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鲁教版 (10).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4568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鲁教版  (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鲁教版  (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鲁教版  (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鲁教版  (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鲁教版  (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2) 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二个项目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活动一:(见教材 P21 页) (教师展示材料后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或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课题: 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二、讲授新课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教师讲述: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

2、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其中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述)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境活动二:(见教材 P22 页材料)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

3、是骨肉兄弟。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可选用): 台湾地处中国内地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 1700 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 3 世纪和 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 17 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 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 10 万人。至公元 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 50.7 万余户,254 万余人。200 年间增长

4、25 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 50 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 12 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 。明朝政府于 16 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 ,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

5、1662 年(清康熙元年) ,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 。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 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 ,下设“台湾” (今台南) 、 “凤山” (今高雄) 、 “诸罗” (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 年(清康熙五十三年) ,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 年(清康熙六十年) ,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 。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 。1727 年(清雍正五年) ,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 (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 ) ,增“澎湖厅” ,

6、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 年(清光绪元年) ,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 、 “新竹” 、 “宜兰”三县和“基隆厅” 。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 ,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资料可选用):15 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 年(明天启四年) ,荷兰

7、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 年(明天启六年)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 年(明崇祯十五年) ,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 年(清顺治十八年) ,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894(清光绪二十年)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 18 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 ,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 ,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

8、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中国内地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 7 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 10 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 20 和 30 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1937 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 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

9、 。中国人民经过 8 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 1945 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资料可选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

10、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 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 1945 年 7 月 26 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10 月 25 日, “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60 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1、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教师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位旅美台湾学者写下的长诗我只有一颗心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谊的真实写照(见资源与学案P10 页):(学生朗读)我的家在大陆,也在台湾。我的心在台北,也在北京。纵便是几十年的

12、隔离,又怎能割开骨肉相连的眷情?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我们长着同样的黑眼睛我们用着同样的方块字,我们从头到脚流的是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液海峡两边的姐妹兄弟们,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为着全民族多年的心愿,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力,在海峡的上空搭起彩色的长虹,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情境活动三:(见教材 P22 页图文材料及 23 页图片材料)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资料:英爱国华侨购回被八国联军掠夺的中国文物爱国华侨陈俊先生将最近购得的一樽被八国联军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转交祖国,交接仪式在伦敦的华

13、人街举行。中国驻英大使馆总领事孙大立在交接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陈俊先生的爱国情怀。他说,这件文物的失而复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历史变迁。陈俊也表示,他很高兴 100 年后这件珍贵的建筑文物回归祖国。据旅英中国文物专家鉴定,这樽高约 40 厘米的琉璃瓦麒麟属明永乐年间琉璃瓦构件,已有 500 多年历史,与故宫建筑构件相一致。据介绍,该文物是英国萨福克兵团于 1901 年随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掠夺的,曾作为战利品存放在英国萨福克兵团博物馆,后通过拍卖形式流入民间。最近被英国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先生以重金购得,并积极移交给祖国。把根留住年仅 10 岁小伟就能流利地讲 4 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

14、、英语和他加禄语。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者的后代。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 4 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和闽南话则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小伟的父母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

15、化。在小伟就读的华人学校里,中文课占据了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爱国华侨陈嘉庚1874 年 10 月 21 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 30 多个工厂,100 多个商店,垦殖了橡胶和菠萝园 1 万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从 1913 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 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惟一的大学。仅 1921 年到 1937 年这 16 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费达 400 万元。他逝

16、世前在国内存款共 300 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在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陈嘉庚个人生活很俭朴。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夕,他在集美村的私宅两次遭到破坏。但他用了 800 万元去修理和增建集美校舍,却始终不肯重建他的私人住宅。陈嘉庚晚年住在集美学校办事处楼上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办公桌椅及其他用品都非常简朴陈旧,没有一件奢侈品。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张旧沙发,他坚持不换新的,只让换一换坐垫,还亲自找来一块小木板,需要时搁在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他晚年常在这块木板上写作。1950 年,

17、厦门大学开始扩建,陈嘉庚常到厦大了解和指导工作。在那里,他与工作人员吃一样的饭菜。即使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来,他也不设华筵,仅备“炒米粉”等地方风味的菜饭招待客人。陈嘉庚是一位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华侨,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61 年 8 月 12 日,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2、我与祖国共命运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P23 页材料)想一想: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按教材讲述,并让学生读图P24 页:“奋战在抗洪救灾前线的解放军战士”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

18、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民族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不变的核心。抗洪战士们舍生忘死地拼搏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也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板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衰关系着个人的荣辱安危,自觉承担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责任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情境活动五:我对自己说(见教材 P24 页材料)奶奶告诉我:宁念家乡一撮土,不恋他国万两金。爷爷告诉我:国泰民可安

19、,国强民可富。爸爸告诉我: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妈妈告诉我:大河有水小河流,国有村有家才有。叔叔告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3)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的要求情境活动六:(见教材 P25 页材料)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因为她敢于承担热爱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都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4)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实爱国主义行动议一议: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见教材 P25 页)读一读:(见教材 P26 页材料)三、课堂小结(按课堂板书的要点小结本课教学)四、作业详见资源与学案第一次作业后剩下的题目五、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