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教学任务】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和作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及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意义;通过学习香港、澳门回归及两
2、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意义,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及爱党爱国情感。 重点本单元内容标准。难点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教学流程】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方案一: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方案二: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师:复习导入。生:整体把握自主复习、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 、 “一国两制”含义 、香港回归时间: ;澳门回归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 。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用 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
3、开放后,形成“ ”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初, 提出八项主张。、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38年隔绝状态被打破。1990年,成立 (台);1991成立 (中)。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 ); 年,“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教师教师出示复习导学提纲,组织学生自主温故。独立完成“基础填空”中的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自查自纠。教师组织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互相提问,互相评价。教师简单总结,合作温故展示提高、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
4、,2008年我们却看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丑陋举动,引起了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参考答案:(1)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或文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2)元朝。(3)民族区域自治(4)这些史实说明,自古以来汉藏关系密切、友好,也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参考答案(1)略(2)“一国两制”构想兼天下百姓,普皆安尔。”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
5、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2)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该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4)以上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6、、阅读下列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3)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参考答案:(1)(略)(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3)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拓展延伸青少年如何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祖国,努力学习。情感渗透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