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课 中国的土地 教案 鲁教版九下 (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053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中国的土地 教案 鲁教版九下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课 中国的土地 教案 鲁教版九下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课 中国的土地 教案 鲁教版九下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课 中国的土地 教案 鲁教版九下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课 中国的土地 教案 鲁教版九下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的土地【教学构想】 土地情诗是本单元唯一用诗歌形式来表达对土地、对祖国深情热爱的一课,形式简洁,寓意深厚,情深意长,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其中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更是感人心魄、久唱不衰的经典名篇。对于这样的当代诗歌作品,大多数学生的感觉是“听一听,有所耳闻;看一看,字都认得;读一读,不知其可” 都知道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如何欣赏。有鉴于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上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是深入领会第一首诗我爱这土地本身的巨大艺术魅力;二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欣赏技巧与方法;在用浓烈的爱国情感冲击他们的灵魂的同时,也交给学生们走进现当代诗歌艺术品味之门的钥匙。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图展现三个亮点: 1营造严

2、肃、动人、投入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示范诵读和拓展深化诗歌主题这些环节中力争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以自身严肃的态度引导学生向诗人、向作品致敬;同时范读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才会收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2设计简单、明确,操作方便有效的诗歌欣赏环节。 这一部分设计很重要,不仅带领学生学习、欣赏“这一首” ,也应该可以帮助他们欣赏今后遇到的许多首现代诗歌,所以设计上应简洁便于操作。 我爱这土地贯穿始终的就是四大环节“读” 、 “想” 、 “品” 、 “提” ,以此来指导本课另一首诗中国的土地的欣赏。 3注重深化拓展,多媒体的利用绝不可小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这节课中

3、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多组图片来展现一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配之以教师简洁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对本课诗歌所展现的深刻情感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和提高,这是老师单纯的语音表述所达不到的。 总之,诗歌教学的设计要力图靠近诗歌本身,不要把作品放在一边空谈技巧与媒介的运用,教师本身要深入理解作品,在贯穿整节课的吟诵中带领学生走向诗歌艺术的殿堂,向大师们致敬。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PPTl(地球卫星图) 放课前音乐。 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得出来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这里是中国, “雄鸡一唱天下白” ,这个白色的小块呢?是我们中国的宝岛 台湾。200

4、3 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导的醒目标题。是啊,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 H 艮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 1938 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来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 PPT2(课题介绍)。 (创设肃穆动人的导入环节,能有

5、效地把学生带到诗歌欣赏的情境中去。) 二、作者、时代背景介绍 PPT3(作者介绍)。 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知人论文”和“知世论文” ,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诗歌也是这样。作者艾青,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1937 年在卢沟桥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后,艾青目睹了日军的铁蹄肆虐横行,整个中华大地哀鸿遍野,满目疮痍,于是他在 1938 年奋笔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 。 (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有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三、学法介绍 PPT4(欣赏技巧)。 读,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画面美;品,

6、通过咀嚼语言和深人理解诗歌形象来把握诗歌丰富的意蕴美;提,通过寻找或提炼关键语句来感受诗歌深刻的情感美。 (提纲挈领地让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 四、读 1放音乐,教师示范朗诵。 2学生自己尝试在音乐背景中诵读。 3共同研究什么才是好的朗读。 节奏 音乐美,音乐是美的,是因为音乐有节奏。示范第一句有节奏和无节奏的区别,然后快速读诗,大家一起说怎么划分节奏。 重音 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要重读,不能泛泛处理,如“悲愤的河流”等。 速度 从表现的情感来看,应该是比较深沉的,不能过快,同时部分标点也提示了语速,如“黎明”后面的省略号。 情感 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如果能够在诵读时表现出来,效

7、果会很好。如“悲愤的河流”与“无比温柔的黎明” ,还有“嘶哑的喉咙” 。 4小结: 节奏、停顿、重音、速度和作者情感的把握都很重要。 PPT5(诵读技巧)。 5全班齐读,放背景音乐。 (诵读是诗歌欣赏入门的一关,在此环节中教师的示范诵读很重要,诵读的美感能够极大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概括诵读方式时教师要注意整理从学生中来的答案。) 五、想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我们通过这个过程,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声的变成有声的,把纸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鲜活的场景和形象,从而给诗歌灌注鲜活的生命力。 1一起走人想象的世界。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诵读这首诗,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想一想,看到

8、了什么? 学生诵读。 2请学生描述看到的场景。(暴风雨击打在贫瘠的满目疮痍的黄土地上,到处昏天黑地;黄河汹涌澎湃,它怒吼着、冲刷着,仿佛在诉说无限的悲哀;一只瘦弱的小鸟声嘶力竭地在枝头呜唱,终于,它掉落下来,逐渐和土地融为一体,仿佛这个世界它从来没有来过;当一切沉寂下来的时候,黎明终于到来了,林间露出温柔的晨曦,无比祥和安宁或许还有“我” ,一个拿着笔的战士,在记录、书写着一切,无法抑制胸中澎湃的激情,泪水从眼角轻轻滑落) 3小结: 诗歌在想象中复活了。所以,想的过程就是一个给诗歌灌注生命力的过程。 PPT6(想的作用)。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说的过程中注意引导表述的正确性、条

9、理性和语言的美感。) 六、品 1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这不得不归功于诗歌中几个非常鲜明的形象,如土地、河流、黎明、小鸟等,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但诗歌的欣赏仅仅从字面去理解显然是单薄的,为了让诗歌更形象、更深刻,还要学会通过语言的品味去进一步把握诗歌形象,从而感受诗歌丰富的意蕴美。那么,刚才提到的几个形象,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为了帮助理解,教师准备几幅图片。 PPT7(四个形象)。 2提问:这些形象究竟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分组讨论。 注意定语。 暴风雨 日寇的践踏。深一步地扩充:外族的侵略,历史上的鸦片战争也属于这个范畴。笼统地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 土地 中华大地。河流与风

10、 关注情感词(悲愤的、激怒的) ,关注状语(永远汹涌着、无止息地),不仅指人民、不仅指情感,更准确的是指面对外敌入侵,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上两句表现了在民族危亡关头人民的反抗) 。 黎明 黎明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是希望、生机、新的开始。无比温柔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是宁静、祥和。这里“黎明”指什么呢?指在风起云涌的人民斗争中,祖国必将迎来胜利,迎接光明美好的未来,这里的黎明表现了作者深切的向往。 鸟 不要忘记这只鸟,它在歌唱什么?它在歌唱饱受苦难的中华大地、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未来的希望。 为什么要歌唱?因为它热爱这片土地,更希望赋予人们勇气和力量。 它的喉咙为什么是嘶哑

11、的?因为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持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到生命的终结。同时它背负着沉蘑的苦难和忧郁,它的呜叫是感叹中带有焦灼,让我们体会到它对祖国的执着热爱。 这只鸟为什么会死去?是因力竭或是困难。 为什么最后说“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是指魂归这片热土,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至死不渝的情怀。 这只鸟是谁?从哪里看出来?从首句“假如我是一只鸟”可以看出。 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而不是翱翔天空的猎鹰或者是驰骋疆场的战马?这里的一只鸟象征了最平凡、最普通的人民大众,连一只鸟都对土地如此痴情,表现了作为普通民众的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在这里,鸟更可以理解为热爱祖国的

12、普通民众。 3小结: 把握诗歌形象的深刻含义,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步骤。 PPT8(象征含义)。 (分析形象的深刻含义时,教师注意把握问题的相关性,在一系列问题中引导学生从诗歌语言出发逐步把握形象的含义。) 七、提 PPT9(提)。 提,指提炼出情感,提炼出精华。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出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爱) 大家注意,这一小结是单独孤立出来的,它的画面感非常强,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双饱含泪水的眼睛。不过,是鸟的泪水还是作者的泪水?(作者在这里再也抑制不住情感,从自己设置的形象中跳了出来,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爱。) 可是,这样的祖国值得爱吗?当时的国家是怎样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 既然这样,作

13、者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爱?你爱这样的国家吗?( 我们的祖国是饱经沧桑,但它是我们的母亲,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它更是一个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民族,它是我们的家园。今天的我们,看到了战乱年代的人们所希望的一切吗?) 到这里,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它现在的一切变化和成就无不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精神息息相关,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

14、我们的祖国仍然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这是一个怎样壮丽的民族!怎样伟大的国家!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能真正理解作者这种含泪的爱呢? 小结:提,抓住精髓、把握灵魂,让我们和作品走得更近。 (课件总结“提” ,定格。) (挖掘主题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方面用问题引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升华情感,从内容上、语言上感染学生。) 八、回顾与升华 下面,我们全班再次诵读全诗。在此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回顾一下中国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和这种带着泪水的爱! PPT10(图片展示)。 最后的图片:这一只鸟和我们前面看到的鸟有什么不同? (一只嘶哑呜叫啼血而死,一只自由翱翔。

15、) 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我们迎来了和平美好的今天。今天是由无数个曲曲折折的昨天换来的,我们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 教师领读,全班齐诵。 (用课件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让整节课到达情感的最高潮。) 九、结束,布置作业 PPT11 比较中国的土地自学完成对该诗内容的理解。 (备注:PPTl 一 PPT11 是课件内容。) 【教学小故事】 土地情诗是一组优秀的爱国诗歌,在我设计的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独自诵读它,居然发现自己的泪水毫不做作地盈满眼眶。如何把作品的艺术魅力传递出来,让学生感知到?如何让学生也能沉浸在这

16、美好的艺术氛围中,从而使灵魂受到冲击与净化?我决定多角度施力,拨动学生们的心弦,其中,我最用心的莫过于课件的设计。 在自己充分感知和领悟作品之后,我开始了课件的设计。这个课件功能涵盖还是比较广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呈现诗歌欣赏课的设计脉络,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抓住授课重点和欣赏技巧。 2勾连诗歌意象与联想之问的桥梁。现代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十分重要,联想就成了理解中重要的一环,如何用课件来启发联想从而再清意象的含义,课件作用非常大。 3扩大视野、深化情感。诗歌展现的或许是时代大河的一点,诗人的情感为何具有代表意义,为何在当今长盛不衰,单凭教师空讲是出不了效果的。鉴于此,我搜集了大量与诗歌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尽力展示诗作在历史中的代表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这样一个苦难的民族之所以站起来,是和千千万万和艾青一样深爱祖国的人民的存在是分不开的,让诗歌鉴赏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意义。 4用声音元素打动学生。在诗歌示范朗读环节、学生自读环节和集中影像展示等重要环节,我精心选择了一些十分优秀、具有一定辅助情感升华作用的音乐作为背景,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这节课程序设计、课件设计、课堂表现都要达到一定高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对教师也是一次考验,我不敢说自己达到了要求,但课堂上学生投人的神情和几次响起的掌声,让我感受到内心有莫大的宽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