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大一统,一、汉(西汉)的建立,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二、汉初政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三、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1、思想 2、教育 3、政治上 4、军事 5、民族(外交)关系,四、大一统的意义,五、如何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适应了当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2、这种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专制了文化,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
2、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 丝绸 纸张 瓷器 棉布 A. B. C. D.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
3、似的是( ) A削藩 B分封制 C监察制 D推恩令,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日:“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资治通鉴汉纪 (1)材料一建议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 答:是“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对抗中央的力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4、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资治通鉴汉纪 (2)材料二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 答: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被汉武帝采纳。 (3)两材料之观点在当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答: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材料三: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董)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4)根据材料三说明,是谁首先提出隆儒政策的?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包括哪些内容? 答:是魏其和武安侯
5、;内容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办教育;从地方选拔人才。,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答案】(1)“天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秦时开了布衣将相先例,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
6、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材料解读 材料一: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1)材料一叙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一综合概括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由以上问答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材料二:(江南)地厂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
7、或水褥(锄草,耕作) 不待贾(买卖)而足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2)据材料二,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材料三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材料四:下表是据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整理的永嘉之乱后江南地区北方移民的地域分布,材料五:东吴时,南方已普遍应用耦耕。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牛,“以为四耦”。东晋时,区田法已传入南方,并已使用粪肥,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和刘宋时都曾以政府命令推广种麦,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许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 (3)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目的 内容(措施)作用 认识/启示:,(1)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2)改革方面: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3)北魏孝文帝精神:勇于改革;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有胆有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