月光四溢,江天一色的景象。第三层:“江畔何人送流水” ,写诗人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思索。10默写出春江花月夜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诗句。【答案】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 导 学 号 65994505送刘昱李 颀八月寒苇
8、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 ,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注】 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 系于高竿顶上而成。11诗歌的首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答案】 首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清寂寥萧瑟的八月江边秋景图。在瑟瑟秋风中,江中白色的浪花涌向岸边洁白的苇花,素净萧疏洁白一片。作用: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以景衬情,借助景物的萧瑟惨淡衬托离情依依;同时渲染了朋友间离别时的哀愁气氛。12前人评价这首诗的尾联“不落窠臼,含蓄蕴藉” ,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案】 手法:运用了虚写(联想想象) 的手法_诗人没有直接
9、写自己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而是从友人的角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担忧、对友人的不舍以及深深眷恋之情。作者目送离去的友人,心中推想他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失群大雁的叫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 导 学 号 65994506答张十一 韩 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 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 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 觉霜毛一半加。【注】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 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
10、韩愈写此诗作答。踯躅: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同“陡” ,顿时的意思。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本诗首联勾勒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B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C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闲由处境遭遇而来,表现了诗人孤独闲适的心情。D “斗觉霜毛一半加” ,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E作者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14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
11、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答案】 渴望建功立业。诗人担心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忠君报国。诗人在被贬的情况下,仍心念皇帝的恩泽,想着为国效力,有所作为。操行坚正,克制理性。诗人无辜被贬,但还是想着“未报恩波” ,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是克制理性的表现。(也可答成“以天下为己任” “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得分)四、高考热点15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明给著名作家陈隽的一封信。信中有用语不得体及格式问题,请从七处标志处指出五处错误并改正。 导 学 号 65994507尊敬的陈先生: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我 们不胜感激。同时,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挤
12、出点儿时间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社兹定于本月 23 日上午 9 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恭请届时 光临。 此致编安2018 年 12 月 10 日*校文学社 刘明【答案】 “忝列我社顾问”改为“屈就本社顾问” ;“挤出点儿时间”改为“抽时间”“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出宝贵意见” ;“编安”只用于编辑人员,改为“敬礼” ;落款中,时间与人称位置对调。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导 学 号 65994508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 艺术。言 虽达意,_。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_。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
13、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学 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_。一切 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答案】 但是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_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_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1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导 学 号 65994509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 见。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
14、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不一定会使中国文化的地位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不一定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风险与机遇同在;有人 说, 风险与成功相伴。探索自然奥秘,进行社会改造,开拓人生新路,都可能遭遇风险 。关于 风险与成功,你也许曾经有所见闻,也许不乏亲身的体验,也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请以“风险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写作指向】 可以先联系实际将“风险”具体化,
15、再 对这一概念进行理性的分析。 “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 ,它有别于摆在眼前的危 险,具有或然性、不确定性。一般说来, 风险与成功存在着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成功越大,无限风光在险峰。反之亦然。冒风险需要胆量,更需要见识,敢冒风险者决非莽夫,也需要细心筹划、谨慎行事。总之,既要敢冒风险,又要慎 处风险;既反对万事四平八稳,又反 对贸然行事, 鲁莽冲动。【佳作赏读】风险后的成功(四幕剧梗概)第一幕地点:一间小屋。人物:吕不韦,其父吕公。情节:吕公要求儿子做买卖赚钱,吕不韦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以问为答:“父亲,一匹布由秦贩到楚,获利几何?” 吕公道:“酒一壶。 ”“一群羊呢? ”“数石粮。 ”吕
16、不韦:“假如我将困于楚的秦国太子送回秦国,将获利多少呢?” “天下。但你会成为楚国的死敌。 ”喜欢刺激的不韦选择了后者。结果是,吕不韦“贩人”成功,官居丞相,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利用高位主编吕氏春秋,在文化史上留下了一道永 远 无法抹去的轨迹。第二幕地点:被围困的城楼之上。人物: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情节:诸葛亮所在的小城被司马懿团团围困,孔明却大开城门,着三五老弱 扫道,自己登上城楼,悠然弹琴。司马昭见状欲冲进城去活捉诸葛,司马懿阻止道:“吾儿不可鲁莽,诸葛用兵平生谨慎,绝不会冒险,城中必有埋伏。 ”突然,孔明食指一颤,琴弦猛断,司马懿下令急退。诸葛拭汗拍胸道:“好险呀好 险!”空城
17、计成矣,蜀 军 有惊无险。第三幕地点:河道边。人物:项羽,楚兵若干。情节:项羽立于河道边凸起的岩石上,望着 远处秦军的要塞,对士兵说:“这是最终也是最艰巨的一战,成功与否,在此一举。 ”于是下令士兵砸破所有的锅,沉没所有的船只,背临危险的河道,拼死一战结 果楚军大胜, 敌军一触即溃。第四幕地点:二战战场之斯大林格勒附近。人物:苏军坦克军军长罗金,一部下。情节:一排坦克缓缓驶向德军的阵营。苏联军长罗金下令道: “全部坦克打开探路灯。 ”一个部下说:“您疯了吗?这样会暴露我军行迹的。 ”罗金一言不 发,双眉 紧锁,凝视着敌方阵营。 结果,德军误认为己方的坦克,予以放行。盟 军坦克冲入敌阵,殊死搏 战,大获全胜。剧评:吕不韦冒风险体现了他的见识不同凡俗;诸葛亮弄险体现了他的智慧高过司马;项羽破釜沉舟表现的是勇气和果决;罗金的冒险关键是善于逆反思维,把握敌方心理。因此,风险后的成功决非盲目和莽撞,而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并懂得揣摩对方心理。【名师点评】 剧本形式虽算不上创造,但毕竟有一点新鲜感。名为四幕剧,其实并无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情节,而是相近故事的同类合并。将古今中外关于“风险后的成功”的事例聚合于一剧之中,内容丰富,中心突出。四个故事相互叠映,强化了主题,却又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以“剧评”收揽全文,分而后合,章法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