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4267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5 课汉武帝“大一统” (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年级:_ 班级:_ 授课教师:_主备人 授课时间 第 2 课时 审核人课 型 新 授 课 题 第 15 课 汉武帝“大一统” (展示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感知“推恩令” ,独尊儒术,对匈奴战争等史实,积累对汉武帝时代的认识,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时代条件分析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敢于立论和善于论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 行休养生息政策

2、,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教学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学习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学习流程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导引 明确目标】1了解王国问题的解决。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影响。3、正确评价汉武帝。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提升】导语 :多媒体展示沁园春诗歌片断,提问:诗歌中的秦皇是谁?有何历史功绩?汉武又是谁?他有何历史功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5 课汉武帝“大一统” 。一、王国问题的解决1、王国问题的出现

3、。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以巩固统治。诸侯国拥有兵权、铸币权,有很大的独立性,是国中之国。随着诸侯势力的发展,拥兵割据,严重威胁中央 政府的统治。汉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提问:汉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诸侯王拥有哪些权力?影响如何?教师把教学过程内容分成六大块,分别交给六个小组去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学生分六大组进行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并把老师下发给本组的问题归纳整理好答案,并指派(学生分组交流,回答问题)。2、景帝平定七之乱。展示汉初平定七国之乱图片,讲述汉景帝为平定七国之乱,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平息了叛乱,收回了王国的一些权利,但王国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

4、决。那么汉武帝继位后为 解决王国问题作了哪些努力?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削夺列侯爵位。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先后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即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结果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提问:汉武帝继位后为解决王国问题作了进一步努力,颁布了哪两项重要的制度?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回答提问)。引领:“推恩令”巧妙之处:意为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还可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许多侯国,巧妙地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点拨:这一招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他通过恩威并施的办法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了王国对喘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外,公元前112 年,在向宗

5、庙献祭时,汉武帝借口这些列侯所献的金子成色不够,削夺 106 人的爵位,还以一些列侯犯罪无子氏继承为由,又废除了很多侯国,之后,王国问题基本解决。知识过渡:电视连续剧 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产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思想源于儒家学说。接下来我们学习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在在思想方面的主要措施。二、独尊儒术。汉武帝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实现统一。特别是儒家思想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臣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一套理论很对汉武帝的胃口。于是汉武帝接受大臣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斥其他学说,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6、。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长达两千多年。提问: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包括什么内容?(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回答善于合作,勇于展示,挑战自我!具体做法:1、教师进行引导,及时点拨、纠错。2、对各组回答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分析。3、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新疑问。4、对小组进行恰当的评价。5、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及时贯彻情感教育,巩固深化知识。好代表代表本组发言(人数不定) ,总之,问题要是透彻,板书要合理、工整。问题。)拓展:秦皇汉武在加强思想控制中有何不同点?分别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前者的影响: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后者的影响:儒家思想从确立了统治地位,统治中国几千年,不利于学术争鸣和科不的发展。想一想,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以人为本,善待生命,以和为贵。去其糟粕,如忠君,维护统治阶级的压迫和特权。) 三、与匈奴的战争1. 匈奴重新崛起与汉初“和亲”。汉初,匈奴重新崛起,不断侵扰我北部边疆。多媒体展示白登之围图片,讲述白登之战,汉高祖刘 帮被围困了七天七夜,最后陈平献计,才得以脱身。这说明汉初国力衰弱,之后,为了防止 匈奴南下,采取和亲政策。2.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匈奴未除,何以为家”表达了霍去病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汉武帝在位时,由于国力强

8、大,开展大规模的对匈奴反击战,最著名的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 119 年,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学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从此,边境安宁,互市贸易,密切了边境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引领:汉武帝时,能打败匈奴,使之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根本原因(决定因素)是西汉国力的强盛。活动:讲“昭君出塞”的故事。点拨:汉与匈奴的两种关系是“和”与“战”。与少数民族交往关系中,时战时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3. 东汉时南北匈奴的迁徙。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主动归附东汉;北匈奴先后窦固、窦宪打北后,西迁到东欧一带。拓展:想一想,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取得对

9、匈奴战争的胜利?(汉武帝时,经济高速发展,兵强马壮,国势强盛;通过解决王国问题和提倡“大一统”,加强对国家的统治;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同,善于用人和用兵。)简述汉武 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的控制。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兴办太学,加强思想控制。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进行大规模反击匈奴战争,使北部边疆得以安定。)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汉武帝在位时,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把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在政治上,颁布“推

10、恩令”,削夺列侯爵位,解决了王国问题;在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军事上级,公元前 119 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从此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拓展题:谈谈你怎样评价汉武帝? 点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肯定其历史功绩,又要指出其局限性。 (汉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穿插巩固】对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进行反馈,交流,探讨。学生标记各组重点,帮扶对子互相检查,系统积累本课知识系统,教师个别抽查。教师来回巡视,注重培优扶差。学生做好本课学习笔记,帮扶对子互相检查。【达标测评】(一) 、填空题1平定了七国之乱

11、的西汉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2 “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 (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节省了政府开支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 )A、西周 B、秦 C、西汉 D、东汉4下列事件中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边郡的威胁的是 ( )A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蒙恬出击匈奴C卫 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二) 、材料题5阅读下列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多媒体展示本课测试题。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本课检测题。(1) 这是谁提出的建议?当时的皇帝是谁?(2) 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