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参考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911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参考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参考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参考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参考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参考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 ,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学习重难点:重点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难点是张衡制造 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

2、,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同时也开始了对外交往。这 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秦汉的科技成 就和医学成就。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概括本课设计的科技和医学成就。三、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本

3、,用铅笔圈出要点,若有疑难小组相互讨论,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完成的既快又 准确。四、自学指导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教师出示:东方朔上奏图(课本)教师:这幅图描绘的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 本的情景。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同学们,你看到这一情景,有什么认识?学生:汉武帝时,奏本是写在竹简上的。学生:用竹简写奏本太费事。学生:竹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学生:读起来吃力。教师:为什么不用帛等制品,这样更轻便?学生:帛的价钱太昂贵,不能大量推广使用。教师 :为什么不用纸?学生:当时我国还没有普及纸。 教师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 教师: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

4、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请问,它出现在什么朝代?学生:西汉早期。教师:我国纸张的普及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能够得到迅速普及?学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这种纸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制作简单方便,造出的纸 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教师:多媒体演示汉代造纸工序。 (学生观摩)教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中国的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也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教师补充: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

5、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五、自学指导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教师: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 那么你知道 1 000 多年前的数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吗?多媒体显示:九章算术(学生看书,归纳总结: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这是我国的一部数学专著,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教师:今年的 5 月 12 日,我国的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给人们带来恐慌和造成巨大的危害。你是否想过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对地震有哪些认识?学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的仪器。教师:下面让我们看看地动仪是

6、如何测定地震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地动仪震动示意图。(学生观摩) 教师:地动仪之所以能够预测地震,是因为它利用了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如果不够清楚,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请教物理老师。学以致用:讨论:通过以上分析, 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学生讨论后回答:西方。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思维拓展:教师: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过:“地动仪”真的那么灵

7、吗?真的就能测量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吗?1700 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从 2004 年7 月,河南博物院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了以冯锐研究员为主的地动仪复原研究课题小组,开始从事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多方面工作。 目前,这项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 2005 年 4 月 16 日,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这台复原地动仪首次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六、自学指导三:“华佗和张仲景”教师: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

8、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 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 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五禽戏是一套运功保健 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对人体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教师出示:五禽戏的相关图片。(学生看课件)教师:除了华佗汉代还有哪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有什么成就?学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被尊称为“医圣”。史海揭谜教师:史书记载 ,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

9、人的书啊!可公元 208 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学生: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 205 年才开 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时间,而华佗 208 年就被曹操杀害了。学生:加之当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更没有印刷术,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本课小结:国外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 1600 年.”请列出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四项)。你认为当今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请为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几条这方面的建议。多媒体显示,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简表。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人物 成就 影响科技数学天文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