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6 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年级:_ 班级:_ 授课教师:_主备人 授课时间 第 2 课时 审核人课 型 课 题 第 16 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展示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 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故事,引导学生评价张骞找出张骞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2通过每一目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
2、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 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学习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学习流程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导引 明确目标】1、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提升】导语: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国力强大,迎来了汉代的鼎盛时期,与
3、此同时,西汉政府对外交往频繁,开创了中外交往新局面,表现在:一是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发西北地区;二是开辟丝绸,沟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内容。(一)、张骞通西域。1、明确西域概念:狭义是指今新疆地区,广义上讲还包括今新疆以西,包括今中亚和西亚甚至更远的地区。2、张骞通西域。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台词片断:小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路途遥远、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灭,则国无宁日, 望爱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这一历史短剧反映了张骞通西域离别前与汉武帝辞别时一段对话。接下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理解问题条件;经过;意义。条件:当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起来,
4、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有强烈的加强与西域联系的愿望。当时社会蓬勃向上,人们进取精神旺盛,敢于开拓,勇于向外拓展。西域人民向往汉朝,愿与汉朝交往。解决匈奴问题成为通西域的最初动力。张骞具有个人条件:报国理想、开拓精神、坚强意志、外交才能。经过:表格比较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情况。第一次 第二次目的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时间 公元前 138 年 公元前 119 年意义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拓展: 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语言不通,气候,环境,匈奴,不了解西域民族风俗等。 )引领:成功者所具
5、备的基本素质: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多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哪些精神?(报一理想、开拓精神、坚 强意志、外交才能、百折 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意义:建立了西汉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为以后汉朝和西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把教学过程内容分成六大块,分别交给六个小组去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展示,挑战自我!具体作法:1、教师进行引导,及时点拨、纠错。2、对各组回答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分析。3、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新疑问。4、对小组进行恰当的评价。学生分六大组进行自主、合作、交流与探
6、究。并把老师下发给本组的问题归纳整理好答案,并指派好代表代表本组发言(人数不定) ,总之,问题要是透彻,板书要合理、工整。3、西域都护设置。随着交流的频繁,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前 60 年,西域都护。 )意义:它标志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从此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领:今天有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宣言新疆西藏独立论,并制造了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制止这种行为的做法,坚决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4、班超“投笔从戎” 。西汉衰亡以后,东汉仍然不放弃对西域的经营。你听过“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和“投笔从戎”的故事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主交流、探究,回答问题
7、。 )提问:班超经营西域有何历史意义?(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西域同内地的联系。)过渡:张骞和班超在西域的活动都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使西域和内地之间形成了一条影响 深远的商路,就是丝绸之路。(二) 、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辟:我国古代的丝绸,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再到达西亚、中亚、南亚,再转老实巴交到欧洲,这就是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提问: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出发点在哪?分别经历了哪些地方?(因这这条商路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子。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南亚和西亚大秦。 )拓展:这幅图反映了怎样的情况?想像一下,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有哪些苦和乐?(苦:山河险要,气候恶劣
8、、强盗出没、语言不通等;乐:领略不同异国风光、享受民国情调、学习不同文化;可以挣钱发财;促进东西义流。)过渡:当罗马共 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2、东西方文化交流。探究:为什么说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亚及欧洲。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也是由此路传入中国的。所以,丝绸之路是古代历史上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个文化的相互渗透。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 意义?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
9、联系,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既丰富了内地人民的生活,又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对西域都护的设置,中央政权开始管理西域具有奠基作用;开辟了东西方交往的商道丝绸之路。3、东汉时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直接往来。5、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及时贯彻情感教育,巩固深化知识。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 166 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归纳小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开拓了长期被匈奴阻塞的东西交通,沟通了曾被中断的东西经济、文化交流桥梁丝绸之路,使得汉族和西北边疆各族以及中国人民和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进入了一
10、个新阶段。【穿插巩固】对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进行反馈,交流,探讨。学生标记各组重点,帮扶对子互相检查,系统积累本课知识系统,教师个别抽查。教师来回巡视,注重培优扶差。学生做好本课学习笔记,帮扶对子互相检查。【达标测评】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经历 了 ( )A.10 年 B.11 年 C.12 年 D.13 年3、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4、公元前 138 年,瀚海深处响起一阵阵悠
11、扬的驼铃声,看!张骞率着一只队伍骑着骏马和驼队开始了他的使命,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B、寻找丝绸之路C、了解西域地理民族风情 D、交好西域各国5、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丝绸之 路开通 6、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 亚西亚欧洲B、洛阳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C、长安新疆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D、洛阳新疆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7、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1、多媒体展示本课测试题。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本课检测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轰动一时。那么古罗马人穿着中国的丝绸最早可能是在( )A、秦朝时 B、西汉时 C、唐朝时 D、宋朝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