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课 诗两首 乡愁 教案 鲁教版九下 (15).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4803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诗两首 乡愁 教案 鲁教版九下 (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课 诗两首 乡愁 教案 鲁教版九下 (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课 诗两首 乡愁 教案 鲁教版九下 (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 愁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它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受。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首诗我爱这土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这一文体的特点,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也已有所把握。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

2、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重点难点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

3、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五、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1、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 联想教学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1、诗海骊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刘长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让学生说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

4、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 20 余年的 1971 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2、走近余光中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 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

5、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进入(二)诗文赏析 (四个环节 即: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 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第一环节:我想听1、 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意对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语调深沉 语速低缓 感情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第二环节:我

6、要读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第一节 回忆 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第二节 遗憾 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第三节 失落 痛苦 (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第四节 惆怅 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1、 生对读2、 组内读3、请

7、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4、齐读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第三环节:我会品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第四环节:我能写

8、让学生续写“乡愁”将来呀乡愁是2011 年 4 月 23 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举行“华光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的致辞中为 39 年前写的“乡愁”续写了新的篇章:(大屏显示)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欲望。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我顺势小节(三)课堂小结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 2008 年 12 月 15 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我们一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母亲,我回来啦!”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四)作业布置: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层次不同的作业题:必做: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选做: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五)板书设计: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学生 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