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7课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九上 (4).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451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九上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7课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九上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7课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九上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7课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九上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7课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九上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设计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注重朗读和背诵、积累。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熟读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图景,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相关常识,和有关历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里老街桃花源记的历史背景;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字词典结合课下注释掌握本文词汇,疏通课文大意。3.用心体味文章内容,注意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文学鉴

2、赏能力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字、词、句 的含义,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翻译全文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引导学生再现桃源,感知桃源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诵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有关战争的图片)师:你能读懂他们的眼泪吗?生讨论。(对战争的控诉。)师:是啊,他们的泪水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恶魔四处流窜,人们却总想找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生活。在中国,有一群人在秦朝

3、时代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二陶渊明简介让学生介绍,并互相补充。(出示幻灯片加以强调:)三教师范读全文。安排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教学札记(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一 句读分明;二 节奏合理;三 语速适中,四 语句流畅;五 注意音韵铿锵。老师也可以边提要求边做示范。 )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如果程度好的班级,可以对照课文,直接

4、笔译,然后站起来读,同学补充,老师作点拨)四检查自学情况。字词训练(投影)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4通假字:“要”同“邀”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五1. 指名翻译全文,注意上下连贯通顺,如成分省略现象要补充完整。2. 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总结)六讨论,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七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指导背诵方法)第二课时教后感:教学内容: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

5、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指名读、试背诵、解释重点字词)二、在线观看美术动画片桃花源记,讨论:与课文所述相比较,说说课文内容及记叙的顺序与美术片有什么不同?(美术片用倒叙,课文是顺叙)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幸福、神秘)四、分类感受: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 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2.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幸福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6、)1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三)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五组织学生讨论:1. 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2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文中哪一

7、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拓展延伸:讨论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六总结结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七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试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可以加入合理的

8、联想和想象,注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的描写。2 完成书后研讨与练习。教后感第一课时幻灯片 1.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幻灯片 2. 朗读要求:一 句读分明;二 节奏合理;三 语速适中,四 语句流畅;五 注意音韵铿锵。幻灯片 3. 字词训练(投影)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4通假字:“要”

9、同“邀”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第二课时幻灯片 1. 美术动画片桃花源记幻灯片 2. 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括号内的学生讨论后展示,下同)桃花源美在何处?(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幻灯片 3.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1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幻灯片 4.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幻灯片 5. 学生讨论: 1. 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2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板书设计:桃花源记美丽幸福 理想社会 世外桃源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