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9课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实用教案1(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137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实用教案1(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9课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实用教案1(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9课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实用教案1(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备人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审核人课 型 新 授 课 题 第 9 课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预习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 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教学重点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

2、教学难点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 辅助多媒体教学。学习流程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习导引 明确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3、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的动力。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提问)1.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2._末年已使用牛耕,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和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4. _时期,_国蜀郡太守_在岷江中游修筑_,是闻名世界的

3、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年,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8.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合作探究: 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 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1、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学习,完成学案。2、并在书上打记号,同时对于不能完成的问题做好标记。有什么异同? 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

4、蓝图,小 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 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老师点拨:1.学习商鞅变法,可以从背景、时间及人物、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几个角度去理解、分析,把握历史事件。2.学会辨证地评从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出现了李冰与商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来分析、评述。他们超越不了历史的时代,他们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但都创造了丰功 伟绩,以致流芳千古。不能以当今时代的认识去苛求古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从这两课学习内容看,一

5、是“春秋战国纷争” ,一是“大变革时代” 。前者重政治方面,后者是经济方面,也含有政治史内容。4.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 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 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1.与“徙木立信” 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 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选种

6、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9.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 家。 1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能力提升 11.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 D 2 C 3 C 4 A 5 B 6 铁农具和牛耕 7 李冰 都江堰 防洪灌溉 8 封建统治 封建经 济 9 公元前 356 年 秦孝公 封建 10 地主和农民 11(1)商鞅 秦孝公 (2)地主阶级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制贵族的统治。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