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苏教版201811073128.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201811073129.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0181107313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论语十二章课后题苏教版20181107313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 1分,共 50分)(1)时习 说乎 有朋 不愠 君子(2)吾 日 三 省 为人谋 忠 不信 传不习乎?(3)十有五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知天命 耳顺 不逾 矩(4)温故 而知新 可以(5)罔 殆(6)人不堪 其忧(7)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8)饭 疏食 饮水 曲肱 不义 于我(9)三人 焉 善者 而从之(10)子在川上曰 逝者 如斯夫 不舍(11)夺帅 匹夫(12)笃 志 切问 近思 仁在其中二、填空。 (每空 1分,共 45分)1、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以语录体和 体为主。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2、 《论语》与《 》 、 《 》 、 《 》合称为“四书”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 ? 3、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 ?4、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2?5、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 ?6、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 ?7、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 。 8、 《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12、 《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 。13、 《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 , 。 , 。14、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 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简答题(20 分)1、 “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3 分)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4 分)3、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 (3 分)4、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 ,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3 分)5、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4 分)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 (3 分)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 ○2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学而时习之。○4 ○5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日三省吾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 ○8 ○94A、 / / B、 / /○1○2○4○3○5○9○6○7○8 ○1○5○8○9○2○6○3○4○7C、 / / D、 / /○2○3○6○4○5○7○1○8○9 ○1○2○3○6○7○4○5○8○9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20 分)曹冲生五六岁,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所及(达到) ,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送来)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手下人) ,咸莫能出其理(办法)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如石头等物)以载之,则较(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3 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0 分)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太祖欲知其斤重 ③访之群下 ④咸莫能出其理 ⑤太祖悦 3、由文中人物可判断出故事发生在 时期。 (3 分)4、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说明这一点的是哪一句?(4 分)1《论语》十二章 结构图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 7 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 9 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 10 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 1 章)《论语》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 4 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 5 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第 12 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 6 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 1 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第 2 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第 3 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 8 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 11 章)一、 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四十而不惑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人不堪其忧 ( )(8)传不习乎 ( )(9)博学而笃志 (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学习态度学习 方法修身做人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4.用原文填空。(1)亚奥理事会 2011 年 10 月 13 日宣布,南京市获得 2013 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二、课内阅读(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 5~8 题。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答: 3三、美文品析(2010·吉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 9~15 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 ① 之,学而不厌 ②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③ ,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学如不及 ④ ,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⑤ ,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答: 4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答: 5答案解析1.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 (2)自我检查,反省 (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真诚,诚实,诚信 (5)迷惑,疑惑 (6)跟从,学习 (7)忍受 (8)老师传授的知识 (9)忠实,坚守2.【解析】选 A。B、C、D 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 项的“而”表转折。3.答案:(1)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2)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4.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5.答案:(1)wǎnɡ (2)dài6.答案:(1)通“悦”,愉快 (2)学过的知识7.答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8.答案(示例):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9.答案:儒10.【解析】选 D。前一个读音是 zhì,“智慧”的意思;后一个读音是 zhī,“学到”的意思。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指这句话后面的几件事情。答案: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答案: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点,谈出受到的思想6教育。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 -█链接资料《论语》十二章 █ 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领悟《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2.(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3.(情感目标)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作者名片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等等。•背景资料 《论语》是以诗经解读为背景的非诗韵文读物,韵文,又称散音句法制作的句子。主要记载孔子怎样把诗经句子拓展为伦理学语义的言行,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怎样把诗经句子拓展为伦理学语义(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论语》,真实再现了圣人孔子平凡的一面,同时又再现了万世之王的人格魅力。《论语》就自身而言,既是记事文,又是解读诗经的用法。█ 学法指导1、 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每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难点: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小 贴 士学法小窍门- 2 -句子进行分类。1、熟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 )乎 吾日三省吾身( ) 传(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瓢饮,在陋巷(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博学而笃志(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品德修养:(4)、延伸成语。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1)、写作特点:(2)、影响:预习巧导航课堂深探究对点及时练- 3 -1、准确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 ;今义: (2)不亦君子乎。 古义: ; 今义: 4、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自我反思港 失误点总结: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论语》十二章一 背诵全文。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本题目的一是让学生初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二是让学生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理解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论述,并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理解。谈感受是开放题,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自由畅谈。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本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一些常用词语的意义,更好地把握格言的内容。1.说:通“悦” ,愉快。2.省:自我检查,反省。3.逾:逾越,越过,超过。4.好:喜欢,爱好。5.笃:忠实,坚守三 下边这些句子和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先抄写一遍,然后对照注释,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温故而知新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本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翻译格言一般要用直译,2尽可能保留原文精炼、准确的风格,不可随意增减词语。答案参见“有关资料”中的译文。教师只宜选择一种,不宜多作比较、分辨。四 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本题目的是让学生重点理解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并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理解。论述道德修养的主要有 1、2、6、8、9、11、12 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