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893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基础梳理】【名师大讲坛】1有人说:“看千年中国去西安,看百年中国去上海。 ”近代以来与上海有关的大事(1)鸦片战争后,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2)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3)1872 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是中国第一家商业性报纸。(4)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5)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 ) ,新文化运动开始。(6)1919 年,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7)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

2、开,中国共产党诞生。(8)1937 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三个月后上海沦陷。2清朝初年的强令剃发留辩到民国时期颁布“剪辫令” ,表面上是发式的变化,实质是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到生活近代化的转变。3民国初期,民国政府促进中国的社会习俗改变的原因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近代交通工具,最先传入中国的是( )A轮船、汽车 B飞机、火车C汽车、飞机 D轮船、火车2 1901

3、 年,一位上海申报记者目睹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他将相关报道消息传回报社能采用的最快方式是( ) A乘飞机 B乘轮船 C乘火车 D发电报 3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右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江苏江宁人史量才于1912 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 ,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请问该报创办的时间是( )A1840 年 B1872 年 C1895 年 D1898 年4每年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 。2009 年的这一天,温家宝总理来到了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5

4、 “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歌谣中反映的情景开始于( )A1898 年 B1912 年 C1919 年 D1949 年6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A饮食习俗的变化 B文化娱乐的大众化C服饰发型的革命化 D称谓礼仪的平等化7 1932 年上海一女仆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是( )A大人,你什么时候回来? B老爷,你家小姐生病了C先生,北京学生缠足的很多吧。 D先生,太太请你换件中山装。8 1898 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

5、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的盲目自大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9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二、非选择题10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西方的近代文明带到了中国。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近代火车 早期电话 定军山剧照 (1)交通方面

6、:(2)通讯方面:(3)文化生活方面:答案:(1)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 (2)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的便捷。(3)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相片,可以看电影;看报纸等。11阅读下列材料: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 “我”奶奶时闹太平天国, “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太平军)杀。 ”“我”留学时剪了辫子遭同学厌恶,回国后,买了条假辫子应付。直至后来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中的“官兵”应该是什么军队?(2) “废了辫子” “穿西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7、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除了“废辫子” “ 穿西装”之外,当时人们的习俗还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1)清军。(2)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穿西装的人逐渐多起来。(3)人们的礼仪、称呼也发生了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 “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君”等平等的称呼。三、活动探究12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体现,下面是同学们在历史活动课中的两个学习片断,请你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感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一幕 历史短剧剪辫风波(旁白:191

8、2 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后,人们纷纷响应。革命军在街头剪辫,被剪辫的人有的高兴,有的则痛苦不已。 )革命军:革命!革命!剪辫子,闹革命!(行人甲经过)革命军:老乡!还留着这大清的尾巴!来,剪了它!行人甲:不!不!毛发乃父母所生,留了一辈子了,我可舍不得。 (甲终被革命军剪掉了辫子)行人乙:快来看啊,瞧这假洋鬼子!行人丙;嘿!你可真够胆子大的!行人丁:我可不剪,万一大清又回来了可怎么办?第二幕 宣读礼制(旁白:1912 年 8 月 17 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正式公布礼制 。 )第一条:男子礼为脱帽鞠躬。第二条:庆典、礼典、婚礼、丧礼、聘问,用脱帽三鞠躬礼。第三条:公宴、公礼及

9、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礼。第四条:寻常相间,用脱帽礼。第五条:军人警察有特别规定者,不适用本制。第六条:女子用礼适用第二、三条之规定,但不脱帽。寻常相间,用一鞠躬礼。第七条:本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请回答:(1)从剪辫风波中可以看出,剪发辫的过程都受到了什么思想的阻挠?你有什么感想?(2)孙中山颁布礼制的目的是什么?在礼制颁布以前的清朝,人们通常使用什么礼节?(3)试举两例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的社会习俗或风气?,并谈谈你打算怎样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答案:(1)封建礼仪思想的阻挠,如:以保留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怀念和忠诚。怕毁了发肤对父母不孝;认为留辫子是祖制,不可更改。怕清王朝复辟清算等。 这是几千年来人们思想上的重大变革,这种观念的变革是曲折的,也是困难重重的。 (意思相近即可)(2)去除旧俗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礼节:叩首、跪拜、作揖、请安等。(3)举例:封建迷信、破坏公物、不遵守社会公德、污染环境等。打算:遵守社会公德,礼貌待人,文明做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人。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