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优选习题鄂教版201811123124.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鄂教版201811123125.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教案鄂教版201811123123.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教案鄂教版201811123131.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教案鄂教版201811123132.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精优教案鄂教版201811123130.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练习精题鄂教版201811123127.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课堂实录鄂教版201811123128.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课时练习鄂教版201811123129.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随堂达标练习鄂教版20181112312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纪念白求恩01 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了事,而是投入爱心、细心和用心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过程。B.有了乐于吃苦耐劳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C.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的人对扑面而来的发展态势漫不经心。D.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解析:C.“漫不经心”指做事情随随便便,一点也不认真。此处应改为“漠不关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白求恩故居的房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地杰人灵的小镇。①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C.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③②⑤4.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并分析其作用。(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感人至深。(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2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5.学习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栏目内容。(至少三个)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3)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摘录了一段关于白求恩精神的文字,但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A】白求恩精神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白求恩精神中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白求恩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与当下中国弘扬的“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 【B】因此,我们一定要弘扬和学习白求恩精神。①【A】处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②【B】处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02 课内精读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完成后面的题目。6.请结合选文内容填写下表。白求恩 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3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7.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两个“极端”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下文“不少的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8.文中对白求恩用了“白求恩” “白求恩医生” “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请从表达对象的角度说说这样称呼的原因。“白求恩”: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白求恩医生”: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白求恩同志”:从共产党员的角度来说。03 拓展阅读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们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4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注释】 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9.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2 分)(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1 分)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1 分)。10.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首先表明观点:最佩服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1 分);然后分析古印度学者的态度和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是怎样的(1 分);最后总结上文,得出结论:我们中国学者应学习这种态度和精神(1 分)。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3 分)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1 分),常“作遁词”(1 分),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1 分)。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4 分)【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通过对比(1 分),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 ,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乏“真正的学者精神”(1 分);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1 分);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1 分)。对 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典型例题】课文第 2.3 两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的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5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将……和……对比,强调/突出(表达/表现、赞扬/讽刺等)了……。1纪念白求恩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狭隘( ) 纯粹( ) 拈轻怕重( )派 qiǎn ( ) 热 chén( ) xùn( )职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派遣 殉职 拈轻怕重 不远万里B.狭隘 极端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C.热忱 纯粹 漠不关心 微不足道D.鄙薄 植民地 冷冷清清 见异思迁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 月 30 日,火星抵达 11 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B.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B.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狂妄自大的表情。C.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D.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5.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拟人、反问)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比喻)2C.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比喻)D. 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拟人、夸张)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对白求恩用了“白求恩” “白求恩医生” “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这样称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改后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白求恩 不少的人对工作3对同志对人民(二)课外阅读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赵丽宏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难道你不相信?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4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 11 段中加点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51.ài cuì niān遣 忱 殉2. D解析:“植民地”应为“殖民地” 。3. A解析:B 项“首个”与“获得”语序不当;C 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D 项否定不当, “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4. B解析:“狂妄自大”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5.B解析:这个句子虽然使用了“好像”一词,但这个“好像”并非表示比喻,而是表达猜测,估计。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白求恩: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白求恩医生: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白求恩同志:从共产党员的角度来说。3.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感动。改后,句子的语气没有原句强烈,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不能突出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4.白求恩 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6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二)课外阅读1.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解析:本题考查了散文的线索,要结束散文的特点来考虑。2.心灵之花:感受到人间真情和温馨心灵之树:自己爱心的萌芽、壮大,并进而向他人奉献爱心。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中特殊词语的含义,要综合全文考虑。3.爱满人心、爱满人间解析:作者的愿望在结尾的三个自然段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要紧扣关键词“愿”和关键句“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来解答。这也是命题的目的: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4.如末尾两句,作者用祈使语气,表达了爱满人心、爱满人间的美好愿望,感情真挚,感染力强。解析:赏析句子,要结合修辞方法和名式等方面进行解答,并解答这样写的好处,要结合语境进行。1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通读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然后把握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2.事实论据的论述和正反对比的作用。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并理解这种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教学重难点1.懂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及议论文的要点。2.掌握夹叙夹议、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3.掌握文章的层次,及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导入新课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八路军伤员服务,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 1938 年初来到中国,1 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 年 10 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 49 岁(文中“50 多岁”是当年毛泽东估计的,不准确)。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 12 月 21 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该文收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2.整体感知2(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派遣( qiǎn ) 狭隘( ài ) 鄙( bǐ )视 冀( jì )满腔热忱( chén ) 拈( niān )轻怕重 以身殉( xùn )职(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并思考,找出各段的重点句。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二、深入文章 梳理思路(一)深层探究1.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3.课文第一段中这样评论道:“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前面写的是“两种精神” ,后面只是说学习“这种精神” ,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这种精神实质上是统一的,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具体表现。4.读课文二、三段,探讨以下问题。(1)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2)第二、三段中运用了不少成语,有何好处?成语言简意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5.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探讨以下问题。(1)本段在叙述中表达了毛泽东同志什么样的感情?“只”表达了遗憾之情。 “仅”表达了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又用沉痛的语气直抒自己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悲痛心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2)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为什么单提“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有这种精神,才有其他精神,这也是对三种精神的总结。(3)作者在结尾用了什么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的精神的意义?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排比句式。 “高尚”指人格, “纯粹”指品质, “有道德”指修养, “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 “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二)走进写法1.找出文章记叙与议论的句子,然后细读议论的句子,思考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2.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介绍完白求恩同志之后,用一个设问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引出要议论的道理,然后用“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概括了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揭示出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结合课文内容,列举出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4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逻辑严密,结构完整。首先,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出并论证了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的论点。指出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并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其次,用对比的方法论证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指出这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同志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上述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他对待工作、同志和人民的态度。对工作,他是“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他是“极端的热忱” 。文中举出不少的人对工作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而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态度则为人人所佩服,使大家受感动。另一个方面,是他对待职业的态度。白求恩同志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 ,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可是有的人却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而“见异思迁” 。通过两相对比,不仅映衬出白求恩的品质更加高贵,而且也帮助某些同志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更好地向白求恩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错误,搞好革命事业,证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确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最后,从事实引出结论,说明我们只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三)走进语言1.结合文中的成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如“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里“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的人”的错误表现,与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语言极其简练。总之,文中运用的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2.双重否定句的运用,表现了“千锤百炼,一字不移”的语言特色。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双重否定句叙述了反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实例,比一般肯定句语意更强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文章末段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一个……的人”排比短语有什么作用?5“高尚的人” ,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境界的崇高;“纯粹的人” ,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品质的纯洁;“有道德的人” ,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高尚志趣;“有益于人民的人” ,指的是共产主义战士的奋斗目的。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更多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殷切希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语言形式上讲,这组排比短语一气呵成,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4.朗读体会文末运用排比句式的好处。这五个句子言之有序,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如赞美诗一般,以此收束全文,铿锵有力,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又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热情。朗读时五个句子语气要越来越高昂,显示出激情。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三、课堂总结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又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语言朴实、准确、精练,感情真挚感人,极有号召力。今天,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阅读这篇文章,如乐于奉献、精益求精、富有爱心、勇于与困难斗争等。希望同学们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勇敢、坚强、奉献、负责的人。1纪念白求恩课题:纪念白求恩 第 1-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重点、难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教学方法、手段感知一篇,概括内容要点;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背诵一节,感受课文主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配乐):“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 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一/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 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 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 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 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 外科医生。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 2人组成的医疗队于 1938 年初来到中国.1 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 年 10 月白求 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 发生转移性脓疡.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 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 12 月 21 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各段的重点句。1. 需正音的词语: 派遣 以身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纯粹 鄙薄 晋察冀 2.解释词语: 以身殉职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3.让学生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重点句: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 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 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3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章,4. 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四、分析第一部分。 方法:学生速读课文,教师提出思考题。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 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 国际主义精神。 2 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峰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 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 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从阅读角度来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清理 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3.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的,文中为什么并列提出? 明确: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 4.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4义的观 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 主义战士。 五、学生分叙、议部分朗读此段,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六、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理清全文写作思路;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 ——国际主义精神;理清局部思路(第一部分的思路、某些句子的思路);初步理解议论 文中叙述的作用。 七、布置课外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评价。 2.熟记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阅读课后练习四中白求恩同志在晋察冀边区 模范医院落成典礼上的讲话,进一步了解白求恩同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让学生拼读、解释一些词语:派遣、狭隘、热忱、拍轻怕重、麻木 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学生朗读第 2.3 部分,教师引导分析。 1.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分 三层写:第一层(从开头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 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勺,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 神。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结5合完成课 后练习第三大题。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毫不利己;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专门利人。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担子挑轻的,光替自己打算,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 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3.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 二部分中两个‘二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4.白求思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明确: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白求思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 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5.提问: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三、学生阅读第四部分,教师引导分析。 教师讲析: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 神。这一点是白求恩同志所有精神的核心。 6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 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 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 心情。 4 向白求思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齐读“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 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明确:“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 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榜席,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 四、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背诵。五、归纳写作特点。 总结全文:主题思想 本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写作特点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正象它的题目所表示的,是一篇纪念文。一般的纪念文往往包含叙事、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篇纪念文也是这样。但是这篇文章里叙事和抒情的成分占的比重小,而说理的成分占的比重大。这是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决定的。 1.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本文夹叙夹议,激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 7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其中,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 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 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 学习。“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3)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救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4)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①②| ③④⑤67 |③⑤@—“叙”叙”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2.对比鲜明。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 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提问: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讨论并归纳:8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 .│无出路,见异思迁.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3.用词贴切,句式讲究。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职”一词,充分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 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中的两个“极端”,突出了白求恩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 义思想的生动写实。多变的句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 、身受到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一句中, “凡亲身.的工作的”是“军民”的定语,为了突出这一定语,把它们的位置后移了。 “无不为之感动”,这一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结尾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 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 “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4.作者在语言上还用设问句,双重否定和排比句。(l)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9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板书设计: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纪念--学习白求恩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 夹叙夹议,对比鲜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