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刈麦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中感情。 3. 写作训练 ,片断练习。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观刈麦 , “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敢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课题,作者) 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 (见板书) 明确目标。 (见课前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 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 刈 荷箪 童稚 饷田 灼 秉 穗 吏禄 2. 出示思考题,学生读书。 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
2、还“惜”夏日长? 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三、学什探究,教师讲解。 1. 教师明确: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2. 教师明确: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教师明确:作者在深 深的自责,暗自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 官的舒适生活。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四、学生再读课文,当堂训练。
3、以“你看: ”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 (一百字以内) 五、总结扩展。 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 可谓用心良苦。想想我们伸张在新中国,红旗下,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减轻农们的负担,我们这些农家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练习 2010 年 10 月 18 日星期一 第二节教学目标:理解 巩固 积累 练习教学重难点:理解 巩固 积累 练习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风怒号( ) 2三重( )茅 3挂罥( ) 4塘坳( )5 布衾( ) 6广厦(
4、 ) 7大庇( ) 8突兀(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八月秋高风怒号_ 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3高者挂罥长林梢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5布衾多年冷似铁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7长夜沾湿何由彻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二 1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 答问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5、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 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 49 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 看?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本人 被尊称为“诗圣” ,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_ _四、填空、默写。1杜甫,字_,唐代伟大的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2公元 759 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 ,后人把这里叫做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3根据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1)_,一览众山小。 (望岳 )(2)吴楚东南坼,_。 (登岳阳楼 )(3)_,恨别鸟惊心。 (春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