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43648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昆仑能源(辽宁)有限公司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主编:李振江副主编:冯耀编者:杨兵 李洪博昆仑能源(辽宁)有限公司 HSE 委员会二一三年十一月 1 冬季即将到来,气温明显降低,逐渐出现降霜、降雪、冰冻等自然现象,受气候条件、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冬季是生产、生活等环境艰苦、困难最多的季节,也是人身伤害、火灾爆炸、泄漏、交通等各类事故的易发多发季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生产运行中的不利因素,保证安全生产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昆仑能源(辽宁)有限公司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一、冬季八防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振江组员:冯耀、尚春风、王德鹏、杨兵、安明亮

2、、谷志远、李洪博、葛阳阳二、工作要求1、各单位要根据公司下发的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和冬季安全生产特点,认真组织全员冬季八防宣传教育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近期安全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不断提高员工对可能存在危险的预防和自我保护能力。2、要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冬季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在处置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组织指挥能力。3、要加强对特种作业施工人员的冬季安全生产常识和冬季操作技能培训。4、各单位要分层次(员工、站长、基层管理人员)、分工种的组织好对冬季八防的培训工作,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8 课时,对未进行冬季八防教育培训,一旦上岗后发生事故,将逐级追究单位领

3、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三、冬季八防宣传教育材料冬季八防:防火防爆、防静电、防冻伤、防泄漏、防冻堵、防 2 坠落、防滑、防交通事故。四、冬季“八防”宣传教育内容:(一)防火防爆冬季气候干燥,火险等级增大,生产、生活取暖保温用火增多。因此,防火工作是冬季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火源是引起燃烧的直接原因,是火灾的发源地。生活和工作中,应防止和控制好十种火源。点燃的各种明火,是最常见的一种火源,在使用时必须控制好。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全和防护。我们常遇到的靠近火炉或烟道的干柴、木

4、材、木器,紧聚在高温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尘、纤维;大功率灯泡旁的纸张、衣物等,烘烤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燃烧,而这种火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应引起注意。在熬炼和烘烤过程中,由于温度掌握不好,或自动控制失灵,都会着火,甚至引起火灾。炒过的食物或其它物质,不经散热就堆积起来,或装在袋子内,也会聚热起火,应注意散热。企业的热处理工件,堆放在有油渍的地面上,或堆放在易燃品旁,如木材旁,易引起火灾,应堆放在安全的地方。在既无明火又无热源的条件下,褐煤、湿稻草、麦草、棉花、油菜籽、豆饼和粘有动、植物油的棉纱、手套、衣服、木屑、抛光尘,以及擦拭过设备的油布等,堆积在一起时间过长,本身也会发热,在条件具备时,可能引起

5、自燃,应勤加处理。 3 不同性质的物质相遇,有时也会引起自燃。如油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引起燃烧。摩擦与撞击。例如铁器与水泥地撞击,会引起火花,遇易燃物即可引起火灾。绝缘压缩、化学热反应,可引起升温,使可燃物质被加热以致着火。例 1:徐州加气站大火。1997 年 2 月 8 日晚 19 时 07 分,江苏徐州市二环西路北首沈场立交桥西南侧的加气站储气罐发生泄漏引发大火。徐州消防支队先后出动 15 辆消防车、80 余名官兵赶往现场处置火情。8 日晚 19 时 50 分,20 余米高的火势被成功控制。9 日下午 15 时 50 左右,在大火现场依然看到硕大的储气罐还不时冒起一人多高的火

6、苗,加气站周围沿铜沛路口、二环北路口、黄河北路口等地方依然拉着警戒线,数辆消防车停在火场附近,数十名消防官兵仍然在紧张地降温灭火。例 2:1980 年 9 月 20 日下午,宁夏某采油指挥部维修大队某管工班副班长李某接受了拆除某油田 1 号接转站一台 60 万卡时水套加热炉连接法兰螺栓的任务。21 日李某和管工张某、焊工詹某到 1 号接转站后,李某让维修班詹某用气焊割加热炉出油管线的连接法兰螺栓。割了四条螺栓后,李某发现法兰垫子漏油,张某回来后也发现这一情况。李某即叫张某到值班房借了一把管钳将闸门关紧。当詹某继续割第七条螺栓到一半时,法兰管线由于高温,造成内压增大,以至油气由法兰之间喷出着火,

7、詹某遍身是火,跑出 30 米后,扑倒在一堆黄土上,经抢救无效死亡,另 2 人轻伤。例 3:1988 年 6 月 3 日 15 时,天津某炼油厂大检修期间,701#油罐因内浮顶倾斜,卡在导向管中部,急需修复,该炼油厂 4 机动科将检修该罐的任务口头委托给某公司,该公司接受此任务的孙某在没有书面检修方案和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即组织随同工作的 5 人进行罐内检修,当检修人员用用气割枪切割内浮顶上的筋板时,突起的大火使罐内施工的 6 人无法逃脱,全部被烧致死。例 4:2004 年 9 月 6 日和 23 日,辽阳石化分公司、四川销售分公司相继发生了火灾事故。6 日 19 时,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

8、装置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发生泄漏,泄漏的高压氢气(压力 14MPa)被与空气摩擦 产生的静电突然引燃着火,将正在该处排查泄漏点的当班班长张某(男、37 岁)烧伤。张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后抢救无效,于 9 月 23 日 11 时 40 分死亡。2、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尤其是易燃易爆区域的防火安全教育。认真执行防火制度,盘锦液化工厂、LNG 标准站、撬装站、低温液体运输车等易燃易爆区域严禁烟火。消防设备及器材要做到齐全好用。在入冬前要全面检查,排除消防井内及地面消防管线内积水,严防冻裂。要加强易燃易爆区域内安全防火监控和管理。盘锦液化工厂、LNG 标准站、

9、撬装站、低温液体运输车要按要求配齐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灵敏可靠。加强生产、生活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和管理。必须做到人走火灭。炉盘与气源连接的塑料管必须完好,绑扎牢靠。炉具与可燃易燃品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并有隔离措施。室内用气应有通风措施,严禁用火烤、水烫液化石油气钢瓶,严禁乱倒液化石油气残液。 5 严防电器火灾发生。现场使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严禁使用电炉子、电热管取暖做饭。加强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防火安全工作。要加强燃放爆竹安全教育,严禁在要害部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要害部位要设专人值班、值宿,并保持通信畅通。各单位要加强对盘锦液化工

10、厂、LNG 标准站、撬装站、低温液体运输车等公司重点要害部位防火应急演习管理。进入冬季,天然气和液化气爆炸着火等重大事故每年都有发生。爆炸,是指物质在一定外界因素的激发下,瞬间产生激烈的体积变化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的一种现象。爆炸事故,是生产、科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因而它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灾害事故。1、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物理爆炸,如因内部压力过高压力容器破裂而发生的爆炸;二是化学爆炸,如氧化剂与可燃剂接触或雷管、炸药一类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三是物理化学爆炸,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因技术条件控制不好使容器中物料膨胀加速或温度上升,导致压力过

11、大、超过容器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爆炸。例 1:福建莆田 LNG 工艺管道试压爆炸事故。福建莆田LNG 接收站工程,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公司和福建投资开发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美国西比埃工程公司(CBI)和中国成达工程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承担 EPC 总承包, XXXX 年 X 月 X 日开始工艺管道试压工作,X 月 X 日试压管道发生爆炸,管道突然卸载,在应力作用下弹射出来,现场一名工人迅速逃离,但最终没有逃脱出来被管道击中头部,致使其当场死亡。 6 例 2:上海 LNG 工艺管道试压爆炸事故。上海 LNG 接收站工程,自 2009 年 2 月 1 日开始中介质汽化器

12、试压。2009 年 2 月6 日现场试压已进行到第 5 天,当时正在对一段 36”的厂内天然气外输管线进行试压。试压管道长度约 600 米,试验压力15.6Mpa,压力达到 12.3Mpa 时,管道一端的法兰(二期预留)从根部断裂,法兰飞出约 100 米、30 米外的隔离墩被炸飞,工地上粗大的管道扭成一团,管道卸压摆动,造成气化器及相关设施损坏。事发时,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一名工人 XXX在距离爆炸现场约 350 米处的临建生活区内宿舍门口,正准备进入宿舍时,被爆炸溅起的一段脚手架钢管(约 80cm)击中头部,抢救无效死亡;保温施工单位“海南中昊 ”的 16 名施工人员,正在距离爆炸

13、地点约 100 米的装置进行保温施工,被爆炸溅起的砂石击中或擦伤,其中 1 人小腿骨折、1 人腿骨折、1 人腰椎骨裂,13 人受伤。本次事故共导致 1 人死亡,16 人受伤,其中 3 人骨折,伤势较重。例 3:郑州丰庆路加气站气瓶爆炸事故。2004 年 2 月 13 日中午 12 时 30 分左右,在郑州市丰庆路汽车加气站,郑州大成出租车公司司机高四行驾驶豫 AT6894 富康车和另一位驾驶出租车司机王秀英同时到丰庆路加气站给汽车加气。两人共用一台加气机,高四行在西侧,王秀英在东侧。加气站充装工罗会喜过来为两辆车加气。在加气前,高四行和王秀英对罗会喜说明这两辆车使用的都是新罐,并把他俩的气瓶合

14、格证和说明书给了罗会喜( 该证 系第一次换小瓶的证件,改换大瓶后,改装人未随出租车一同去加气)。罗会喜拿到说明书和合格证后,喊来带班班长刘志恒,对刘志恒说:“你看这是新罐,咋弄?”刘志恒说:“先拿合格证登记。”罗会喜就把合格证给了刘志恒。刘志恒说: 7 “先试试压。”然后罗会喜就加了 1 立方多气,停了一下后又开始加气,当加到 2 立方多时,高四行听到车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就问罗会喜是怎么回事?罗会喜说:“没事,新罐都是这样”。这样一直继续加,当加到 8 立方时又发出响声。高四行问罗会喜:“不碍事吧?”罗会喜说:“不碍事”。当加到 12 立方时加满了,罗会喜说:“这正常”。正说着,突然

15、听到“嘣”的一声,气瓶突然爆炸。此时,加气站内共停放 9 辆汽车,其中富康出租车 5 辆,公交车 4 辆。豫 AT6894 富康车位于东侧北端第二车道处,其左后侧全部因爆炸炸开,车头完好,该车顶炸飞至东南侧3.4 米处,左侧后门炸飞至 4.2 米处,车内天然气气瓶底座炸飞至西北侧 17.3 米处。充装工罗会喜头南脚北仰卧在豫 AT6894 车尾左侧,身体已被烧焦。110、120 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组织灭火、现场抢救受伤人员。例 4:1992 年 9 月 1 日 14 时 50 分,某采油厂某联合站掺油加热炉岗的一台 170KW 陶纤毡加热炉,因雨天大气压力变低,岗长张某在点火前误认为炉内余气

16、已排净,造成点火爆炸,张某受爆炸冲击波伤害致死。2、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在思想上对于爆炸事故的性质、危害应当随时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在与爆炸物品接触时,要做到“七防”:防止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防止明火,防止磨擦和撞击,防止电火花,防止静电放电,防止雷击,防止化学反应。公司重点要害部位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每月都要自检,确保灵敏可靠,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服、防静电工鞋上岗。 8 要教育职工家属严格遵守天然气和液化气安全使用规定,对室内用天然气采暖的设施必须定期检查。同时要加强室外管线的检查,避免可燃气体泄漏,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二)防静电1、静电

17、的产生: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等。静电的特点是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2、静电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静电放电的电磁场效应如电磁干扰(EMI)及电 磁兼容性(EMC)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的制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生产过程的高速化,使得静电能积累到很高的程度,另一方面,静

18、电敏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如轻质油品,火药,固态电子器件等,工矿企业部门受静电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静电危害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和损失。它可以在不经意间将昂贵的电子器件击穿,造成电子工业年损失达上百亿美元。我国近年来在石化企业曾发生 30 多起因静电造成了严重火灾爆炸事故。例 1:某年 7 月 22 日 9 时 50 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 46.5t 甲苯,并指 9 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 2 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 7 时 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 4m 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 4 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

19、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 8 时 30 分,第一车甲苯约 13.5t 被拉回仓库。约9 时 50 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 20m 的站台上休息,1 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 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 2 根自流式装卸管。4 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 2m 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 2 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 名

20、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 10min 后,消防车赶到。经 10 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 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 30 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21、。 10 事发时气温超过 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 30 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例 2:1994 年 1 月 13 日 20:40,某炼化厂气分装置 LPG 泵房的6102A 泵机械密封突然损坏,约 1.7MpaLPG 从泵端面的 10mm冷却水管喷出。1 名操作工在处理 LPG 泄漏中赤手关闭距 6102A 泵 1 米远的金属手轮时发生放电,并引爆泄漏气体,使现场处理泄漏的 5 人烧伤。原因分析事故后现场分析中排除了电气火花、机械撞击火花和明火引燃的可能;1.7MpaLPG 自 10m

22、m孔喷出时,周围空间会产生大量带电液雾,附近活动人体可以通过感应或捕集方式带电。现场操作工中的 4 人当时脚穿防静电鞋(水泥地面表面电阻为 2106),积聚静电可能性不大;另 1操作工陈某脚穿绝缘棉胶鞋(实测电阻为 1.21011,尼龙袜电阻为2.51013),容易积聚静电。当时该操作工位于 喷嘴 1 米距离,在关闭泵前 0.7 米垂直距离的手轮时,正处于液雾飞溅和吸附最密集处,容易带电,在赤手关 320mm 手轮阀门 中容易产生放电 机会。因此基本可以确认该事故是由该操作工在关阀门操作中发生人体放电而引爆的。LPG 最小点火能 0.28mJ,爆炸极限 为 1.937%,极易引燃。3、防止静电

23、事故的措施消除周围环境的爆炸危险。通常采用改善通风条件,以降低爆炸混合物的浓度,或者充填不活泼气体,以降低含氧量。同时应采用防爆措施,用不可燃介质代替可燃介质。这是间接性防范措施。 11 可适当选择材料,改革制造工艺设备和降低生产工具摩擦速度或相对运动的速度,消除杂质和附加静电等,遏制静电产生。这是防止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直接措施。通过泄漏和中和的方法限制静电积累。如接地、增湿、应用抗静电措施,采用静电消除器等。为防止静电成灾,做到万无一失,除采取上述防范措施外,还必须建立严格的工艺流程规章制度,同步采用静电测量、监控等技术,真正对生产环境和生活场所静电致灾的危险性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防患于未然。

24、(三)防冻伤1、冻伤的分类: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冻伤在临床上分为非冻结性损伤和冻结性损伤两种。根据受伤的程度,把冻伤分为度:度(红斑性冻伤) 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发白,继后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度(小泡性冻伤) 皮肤全层冻伤。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明显,可有水泡出现,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疼痛剧烈,数日内水泡干枯,23 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度(坏死性冻伤) 皮肤和皮下组织冻伤。其损伤达皮肤深层、皮下组织或肌肉骨骼,损伤部位呈紫黑色,感觉消失,周围组织水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慢

25、,常留下瘢痕与功能障碍。在冻伤的患者中,最严重的为冻僵者。所谓冻僵,是指由于低温寒冷或肌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引起的全身性的损 12 伤。全身冻伤初期表现为寒颤、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心跳加快、反应迟钝、神志不清、全身肌肉关节僵硬,直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常会危及生命。2、预防冻伤的防护措施:由于 LNG 及其蒸发气的低温,容易使人造成冻伤、麻醉、窒息等危害,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 LNG 低温危险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免事故的扩大。主要防护措施:正常上班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统一着公司工作服,包括长袖上衣和裤子并具备防静电功能,穿工作鞋。加注期间必须戴防护面罩

26、和防护手套。备用防护用品:隔热服 2 套,防护手套 5 双,防护面罩 2个,急救药箱 1 个,冻伤膏 5 支。操作注意事项:1、加注作业时,站立位置应避开各种阀门开关正面,不应将头、胸等要害部位置于容易发生泄漏处,必须面对时穿戴好防护装备;2、维修作业时,除穿戴防护装备外,需要泄压时提前泄压,关闭上游阀门。3、抢险作业时,进入泄漏部位除应穿戴好其它装备外,还应穿隔热服严防冻伤。(四)防泄漏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

27、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 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可用作有机化工产 13 品的氨化原料,因为液氨在气化后转变为气氨,能吸收大量的热,被誉为“ 冷冻剂液氨的危害1、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 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 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 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 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 谵妄、昏迷

28、、休克等。可发生 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可并发气胸或 纵隔气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例 1:2013 年 8 月 31 日,位于上海市丰翔路 1258 号的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 15 人死亡,25人受伤。截止到 9 月 1 日,25 名伤者生命体征平稳。据调查,有关部门已初步认定“831”重大事故直接原因,系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液氨泄漏,导致操作人员伤亡。例 2:2013 年月日,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

29、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 121人死亡、76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1.82 亿元。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宝源丰公司主厂房部分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管理上的原因是:宝源丰公司安全生产主体 14 责任不落实,地方消防部门安全监督管理不力,建设部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监管缺失,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不力。2、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首先在

30、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钢瓶或储罐应放在阴凉透风的库棚内,阔别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与性质相抵触的氟、氯及酸类等危险物品分开储存。其次是在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运输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能超压超量运输,运输车辆应避开高温时段,防止曝晒,同时要保护好附件阀门及液位表。液化天然气(LNG )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被液化了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轻质烃部分。由于天然气液化前的体积相当于液化后体积的 634 倍,因此,液化天然气成为一种大量运输天然气的经济方法。天然气的液化加工装置按使用情况,一般分为基本负荷型、调峰型、终站型及卫星型四种。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的 LNG

31、 主要供 远距离用户或海运出口,属于基本负荷型。1959 年,第一批液化天然气从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的查理斯湖运往英国,人类从此开始了将天然气送到不产或缺少天然气的国家。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国外的液化天然气(LNG)基本负荷站及调峰站等开始广泛应用。在我国,第一座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天然气净化液化装置位于中原油田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其设计生产能力为 150000Nm3/d,于 2001 年正式投产。工厂的工 15 艺主要包括脱 CO2、脱 H2S、脱水的净化部分和以丙烷、乙烯复迭制冷的液化部分。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原料气过滤脱CO2,H2S、脱水、液化、储存装车。尽管 LNG 行业是一个相对较安

32、全的行业,但液化天然气工厂在操作及 LNG 装车的过程中,其管道系统都有可能出现 LNG 泄漏。LNG 管道系统主要存在液化、储存及装车单元,它的各个部位,尤其是阀门填料、连接软管及短管、气相线及采样线焊缝等处,最可能出现泄漏。具体分析如下:LNG 泄漏到地面上,最初会有一个剧烈汽化的阶段,然后,汽化率迅速降至一个稳定的值。该值由地面的热力特性及从周围空气中所吸收的热量决定。泄漏后的 LNG 刚开始汽化时,汽化气温度与 LNG 的温度相同,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这样,气体就会首先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气流,并从环境中吸收热量。当温度上升到-80 (对 LNG 而言,由其组成决定)时,它就比周围空气的

33、密度小。这时,因为温度升高,整个混合物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该气体空气混合物就会整体上升,形成气团。漏出的 LNG液体将周围的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下,形成一个可见云团。这就是LNG 出现 泄漏的特征, 该特征也可作为探测 LNG 泄漏的一种方式。1、泄漏方式阀门填料的泄漏。尽管用于 LNG 的阀门都是设计用于低温环境的,但当阀门冷却至操作温度时,金属部分出现收缩,该情况可能造成阀门的填料部位出现泄漏。对于 LNG 加长阀盖阀门的泄漏,可通过阀盖上出现非正常的结霜现象来判断,并通过早期的探测及紧固,可防止填料出现泄漏。 16 连接软管及短管的泄漏。将 LNG 从一个容器转换到另一个容器时,需要一条液相

34、线和一条气相回流线。在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这些管线的丝扣及法兰连接点因为冷收缩可能导致泄漏。当软管作为连接管线(如 LNG 装车)时,软管本身也可能发生泄漏。因此,软管应根据国家安全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并在每次使用之前,首先进行目测,将泄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液体的切换过程中,由于阀门的断开,LNG 或冷蒸汽可能被隔离开。当液体汽化后,蒸汽温度升高,管线内压力增大,则需要放空来防止压力的增加。如果是直接放空至大气,低温液体和气体有可能混合在放出的流体里。因此,放空的时候不能正对着人员或设备。应制定防止软管泄漏及切断软管的操作程序,同时,还应制定关于人身保护及消除火源的防护措施

35、。气相线的泄漏。在天然气液化、储存及汽化的管线中,由于管线焊缝泄漏,可能导致低温气体从管线中释放出来。在连接液化单元到储罐区的管线中,通常流动的是液体,从而使最终压力降低。其他管线内流动的是回流闪蒸气或储罐内的汽化气。有LNG 汽化的区域,需要特别的考虑及规划,因为这些区域不但影响到高流量及压力,还涉及到从低温管材到常温管材的转换。如果汽化器及它的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操作工又没有发现和报警,则低温气体或液体就会进入常温管线,尽管有自动监控设施及连锁信号,也会导致管线的脆裂。因此,为了防止及处理气相线的泄漏,首先应选好直接与 LNG 接触不发生脆裂的低温管材及相应的焊料,并且还要制定出将管线与汽化

36、器紧急隔离及防止液体流入汽化器的操作规程。采样线及采样器的泄漏。对低温液体进行采样时,应采取绝热保冷措施尽量将采样线及采样器泄漏的可能性减至最低。 17 人工采样经常有可能与溢流出的液体相接触,一旦接触后,LNG 对皮肤可造成而类似于烧伤的冷灼伤。LNG 汽化后的气体仍然是绝对的低温,也会导致灼伤。像眼睛等敏感组织,会由于暴露在低温环境中而受损。所以操作人员必须穿特殊的劳保服装并戴上面罩或护目镜。操作人员还应戴上宽松的皮手套,以便液体喷溅到上面时快速脱下。此外,在液化天然气工厂的管道系统中,随着 LNG 液体的泄漏,低温气体也主要在焊缝、阀门、法兰、管件及容器连接处渗出。它渗出后,冷却周围的空

37、气至露点以下,形成云团。一旦发现低温气体泄漏,其处理方法与低温液体相似,必须对泄漏区进行隔离或对工厂进行停车。如果出现可燃蒸汽云团,还应消除任何潜在的火源。在有火源邻近的区域,如利用内燃机系统的汽化器装置区,需要制定快速切断泄漏气体/液体的操作程序。除了用自动控制设施防止低温气体或液体进入外输系统外,许多汽化装置都还应配备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焰传感器及自动干粉灭火系统来预防和处理低温气体的泄漏。2、泄漏危害性燃烧爆炸。LNG 从液态变化到气态体积膨胀大约 600 倍,泄漏产生的可燃气体浓度极易达到爆炸区间(5%15%)。若泄漏引发蒸气云爆炸。对于靠近地面的爆炸,由于地面反射作用使爆炸威力增加,需

38、乘以系数 1.8。低温伤害。泄漏出来的超低温 LNG 液体和过冷蒸气会对附近区域的人员安全产生威胁,接触到皮肤造成低温灼伤。冻伤的程度由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皮肤与冷源之间的热传导率决定。另外如果皮肤表面潮湿,与其接触后就会粘在低温物体的表面,处理不当将导致这部分皮肤撕裂。同时,低温 LNG 对装置设备也具 18 有破坏性的影响,可能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例如,一般的结构连接件、焊接点和钢结构等。窒息作用。天然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于 40%时,吸入过量会导致缺氧窒息。如果吸入的是冷气体,会使呼吸不畅,长时间会导致严重疾病。虽然 LNG 蒸汽是无毒的,如果吸进纯的LNG 蒸汽会迅速失去知觉,几分钟

39、死亡。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10%,天然气的体积分数高于 50%,对人体会产生永久性伤害,在此情况下,消防员进入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4、快速相变。若 LNG 泄漏到水中会发生快速相变(RPT)的现象,俗称冷爆炸。在某些情况下,当两种温差很大的液体直接接触时,过热液体将通过复杂的链式反应机制在短时间内蒸发,而且以爆炸的速度产生蒸气。尽管不发生燃烧,但是这种现象具有爆炸的所有其他特征。在处置该类事故时,此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为了防止和处理液化天然气工厂管道系统中LNG 出现 泄漏,必须 采取的措施有:1、选择适当的低温材料及保冷方式。直接与 LNG 接触不发生脆

40、裂的主要材料及用途2、根据 LNG 泄漏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及措施。包括阀门操作规程,LNG 装卸、切换规程,管线与汽化器紧急隔离规程,防止液体流入汽化器的规程,采样操作规程,快速切断泄漏液体/气体规程,泄漏区隔离规程及工厂停车规程等。3、根据 LNG 泄漏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及措施。包括阀门操作规程,LNG 装卸、切换规程,管线与汽化器紧急隔离规程,防止液体流入汽化器的规程,采样操作规程,快速切断泄漏液体/气体规程,泄漏区隔离规程及工厂停车规程等。 19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特殊的劳保。LNG 的低温可导致对身体各个暴露部分不同的影响。如果人员在低温环境中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则他的反

41、应及能力都将受到影响。操作人员穿戴适当的劳保,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与低温 LNG 接触产生的危害。采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焰传感器及自动干粉灭火器、围堰等设施对 LNG 的泄漏进行探测、预防及保护。(五)防冻堵天然气输送管道在投产试运期间可能遭遇冬季冻堵事故,主要原因包括试压后干燥因素、大落差段积水因素、水露点控制因素、气源因素、气候因素等等。1、天然气管道冻堵的危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后,会对输气生产产生显著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在输气干线或输气场站某些管段(如弯头、阀门、节流装置等部位)形成后,易造成流通面积减小,形成局部堵塞,其上游压力增大,流量减小,下游压力降低,从而影响正常输气和平稳供气。天然气水

42、合物在节流孔板处形成,直接影响天然气流量的计量准确性天然气水合物在气液联动截断阀的引压管处形成,将导致控制单元无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到信号,造成阀门误关断水合物若在关闭阀门的阀腔或“死气段” 内形成,易因体积膨胀造成设备或管道冻裂,该情况多发生在投产初期和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2、天然气管道防冻堵的管道干燥方法 20 为了解决注水试压所产生的管内积水问题,可在施工过程中对管道进行干燥处理,具体方法包括:干燥剂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和干空气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通常采用甲醇、乙二醇或三甘醇为干燥剂,干燥剂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在所形成的溶液中水的蒸汽压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干燥管道的目的。残留在管道内的干燥剂又是

43、水合物抑制剂,可以抑制水合物的形成。真空干燥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应用真空泵通过减小管内压力而去除管内自由水,原理是制造与管内温度相应的真空压力,使附着在管道内壁的水分沸腾汽化。干空气干燥法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干燥方法,主要有两种施工方式:直接使用干燥空气对管道进行吹扫和采用通球法对管道进行干燥。前者的干燥效率和干燥效果要好于后者,且前者适用于所有管道,后者仅适用于通径管道。例 1:1989 年 2 月 17 日 7 时 25 分,某采油厂作业队在某井起油管换泵作业,作业工熊某和另一工人所用的吊卡手柄弯曲,活门不灵活,吊卡活门边缘冻积了约 5 毫米厚的稠油,使吊卡活门销子不能到位,活门关闭不严。在

44、放油管时,活门突然打开,油管脱落砸在熊某的头部左侧,又因熊某所戴的安全帽保护衬带已拆除,造成脑颅内伤死亡。例 2:1983 年 2 月 14 日,某公司吴某和钻工王某下完钻后在泵房倒闸门,准备开泵钻进。当开泵低压循环正常后,副司钻吴某即将回水闸门关死,但由于高压管线冻结,造成蹩泵,泥浆泵上的保险凡尔丝堵、外罩和后盖蹩飞,恰巧打在路过保险凡尔处,回钻台工作的钻工王某的头部,王某当即死亡。3、天然气管道冻堵的处理方法 21 目前,工程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天然气管道冻堵:降压解堵法。在形成水合物的输气管段,利用特设支管暂时将部分天然气放空,以降低输气管道的压力和温度,当水合物的形成温度低于输气管道

45、的气体温度时,水合物立即分解。实践证明,水合物的分解速度很快,整个过程仅需要 10min,这是由于当水合物的结晶壳开始液化时,水合物立即从管壁脱落,并被排出的气流从输气管道带出。向冰堵管段注入防冻剂(如甲醇等),利用防冻剂大量吸收水分,降低水合物形成的平衡温度,破坏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使已形成的水合物分解。注入防冻剂解堵后,管道内留有凝析水和防冻剂,需要及时通过排水设施将其排出管外。但甲醇是有毒物质,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注意保护自身不受侵害。对冰堵管段浇淋热水或者采用蒸汽加热车进行蒸汽加热解堵,若是埋地管道则需对该管段进行开挖。放空吹扫冰堵管段,并利用下游分输管道进行反吹扫。提高分输压力,减小调

46、压撬的前后压差(低于 1MPa)。在干线管道上利用上游截断阀室的旁通管道进行压力调节,降低分输站的进站压力。此方法在 2010 年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冬季运行时作为临时措施被采用。(六)防坠落1、在冬季生产作业中,经常因视觉、听觉障碍等造成人员自我保护能力下降,设备故障增多,冰雪多路滑,操作人员应变能力差,高空坠落等伤亡事故比较突出。例 1:江苏南通 LNG 钢筋网片倒塌模板坠落事故。江苏LNG 接收站工程, 2009 年 6 月 16 日,1 号储罐正在进行拱顶的 22 模块吊装工作,操作塔吊的工人操作失误,导致塔吊的吊臂碰触到已装的模板,正在施工的储备罐第九层钢筋网片失衡倾覆,掀拉工人的施工

47、平台倒塌,致使工人从高达 30 多米的平台上坠落,酿成重大伤亡事故。事发时,整个施工队伍共有 125 人,当时有97 人在开晨会,并没有去 1 号储罐施工,事故发生后,现场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其中 97 人安全撤离,当场死亡 2 人,11 名受伤人员中有 6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本次事故造成 8 人死亡,14 人受伤,其中 3 人重伤。例 2:广东大鹏 LNG 储罐保冷施工过程中两名外商不慎坠落。至珍珠岩保冷层窒息死亡事故。广东大鹏 LNG 接收站工程,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BP 全球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等 10 多家企业共同投资,Saipen、Technimont 等 4

48、家欧洲知名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承担 EPC 总承包,XXXX 年 X 月 X 日开始保冷施工填充珍珠岩,X 月 X 日两名 总承包商管理人员在未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进入施工区域开展检查,不慎坠入内罐与外罐之间的爆冷珍珠岩层。事故发生后,现场迅速启动预案组织营救,当两名外商被找到时已经死亡。2、为防止高空坠落等工伤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基层干部要加强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的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杜绝违章指挥。在发现重大事故险情和事故苗头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指挥排除险情。加强新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搞好三级安全教育,对达不到操作标准的人

49、员一律不许上岗操作,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对新工人及重点岗位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和遵章守纪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做到不伤害他人、不 23 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上岗人员(包括干部)必须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施工作业中的无章可循状态。上岗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作业步骤,杜绝“ 三违” 行为,确保安全生 产。各地区公司要坚持每周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巡检制度要落实。班组要坚持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现场符合标准化现场条件。对施工作业中的特殊情况处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施工中人员不受伤害,不损坏设备。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防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各类平台、栏杆要齐全可靠,电工检修高空作业时系安全带。高空作业严格执行系安全带制度。(七)防滑1、冬季霜冻、雨雪日和大风天气必须做好防滑措施:员工个体防护常识工作人员应安全着装,做好自身防护。穿软底防滑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宣传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