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5 课桂林山水歌教案(鲁教版九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三、教法、学法的设想: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研讨交流。 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过程: 1、导
2、入新课:“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 ,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2、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1)初读诗歌 ,体会其中 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 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第 二部分:从
3、“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第 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 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 山的 歌颂。3探究赏析:(1)观赏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写出“秀”的表现;特点 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
4、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观赏漓江的水:(2)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 “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4积累迁移: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
5、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提示: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布置作业:(1)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 。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来(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山:奇、秀、险甲天下水:静、清、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