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教学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
2、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 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 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 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1 显示:元谋人的牙齿。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 万年前)。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
3、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PPT2: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引出北京人的概念。二、教授新课:1、北京人(时间
4、、地点):相貌特征: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回答。 (猿的特征) 提问:从外部特征来看,北京人似乎更像猿,但为什么称他为人呢 ?(学生讨论) 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要直立行走?(环境改变,解放双手劳动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提问: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是同步的吗?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用并制造工具。(人的特征)提问:大自然给原始人类提供了哪些天然工具呢?提问:有一天,十几个北京人围追一头鹿,请问,从他们获得这头鹿到吃掉这头鹿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可是有些工具自然界没有,怎么办?(制造:打制)使用火(天然火)。(人的特征)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会使用
5、火的?你知道火的来源吗?火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他们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体情景)?熟食与生食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既然火对他们如此重要,那如何保存这珍贵的火种?过渡性提问: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工具,却要面临恶劣的环境,还要和猛兽搏斗,怎样才能增强生存的能力?能否个体生活?生活方式:群居。过渡性提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生活在一起,劳动的分工会一样吗?怎样分工才是最合理最能发挥集体力量的?2、情景设置:请你当一回北京人的首领,给你的成员具体的劳动分工。在食物非常充足的特殊情况下分配食物。但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是不够的,例如今天就很不幸,派出打猎的人一无所获,只有采集的人带回为数很少的野果,请你
6、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食物。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提示:劳动分工、食物分配、成年男子、成年女子、老人、小孩。布置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从日出到日落)2. 自学“山顶洞人”这一部分。自学提示:为什么称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 )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哪些改进?(骨器、磨制石器、钻孔技术)他们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热,来源于生活经验)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原始的对美的追求)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生活年代离现在最近?谁是更人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课堂巩固:做知识结构的题目。知识结构:原始人群:1.元谋人:在云南省 县发现,距今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 人类2.北京人:在北京西南 的山洞里发现,距今约 万年至 万年。体质特征:保留了 的某些特征生产生活:能够 和使用工具;会使用 ,还会保存火种;过着 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3.山顶洞人:距今约 年,在北京周口店 的洞穴中发现体质特征:模样和 基本相同生产生活:仍使用打制石器,但是已经掌握磨光和 技术,用 缝制衣服,会 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生产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