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7 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时间: 月 日 总 节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讲述爱迪生发明大王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提倡自主提问,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提问和搜集课外历史资料,充分展现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
2、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原理。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的内容方面的重点。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学生结合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三、知识结构:第 17 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1、条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学家的潜心研究2、理论:电磁感应原理3、实践:一系列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电力、石油)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内燃机、电灯、电车)4、突破的领域: 新
3、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汽车、飞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电报、有线电话)5、影响: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6、电的发明与应用有何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导入: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出示目标,尝试探究一)、人类对“电”的认识1、出示自学目标,布置自学任务:1)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联系现实(杨立伟的事迹)情感教育。2)这个原理人们制成什么机器,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3)随着远距离传送电的问题解决,什么时代向人类走来。2、教师认
4、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3、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构建知识网络4、探究问题,学会方法。二)能源领域的巨变1、 自学思考: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 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2、教师认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3、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构建知识网络4、探究问题,学会方法。三)、围绕“电”的发明1、阅读了解1) 、爱迪生在发明创造中的突出成就2) 、电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教师点评: 二、当堂检测,巩固落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五、随堂练习1、第二次工业革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发现和应用,和 的创制,新 工具的出现,以及 等。
5、2、1832 年,法国发明家 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发电机;1834 年,德国发明家 制造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1867 年,德国工程师制造了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发电量大大增加, 开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此后,人们又解决了远距离传送电的问题, 时代向人们走来。3、19 世纪 70 年代,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的科学家是A.瓦特 B.西门子 C.爱迪生 D.卡尔本茨4、19 世纪晚期,生活在美国的彼特可以用下列哪种方式与在欧洲的亲人联系A.无线电报 B.无线电话 C.网络 D.可视电话5、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人类进入A.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C.信息时代 D.原子能时代6、在发明的过程五味历尽艰辛,为了寻找灯丝,他曾经试验过数千种材料,为了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曾经失败过 8000 次,最后获得了成功,这位科学家是( )A 富兰克林 B 爱迪生 C 格雷 D 卡尔本茨7、爱迪生有这样一句话格言: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认为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