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历史 第10课 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637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历史 第10课 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历史 第10课 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历史 第10课 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历史 第 10 课 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通过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阅读题,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将它们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收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籍,了解其编印、出版书籍的特色。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

2、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采取收集资料、比较、考察的方法,以增强形象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有从封建社会到近代、现代学制的基本情况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类型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20 世纪初我国新式学堂与现代学校的异同,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出现、发展、变化的原因等。师

3、生共同提供资料,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进行比较和分析。1.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2. 讲授新课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一引导学生回忆设立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改革内容。可适当补充资料介绍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曲折历程,以说明封建势力的阻碍和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中国的发展而斗争的精神。对于它的历史地位,一定要强调清楚: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全国最高、设施最全的学府和最高的教育机构,其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应结合楷体字内容,采用讨论法,指导学生客观评价当时的办学原则和课程内容,指出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性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封建教育束缚的局

4、限性。和学生谈谈京师大学堂以及后来的北京大学的知名学者、教师和培养出的学生,如鲁迅、钱钟书、毛泽东等。用小故事加以烘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废科举,兴学堂首先,指出“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在学制上的大变革。“新学制的制定” ,向学生讲清奏定学堂章程的主要内容,明确就是根据这一法令,清政府进行了近代教育的大变革,如创办了各级新式学堂,改革了教学内容,废除了科举制度等。“各级新学堂的开办”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封建时代到近代、现代教育的体制和内容等方面的材料进行讨论、比较。认识到其与封建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但与现代教育相比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5、了解它具有的过渡性。“科举制的废除” ,先请学生回顾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并结合课本有关楷体字对科举制度做出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它是中国的一种人才选拔手段,在很长的时间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发展到后来,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败,科举制度也走到了尽头。可以借助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让学生讨论废除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昌盛。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引用的严复的话,以加深对废除科举制度的意义的理解。三中报 的创办请一学生朗读“每课一得” ,了解报纸在中国的发展。让学生说说他们所喜欢的报纸和栏目。提问“中国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什么”导人本目。强调最初在中国办报的是外国人, 申报 也是一样,是英国人在 1872 年于上海创办的。到 20 世纪初,产权和管理权由中国人收回。结合小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申报 的特点。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结合有关材料对商务印书馆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学生课前查找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其他出版社的出版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比较和分析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进一步认识它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