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检测题(A 卷)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 50 分)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中的“宋祖”指的是(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2.下列政权中,属于契丹族建立的是( )A.北魏 B.辽 C.西夏 D.前秦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有“战”也有 “和” ,其中“和”是主流。在 1005 年订立澶渊之盟后,下列哪一项相关史实叙述正确( )A.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结束,此后,双方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相处关系B.结束了宋与西夏之间的
2、战争状态C.结束了宋与金之间的战争状态D.南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4.北宋与辽、西夏和议中的共同内容是( )A.辽、 西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银两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北宋、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A.战争频繁 B.在和平中共处 C.时战时和 D.互不往来,闭关锁国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请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的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隋朝7.(2013南京中考)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 , “苏常熟,天下足” 。材料反映的经济现
3、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8.(2013昆明中考)以下对两宋 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B.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9.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 经济重心的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 “苏湖熟,天下足。 ”A. B. C. D.10.中国历代王朝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南方在广种水稻的同时,也在山丘旱地遍种小麦B.隋唐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宋朝的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11.(2013长沙中考)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 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12.“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5、 D.秦汉时期13.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地理位置重要 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交通十分发达14.东京梦华录记载:“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善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来源:Z。xx。k.Com15.(2013湘潭中考)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6.水浒传中有这
6、样一个情节,梁 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瓦舍勾栏 B.早市 C.榷场 D.集贸市场17.“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1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金灭北宋 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 元朝消灭南宋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A. B. C. D.来源:学+科+网 Z+X+X+K19.过零丁洋 正气歌等是文天祥千古传诵的不朽佳作
7、,他在这些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文丞相祠。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文天祥当时的决心和意志是( )A.抗 击金朝的掠夺 B.抗击元朝的掠夺 C.抗击西方国家的侵略 D.抗击南宋的腐朽统治20.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 正确的一组为( )A.隋西晋秦元 B.西晋 隋元秦 C.秦隋西晋元 D.秦西晋隋元秧马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21.(2013南京中考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来源:Zxxk.Com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
8、始于( )A.隋朝初年 B.唐朝末年 C. 北宋后期 D.元朝末年23.(2013福州中考)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 )来源:Z&xx&k.Com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24.“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司马光曾说:“臣之 精力,尽于此书。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 “此书”是指(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25.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朝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二、非选择题(26 题 9 分,27 题 11 分,28 题 7 分,29 题 23 分,共 50 分)26.(
9、2013山西中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 “关子”等纸币。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
10、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四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依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4 分)(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3 分)(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 分)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江南开发】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
11、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梦溪笔谈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渭南文集(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宋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28.两宋时期是我国经济繁荣、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请回答
12、:(1)两宋时期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 分)(2)概括说明这种特点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 分)29.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学发展的高峰,它犹如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古老而美丽的国度。目光聚焦宋元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史学巨著】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二十四史是毛泽东最喜爱的书之一,资治通鉴则是他的床头书之一。(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哪一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巨著?根据所学知识,简要介绍这部巨著。(6分)【人物作品】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13、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材料二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材料一、二、三的作者分别是谁?简要谈一谈三位作者各自词的突出特点。(12分)【文化奇葩】来源:Z。xx。k.Com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立,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3)写出元朝杂剧作家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作品。(2分)(4)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因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