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RKETING WARFARE营销战修订版(美)艾 里斯 杰克特劳特美国企业的孙子兵法营销人员的战术教科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内容简介被美国企业界誉为企业营销的战争论 ,它阐述了当今市场营销的策略、计划和战术原则。市场营销就是战争,要想击败对手,只把目标瞄准顾客是不够的。 今天的市场营销,基本质并非局限于为顾客服务,而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如何去防御、进攻、迂回和游击。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而顾客就是要占领的阵地。 今天的商界呼唤更多的营销将领,需要更多的人士承担起统帅和指导营销全局的职责。未来的营销将领应拥有的品质是灵活、意志力和胆量。本书作者以 9 世纪普鲁士伟大的战争哲学家卡尔
2、? 冯? 克劳塞维茨有关战争的思想为基础,首先介绍了 2500 年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战役,然后根据克劳塞维茨的兵力原则和防御优势原则,提出了市场营销战中的数学法则在同样条件下,大公司击败小公司;但具有规模优势的公司进攻处于防御状态的劣势公司,却可能导致失败。这些法则看似十分浅湿,但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像本书那样,能用简单的数学法则和具体的实例道出其真谛的作品还比较罕见。本书重点阐述了市场营销战役中的四种常用战略形式,如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针对每一种形式又提出了三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具体的市场营销战役中应用这些原则。 “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进行防御” ;进攻时“要找到
3、领先者强势中的弱点,并攻击此弱点” ;“一次好的侧翼进攻行动应该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 ;以及小公司在游击战中应“找一块细分市场,该市场要小得足以守得住。 ”这些在市场营销战略中需用大量篇幅讨论的内容,通过作者引用的战争语言加以解释,变得格外通俗易懂,并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用若干章节分析了市场营销战中的实际案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役;百威啤酒与嘉力啤酒的冲突;汉堡王与温迪斯对麦当劳的挑战;以及 DEC 对阵IBM 等。这些人们熟知品牌的案例,在作者精心的组织下,使读者不仅加深了对本书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学习了如何在实战中具体应用各种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技巧。美国企业的孙子兵法
4、 ,营销人员的战术教科书。 营销战被美国企业界誉为企业营销的战争论 ,它阐述了当今市场营销的战略、计划和战术原则。市场营销就是战争,要想击败对手,只把目标瞄准顾客是不够的。今天的市场营销,其本质并非局限于为顾客服务,而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如何去防御、进攻、迂回和游击。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而顾客就是要占领的阵地。今天的商界呼唤更多的营销将领,需要更多的人士承担起统帅和指导营销全局的职责。未来的营销将领应拥有的品质是灵活、意志力和胆量。目录内容简介 2序言 7专文荐读 需求时代的终结 9“狼途”为什么如此艰难? .9需求时代的终结 9前言 12结论 营销即战争 13营销需要新哲学 13
5、面向顾客 14面向竞争对手 15将来的销售计划 15也许克劳塞维茨是对 16营销防御战 161、 2500 年的战争 .18马拉松战役:公元前 490 年 18埃尔比勒战役:公元前 331 年 18梅陶罗战役:公元前 207 年 19黑斯廷斯战役:公元 1066 年 19克勒西战役:,公元 1346 年 20魁北克战役:公元 1759 年 20邦克山战役:公元 1 775 年 .21塔伦顿战役:公元 1776 年 21奥斯德立兹战役:公元 1805 年 21滑铁卢会战:公元 1815 年 22巴拉克拉瓦战役:公元 1854 年 22葛底斯堡战役:公元 1863 年 23索姆河战役:公元 191
6、6 年 23色当战役:公元 1940 年 242、兵力原则 25交战中的数学法则 25营销激战中的数学法则 26“优秀员工”的谬误 26“优质产品”的谬误 27“要是你真那么聪明的话,怎么没富起来呢?” .283、防御优势原则 29防御中的数学法则 29胜利的果实 29别去当英雄 30奇袭产生的摩擦使得防御更有力 .30发动进攻需要时间 314、竞争的新时代 32报刊标题中的战争 32是预言,还是宣传? .33营销战斗的真相 335、战地的本质 35一个丑陋贫瘠的地区 35在头脑中绘制地图 35头脑中的山地 36分割策略形成割据局面 366、战略形式 38通用汽车公司应该采取的战争形式 .39
7、福特公司应该怎样做 39克莱斯勒公司应该怎样做 39美国汽车公司应该怎样做 40头脑中的山地 407、防御战原则 42第一条防御战原则 42第二条防御战原则 42第三条防御战原则 44“镇痛”山战役 45强生公司的低价策略 45准备还击 46留下储备金 47联邦法律 47营销战的和平 478、进攻战原则 48第一条进攻战原则 49第二条进攻战原则 50第三条进攻战原则 51实力中的弱点 52“思路狭窄”的好处 .53“思路广阔”的缺点 54向垄断者进攻 559、侧翼战原则 57第一条侧翼战原则 57第三条侧翼战原则 58第三条侧翼战原则 59低价位侧翼战 60高价位侧翼战 60小型产品的侧翼战
8、 61大型产品的侧翼战 62促销方式的侧翼战 63产品类型的侧翼战 63低热量的侧翼战 64侧翼战的成功因素 6510、游击战原则 66第一条游击战原则 66第二条游击战原则 68第三条游击战原则 69地理游击战 70人口游击战 71行业游击战 71产品游击战 72高价位游击战 72发展同盟 73无处不在的游击战 7411、可乐战 75可卡因和咖啡因 755 分钱能买两份货 .76可口可乐本该采取的战略 77百事一代 (the Pepsi generation).78可口可乐的反攻 79皇冠可乐:太少了,太晚了 .79产品扩张之战 80非可乐饮料的侧翼战 81可乐饮料中的混乱和困惑 83第二轮
9、产品扩张之战 83百事可乐的挑战 84“正宗货”的回归 85咖啡因的挑战 8512、啤酒战 87百威啤酒(Budweiser)的突破 .87喜力啤酒(Heineken) 的进攻 .88安霍泽公司的反攻 89米勒公司的崛起 90菜特啤酒的问世 91啤酒业中令人注目的淡啤 91科罗拉多州的 Kool-Aid92菜特的弱点 93“高品质生活”的衰败 94轻兵旅的冲锋 95重兵旅的冲锋 9613、汉堡包战 97走进麦当劳 97汉堡王的策略 98麦当劳的炸鸡 99汉堡王说:“我们也是。 ” 100汉堡包大战 101从侧翼进攻麦当劳 101低价位游击战 10214、计算机战 103斯佩里兰德公司对阵 IB
10、M 公司 103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对阵 IBM:第一轮 104DEC 对阵 IBM:第二轮 .105DEC 对阵 IBM:第三轮 .107所有竞争者对阵 IBM.108IBM 对阵 IBM .109苹果对阵 IBM:第一轮 .110苹果对阵 IBM:第二轮 .111市场第二对阵 IBM.11215、战略和战术 114战略源于战术 114炮兵军官 115坦克指挥官 115广告专家 116战略允许有一般质量的战术 116战略指导战术 117惟一的攻击点 118进攻与反攻 120行动不能脱离战略 120战略不能脱离战术 121运用后备军 12216、营销将领 123营销将领必须机动灵活 12
11、4营销将领必须有勇气 124营销将领必须勇敢 125营销将领必须通晓事实 126营销将领需要运气 126营销将领应该通晓规则 126译后记 128序言赵 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希望我为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所著的营销战中译本写个序言。承蒙抬举,不能回绝;又忙于工作,故搁置数日。今日稍得空闲,随手翻阅此书,竟然爱不释手,一气读完此书。掩卷沉思,此书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在于作者能够从战争的视角来解释种种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并且表述得非常贴切和深刻;还在于作者在书中引入的实际案例栩栩如生,使读者似亲临其境。本书开篇就语惊人:“当今市场营销的本质已经不再是为顾客服务,因为所有公司都遵循同样的原则;
12、市场营销是战争,是与竞争对手对垒过程中如何以智取胜,以巧取胜,以强取胜。 ”这种观点看似与市场营销哲学相驳,但深入思考后读者会发现,这不仅不是对“顾客为上帝”思想的否定,反而是在市场营销战略层面上的一种思想升华。正像书中不断向读者展示的那样, “在市场营销的战争中,竞争者就是假想的敌人,顾客则是要占领的阵地。 ”本书作者以 19 世纪普鲁士伟大的战争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有关战争的思想为基础,首先介绍了 2500 年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战役,然后根据克劳塞维茨的兵力原则和防御优势原则,提出了市场营销战中的数学法则在同样条件下,大公司击败小公司;但具有规模优势的公司进攻处于防御状态的劣势公司,却可
13、能导致失败。这些法则看似十分浅显,但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像本书那样,能用简单的数学法则和具体的实例道出其真谛的作品还比较罕见。本书重点阐述了市场营销战役中的四种常用的战略形式,如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针对每一种形式又提出了三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具体的市场营销战役中应用这些原则。 “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进行防御”;进攻时“要找到领先者强势中的弱点,并攻击此弱点” ;“一次好的侧翼进攻行动应该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 ;以及小公司在游击战中应“找一块细分市场,该市场要小得足以守得住” 。这些在市场营销战略中需用大量篇幅讨论的内容,通过作者引用的战争语言加以解释,变得格外通俗
14、易懂,并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用若干章节分析了市场营销战中的实际案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役;百威啤酒与喜力啤酒的冲突,汉堡王与温迪斯对麦当劳的挑战;以及 DEC 对阵 IBM 等。这些人们熟知品牌的案例,在作者精心的组织下,使读者不仅加深了对本书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学习了如何在实战中具体应用各种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技巧。总之,作为本书的第一批读者,我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学习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相信其他读者也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在此,我用这篇序言来表达对作者杰出工作的钦佩。2001 年 12 月于清华园专文荐读 需求时代的终结邓德隆 陈奇峰“狼途”为什么如此艰难?海尔总裁张瑞敏的
15、一句名言,道出了中国企业家当下的普遍心态“要想与狼共舞,自己必须先变成狼” 。这话说来容易,在实际的变狼过程中,中国企业却面临着三重的艰难。首先,旧有的多元化扩张模式越来越行不通;其次,分兵进入新领域后,旧领域不断受到侵蚀与萎缩,有的甚至危及到了赖以成功的主业;其三是,摊子大了,利润少了,甚至出现整体性的大面积亏损,许多的项目都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状态。此种情景,不免令人发出狼途维艰的感慨。例如,乐百氏通过从儿童饮料市场扩张进入饮用水市场,短期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营业额从 4 亿多跃升至 20 亿元。后来,乐百氏把这一成长模式再次复制,陆续进入果冻,牛奶,茶饮料市场,结果全落个铩
16、羽而归。乐百氏的企业规模,也就此一直停留在 20 亿上下,再难突破,即使花巨资请来麦肯锡垂询良策,似乎也不见效。后来,更是因其目标未达,导致创业五元老集体辞职。雅戈尔在 1990 年推出衬衣,几年后成为了中国衬衫的第一品牌。1996 年,它又推出西服,短期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到 1999 年已达到销售 25 亿元的规模。后来,雅戈尔又继续进入休闲服饰、领带领域,却再也不见成功。曾经有“彩电大王”美誉的长虹,在进入空调与电池领域后,不但在新领域没有建树,甚至连彩电业的地位也被动摇。春兰原来是空调业老大,后来扩张进入摩托车、洗衣机、空调、彩电、电冰箱等领域,却在所有的市场都表现平平,几无赢利,甚至
17、赖以成功的空调主业也岌岌可危。需求时代的终结中国企业之所以前路难行,陷入困境,是因为大家在过剩经济的时期,还在沿用消费者导向的思维模式进行营销,而没有考虑到竞争者。殊不知,当经济进入高度过剩后, “为顾客创造价值”已是过时的意识形态了,此时企业需要的是竞争导向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够的。你还得给你的竞争对手以有力的打击,用特劳特和里斯这两位营销大师的话来说营销的本质是一场战争。1960 年代后期,美国的电脑业蓬勃发展,电子业巨人 GE (通用电气)和通讯业领导者 RCA(美国广播公司)也加入战场。从消费者导向的角度看,当时的电脑需求日益增长,对已在各大领域大获成功的 GE
18、及 RCA 来说,应该是一个扩展霸业的大好机会。但现实的情况是,IBM,UNIVAC 等领先公司已在市场严阵以待,尽管 GE 与 RCA 财大气粗,技术先进,还是在 IBM、NCR、Control Data、Honeywell 等激烈的竞争下败下阵来。1 970 年 5 月,GE 电脑公司连年亏损之余卖给了 Honeywell;接着,RCA 电脑在耗资 2 亿多美元之后宣布关门。具讽刺意味的是:IBM 却不曾学习到它对手的教训,在电脑领域取得成功后,它因复印机市场的兴起,大张旗鼓地推出了自己的复印机产品。结果,IBM复印机在新领域受到了施乐等品牌的迎头痛击,最后被迫将新项目卖给了柯达才收拾残局
19、。面对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企业原有发展模式频频受挫的情况,营销战略大师杰克特劳特与艾尔里斯在 80 年代总结美国几十年来的营销史,剖析了以消费者需求理论指导营销的危险性,转而提出了“营销战争”的观念。新观念认为,营销学权威们过往对营销所下的定义已不合时宜,如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他编的教科书中认为:营销是“人类通过交换过程来满足需要和需求的活动” 。在过剩经济时代,营销更像是一场商业对手之间的战争,企业应该以竞争导向的思维来争得市场。通过打击对手来发展自己。尽管今天他们的观念已取得了普遍的认同,但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之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两位大师推出了这本经典力作营销战 ,书中两位
20、大师采用了一个经典的比喻,来阐述新时代的营销观念。他们形容,现在的营销就像橄榄球赛, “入门得分”代表着满足需求而赢取的营销成绩。但是,你不能带着球直攻球汀,那会输的很惨。因为外行都知道,对手会在攻门的途中狙击你,你必须靠机智、包抄与精良的球技来击败对手,而得分只是每次对抗获胜后自然带有的结果。新观念的推出,更新了美国企业界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促使美国的商业步向了新一轮的成熟。仍然停留在消费者导向的需求营销,已完全不适应于新的时代。比如,汉堡王是美国快餐业的第二品牌,为了超越麦当劳,它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分析得出消费者用餐的最大需求在于“快” ,于是发起了庞大的营销运动,来推广自己“快”的形
21、象。然而从竞争导向来看,作为快餐业的领导者,麦当劳已经被公认为服务最快了,人们对汉堡王的推广根本不予理睬。最后汉堡王的推广徒劳无功,损失惨重,直至企业也被出售。富有戏剧性的一幕,银得菲感冒药正在上演着汉堡王的中国版本。感冒药是中国 OTC 药品最大的子市场,容量上百亿元,海王药业通过大量的市场研究发现,人们对治疗感冒普遍的需求是快速有效,因而就此推出了疗效“快”的感冒药银得菲。尽管海王投入了巨大的推广,又是在满足消费者治疗感冒要“快”的需求,但以竞争导向的角度来思考,银得菲的前景,亦将会是如汉堡王般落幕。因为感冒药的市场已经云集了康泰克、泰诺等过百个品牌的竞争,而康泰克和泰诺作为行业数一数二的
22、领导者,就如麦当劳一样,早已通过“12小时迅速消除感冒困扰”和“30 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等推广,被公认为见效快的首选感冒药了。不管银得菲投入有多大,以现有的策略是注定无功而返的。今日的中国企业,正在热衷地重复着美国企业的旧路。如,长虹彩电的成长已到了极限,发现空调市场的需求在增长,就推出了空调,全然不顾消费者心目中早已有了诸多的强势品牌格力、美的、科龙、海尔、松下、三菱等等;康佳在彩电无法实现增长了,于是进入需求日增的手机领域,全然看不见消费者的心智已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星、西门子、飞利浦、阿尔卡特、科健、波导等众多品牌严阵以待长虹、康佳们遭遇着艰难,这一切显示出,在相当多的领域,
23、中国市场的需求营销时代也行将终结,此时阅读大师的营销战正可谓恰逢其时。2002 年 7 月作者分别为特劳特(中国)品牌战略咨询公司总经理、首席咨询师前言营销战最初是在缺乏竞争的年代出版的。这一点现在得到了证明。10年前, “全球经济”这一说法还没有出现,我们所认为的科技的强大阵容还只是一些硅谷工程师眼中的一丝微光,全球贸易还仅仅局限于跨国公司。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从今天的市场来看,我们当初所写的东西就像是一个茶话会。市场的战争正在世界各地爆发和升级,到处都有人在为生意奔走。所有这一切意味着, 营销战所讲的策略与原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因为公司必须学会同他们的竞争对手打交道,学会怎样避开
24、强者而剥削弱者。公司的成员必须清楚,并不是要你为公司流血牺牲,而是要让对手为他的公司承担沉重代价。另外,公司还应该采取正确的战略。不管您经营的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的公司, 营销战以及我们正在筹划编写的续篇都为各公司提供了迈向 21世纪的战略模式。这本书所讲的东西,在商学院中是绝对学不到的。杰克特劳特1998结论 营销即战争营销方面的最佳书籍并非由哈佛大学的教授所写,也不是由通用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或宝洁公司的人员所写。我们认为,关于市场营销的最佳书籍是由一位名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普鲁士退役将军写的。此书名为战争论 ,出版于 1832 年,书中描述了所有成功战役的战略思想。克劳塞维茨是一位伟
25、大的战争哲学家。他的思想和观念已经延续了 150 年之久。现在, 战争论一书所写的内容在美国西点军校、英国陆军军官学校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被广泛引用。自从战争论首次出版以来,战争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坦克、飞机、机关枪以及大量新式武器被广泛应用。但是,克劳塞维茨适用于 19 世纪的思想,在今天仍然适用。克劳塞维茨首先提出,武器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战争本身却以两个不变特征为基础,即战略和战术。他对战略思想的清晰阐述可以成功地引导军事指挥官们进入 21 世纪。营销需要新哲学传统的营销概念让人以为,营销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需求。 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营销是“人类通过交换过程来满足需要和需
26、求的活动” 。美国营销协会给营销下的定义是:用以引导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动的商业行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 E杰罗姆麦卡锡称营销为“某机构通过预测顾客或客户的需求,以及引导满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顾客或客户的流动,来设法达到其目标的活动” 。对“需要和需求”的最完整的解释应该是 1973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A霍华德提出的。霍华德称营销为下列过程:(1)认识顾客的需求;(2)根据某机构的生产能力使需求概念化;(3)将此概念同此机构的适当的能力相联系;(4)根据先前确定的顾客需求,使随后的生产概念化;(5)将此概念同顾客相联系。这 5 步过程就可以使营销成功吗?难道通过确认、概念化和联
27、系就能使美国汽车公司成功地同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进行抗衡吗?更别提同丰田、达特桑、本田以及其他一些进口车相抗衡了。假定美国汽车公司在确认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一种产品策略,结果会产生同通用汽车公司相同的生产线,并且花费上百万美元寻找相同的市场来确认同样顾客的需求。难道这就是营销的全部内涵吗?难道胜利必然属于在销售调研中做得更好的一方吗?很显然,这其中有问题。而当美国汽车公司并不理会顾客需求时,公司却比以前成功得多。吉普车这一从军事中借来的产品,就是个成功的例子,而美国汽车公司的客车却失败了。决策核心不可能凭空想像出吉普车。同样,确认顾客需求也不能帮助落后者同领先者相抗衡。面向顾客 传统上
28、,营销人员总是面向顾客。他们一再提醒资方(管理部门)要面向顾客,而不是面向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顾客是上帝”这一观念至高无上,已经统治了世界营销业。但是, “顾客是上帝”这一至高无上的观念看来要崩溃了。营销人员似乎在向最高管理层售卖毫无价值的观念。多家公司曾一度忠实地执行其营销专家的指示,然而却看到上百万的资产白白流走,留下的只是面向顾客的灾难性的努力。为了看清我们是如何陷入这种困境的,我们得回到 20 年代,那时的商业是面向生产的。那是亨利福特的鼎盛期:只要它是黑色的,您可以拥有您想要的任何颜色。在面向生产的年代,广告开始出现在商业中。广告专家称, “众多广告促成了大量需求,使大规模
29、生产成为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一个后果是,领先的公司开始面向顾客。营销专家主管企业,总负责人从事市场调研。可是,现在每家公司都是面向顾客的。假如十几家公司都在努力满足同样顾客的需求,只了解顾客的需求没有多大用处。美国汽车公司的问题并不在于顾客,而在于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及其他进口汽车的竞争。面向竞争对手现在一个公司要想成功,必须要面向竞争对手。它必须寻找对手的弱点,并针对那些弱点发动营销攻势。最近许多营销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数字设备公司利用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小型计算机的弱点盈利上百万,而其他公司在计算机行业中却亏损上百万。同样,赛文公司成功地建立了小型廉价复印机这
30、一滩头堡,而这正是施乐复印机系列产品的一个薄弱环节。在竞争激烈的可乐市场中,百事可乐用其更甜的味道对可口可乐发起挑战。与此同时,汉堡王提出了“烤而不炸”的口号,对麦当劳发起了进攻。有些人会说,一份精心筹划的销售计划总是包含竞争的部分。事实的确如此。通常,销售计划的最后一部分叫做“竞争力评估” 。计划的大部分内容讲明了市场情况、各个细分市场,以及从无数的中心组、试验样板和概念与市场测试中仔细收集到的大量客户研究数据。将来的销售计划在将来的销售计划中,将有更大一部分是关于竞争的。这种计划会仔细地分析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列出竞争中的弱者和强者,同时制定出行动计划,去剥削弱者,抵御强者。 而且还会有一
31、天,这种销售计划中将包含每一位竞争对手 的主要销售人员,包括他们惯用的销售策略及运作风格(就像二战中德军拥有盟军将领的名单一样)。这一切对将来的销售人员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发动营销战。成功的营销战将越来越像军事战斗一样,须制定作战计划。战略计划将会越来越重要。公司必须学会怎样对竞争对手发起进攻或包抄、怎样坚守阵地、怎样以及何时发动游击战。他们需要更聪明的头脑来预测竞争动向。在人员方面,成功的销售人员必须拥有同军事将领一样的品质:勇敢、忠诚和坚毅。也许克劳塞维茨是对的也许营销就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目标就是要赢得胜利。这是否有点小题大作呢?并非如此。让我
32、们把营销同足球比赛作一次比较。在足球赛中,进球最多的球队获胜;在销售赛中,销售量最大的销售队伍获胜。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但是,让我们试着用营销中的方法来踢一场足球赛。我们把一位销售经理安插到一个足球队中,让他或她把球门线当做进球点,或者说销售点。接着看吧,那位经理摆好姿势,径直带球冲向球门线。即使您不是体育专家,也能看出球赛中直接进攻的危险性。足球赛中要以智取胜、以巧取胜、以强取胜。记分牌上的进球数正是对你这些能力的反映。同样,战争中也要以智取胜、以巧取胜、以强取胜。你所占领的阵地也正是对你能力的反映。难道营销会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那上百条对营销概念所下的定义几乎从未提到过 “竞争”这个
33、词?也没有提到过其本质特征呢?现今,营销的本质特征是公司间的斗争,而不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和需求。如果人们的需要和需求在商业竞争中得到了满足,那么为了公众的利益应该让竞争持续下去。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什么才是营销的真正本质。 营销防御战你可能会反对把军事战略直接应用于营销。历史告诉我们,在战争时期,战争已非常可怕了,更不用说和平时期了。反对自由企业机制的人很可能也会反对此机制参与者实施营销战。甚至那些赞成自由企业机制的人也会认为,营销战说得太过火了。如果您是其中之一,我们劝您考虑一下“战斗”这一比喻的结果,而非这一比喻本身。对最近 10 年左右的美国商业史的一项调查表明,如果采用战争原则,美国无线电公
34、司、施乐公司、西部联盟等公司许多记录在案的巨额财政亏损完全可以避免。研究战争并非只是研究怎样取胜。研究怎样避免失败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美国经济更要提防的是无限制和无意义的群体进攻,而不是来自战争艺术中营销角斗士技艺娴熟的挑战。自由企业就是营销战。如果您想加入到这种自由企业竞争中,就应当首先学习一下相关战略。1、2500 年的战争如果营销就是战争的话,那么我们就来认真讨论一下。我们以研究战争史本身为开始。战争史本身有许多需要研究 根据威廉和爱瑞尔杜兰特的论述,在过去有记载的 3438 年历史中,只有 268 年没有战争。早期历史大都详细记载了成功的军事战役和战斗。早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世界各地就
35、已有正规部队在战场上短兵相接。在无数的两军对垒过程中,军事战略日臻完善。马拉松战役:公元前 490 年在马拉松,15 万波斯(现称伊朗)人在雅典西北部的马拉松海湾登陆。他们面对的是 11 万雅典人。在数量上希腊人处于劣势,但他们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步兵方阵。每一个希腊士兵都举起盾牌,连接在一起,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同时又部分保护了位于自己左边的人。波斯人无法适应步兵方阵,他们只习惯于单打独斗。6000 波斯士兵在 200名雅典士兵面前倒下,成为经典的赫兹对阿维斯战役的早期翻版。在马拉松战役中,稳固确立了集中兵力团结作战的军事战略。当然了,我们今天能记住这一事件,是因为费迪皮迪兹的英勇行为。他跑
36、了 22 英里到雅典,一到达就冲口而出“庆祝吧!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地而亡。现在,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要跑 26 英里零 365 码。当然了,他们在赛跑前不必同波斯人打仗。埃尔比勒战役:公元前 331 年在马拉松战役的 150 年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的势力开始强大。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又喜读荷马史诗,他勇敢而谨慎,就像是早期的托马斯沃特森。译者注:托马斯沃特森,18741956 美国企业家,担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总经理(19141949 年)和董事长(19491956 年)在多瑙河畔获得多次胜利后,亚历山大匆忙赶回家,却发现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人又来找麻烦。大流士从 300 名智士中
37、选择了狄摩西尼,狄摩西尼可算得是最早的一位广告代理人,他到处散播谣言,说亚历山大的军队已经灭亡了。厉兵秣马数年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于公元前 331 年在埃尔比勒爆发了。历史上对大多数的军事战斗的记载都非常详尽,就算是在 2300 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双方军队的战斗序列。(试想宝洁公司的任何销售计划能保留到 43世纪吗?)大流士以传统的方式组织兵力,阵前是 15 头战象和 200 辆战车。而亚历山大则更有创造性。亚历山大胜利的关键在于,他在军队的两个侧翼安排了骑兵,在其后的 2000 年里,这一队形被不同形式地加以运用。战斗以亚历山大军队右翼骑兵的翼形进攻开始,波斯人袭击了亚历山大军的左翼,
38、却没料到,亚历山大率领其灵活机动的骑兵绕到敌人中后部,从右侧击破了波斯军队。亚历山大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成为王中之王。用 20 世纪军事思想家 BH利德尔哈特的话来说,亚历山大所运用的战略是用“间接方式”克敌制胜。哈特认为,一支成功的军队应该“出奇制胜” 。梅陶罗战役:公元前 207 年下一个著名军事强国是罗马。在公元前 207 年的梅陶罗河 畔,罗马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当时迦太基(现称的黎波里)军队正在进攻意大利。迦太基军队由两兄弟率领(南方的汉尼拔和北方的哈斯德鲁伯),他们用战象作前锋,成为 20 世纪装甲作战的先驱。然而,两兄弟将兵力分开的做法是错误的。尼禄(那位将军,而非
39、小提琴家)将会教给他们经典的军事原则,即集中优势兵力。尼禄首先率兵南下,向汉尼拔的方向进发,但在傍晚时分,他又调头北上。在经过历史上最艰苦的一次行军后,尼禄同罗马将军鲍西斯和利维斯汇合,而两位将军当时正在同汉尼拔的兄弟哈斯德鲁伯交战。这场战斗就像是埃尔比勒战役的重演。尼禄率领军队的右翼绕过哈斯德鲁伯的左翼。这次进攻出人意料得成功,尼禄赢得了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胜利。然而,新闻界偏爱失败者,而非胜利者,所以我们今天只记住了和他同名的 250 午后在位的残暴的尼禄皇帝。连汉尼拔和他的战象也比尼禄更出名。用行话说,这叫做“赢了的人开开玩笑,输了的人却占据新闻话题。 ”黑斯廷斯战役:公元 1066 年时
40、间跨越 1000 年左右,咱们现在看看英国的一个名为黑斯廷斯的小城镇。在这里,诺曼人在威廉(即通常所说的征服者威廉)的领导下,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当时与诺曼人对阵的是英王哈罗德和他的撒克逊人。同多数战斗一样,不管是军事战斗还是营销战斗,在黑斯廷斯,双方都有一些小规模的胜利和失败。最后,威廉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决定,哈罗德这位了不起的统帅本人,应该成为诺曼人攻击的主要目标。因此,威廉派出 20 名诺曼骑兵突破撒克逊防线,去擒拿哈罗德。(今天;我们会派出 20 名律师,配备一些 5 年期的合同。)4 名诺曼骑士擒获了哈罗德,并立即将他处死了。威廉是对的。撒克逊人看到他们的国王死了,防线立即崩溃。威
41、廉大获全盛。克勒西战役:,公元 1346 年战争就像商业一样,从不会是单方面的。1346 年,英国在克勒西向法国进行了报复。爱德华三世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英国的长弓。这一技术进步不能说不像营销战中一种新产品的开发。有了长弓(14 世纪的机关枪),步兵和弓箭手头一次能够顽强地抵抗马上的骑兵了(擒获可怜的哈罗德的那种骑兵)。但是,长弓虽然比石弓快 6 倍,却需要技能和训练才能操作。长弓有 100磅的拉力,200 码的射程,要成为一名完全合格的弓弩手得需要 6 年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古英国,星期天的射箭训练是强制性的,而去教堂做礼拜却不是。 (69 年后,在 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仍然没
42、有接受教训。在这场战役中,5500 名英军打败了 20000 名法军。马上的骑兵又一次输给了长弓。)营销战中有没有可能对抗一个强大的对手呢?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是你需要一把长弓。比如海洛德公司的静电复印术以及拍立得公司的兰德照相机都是这样的长弓。魁北克战役:公元 1759 年1759 年,法国军队在魁北克又一次遭到惨败。詹姆斯伍尔夫将军率领的英国军队出奇制胜。英国步兵在魁北克后面沿河而下,翻越了“无法攀越”的高山峭壁,到达亚伯拉罕平原。就像在军事战争中一样,营销战中克敌制胜的最佳途径并非一定是最直接的那种。问问你自己,哪种途径最能动摇对手的根基。不幸的是,詹姆斯伍尔夫将军没能活着享受到他这一著名
43、胜利的果实。他的对手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侯爵未尝到胜利果实的滋味。这提醒我们,在战争中,不管是军事战争还是营销战争,都会有伤亡。双方都会有伤亡。邦克山战役:公元 1 775 年仅在 16 年之后,战火就离家门更近了。在波士顿外围的邦克山,爆发了我们国家独立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谈起我们对战争史方面的知识来,我感到很悲哀,因为一般美国人并不知道邦克山战役是在哪座山发起的,也不知道哪方获胜了。美国军队在离邦克山不远处的布雷德山顶挖了战壕,这里有威廉普雷斯科特指挥官率领下的 1000 名士兵,指挥官命令士兵:“在看到敌人的眼白之前,不要开火。 ”下午 3 点钟,3000 英军在威廉豪将军的率领下向山
44、顶进攻。美国士兵屏住火力,直到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军只有 50 码远时才开火。真是一场血战。如同所有严密设防的战壕前的正面进攻一样,英军的伤亡惨重。3000 英军中就有 1000 人伤亡。谁打胜了呢?当然是英军。英军人数是美军的 3 倍,美军最终被打败了,因为敌军的眼白太多了,红色军服也太多了。塔伦顿战役:公元 1776 年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 1776 年的塔伦顿战役。你会说,在这场战役中广乔治华盛顿将军在圣诞之夜横渡特拉华河,痛击了一股黑森雇佣兵主力。对不对?不对。事实上,华盛顿军队的人数超过了黑森雇佣兵(2000 对 1500)。突然袭击加上人数优势使华盛顿打赢了这一仗。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决
45、不要低估克劳塞维茨的兵力原则。胜利通常属于更强大的一方的。拿破仑波拿巴说:上帝站在兵力多的一方。奥斯德立兹战役:公元 1805 年但是在 1805 年,拿破仑在奥斯德立兹取得最大的军事胜利时,兵力并不占优势。他所拥有的优势是灵活性。他诱使俄奥联军攻打他的右翼。然后,他调动左翼袭击敌人薄弱的中部。结果差不多是大获全盛。拿破仑获胜的关键在于行动迅速。他声称,同一时间内,敌人走上 1 英里,他的军队能走 2 英里。拿破仑说:我可以输掉一场战斗,但我决不输掉一分钟。市场营销又是如何呢?有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多少天,甚至多少星期都在销售计划、调研、市场测试中流失了呢?宝贵的时间总是白白浪费掉了。结果只是
46、从胜利的边缘抢回又一次的失败。(在 1812 年的伯罗的诺战斗中,拿破仑忘记了奥斯德立兹战役的经验。他不顾参谋们的意见,将他的主力投入到对俄国的正面作战中。结果在敌人化为乌有之前,已有 30000 法国士兵伤亡。一个多世纪后,这一场面又被阿道夫希特勒重演。)滑铁卢会战:公元 1815 年3 年之后,在比利时的一个小城镇滑铁卢,威灵顿公爵结束了拿破仑的光荣之旅。在滑铁卢,拿破仑军队在数量上占有轻微优势,他以 74000 人对威灵顿的67000 人。但是,拿破仑处于进攻一方,而威灵顿却可以等待。拿破仑知道,他必须在普鲁士军队同英军和盟军会合之前发动进攻。克劳塞维茨的第二条战略原则是防御优势。根基稳
47、固的防御地位坚不可摧。(因此,根据竞争和资金投入情况,我们可以预计,雪佛兰将是今年销量最高的汽车,佳洁士将是销量最好的牙膏,麦当劳将是最大的快餐公司。)1815 年 6 月 18 日傍晚 7:30,暮色渐浓。拿破仑开始了最后一搏,他命令10 个营的近卫军向英军中部发动正面进攻。他命令士兵“勇敢,再勇敢” 。克劳塞维茨说:“波拿巴动用了他最后的储备,试图挽回一场不能挽回的战斗。他使用了他最后一丝力量,最后,像一个乞丐一样,不仅丢掉了他的战场,也丢掉了他的皇冠。 ”拿破仑在滑铁卢会战中向底特律的美国汽车公司说明了什么呢?美国汽车公司是否应该在拥有可盈利的吉普车的情况下放弃客车呢?“有条件投降并不是
48、一种耻辱, ”克劳塞维茨说道, “一位将军不会愿意在战斗中打到只剩一个人,一名优秀的棋手也不会去下一盘败局已定的棋。 ”巴拉克拉瓦战役:公元 1854 年在巴拉克拉瓦,英军在拉格兰勋爵的统帅下同俄军交战,俄军统帅是谁知道呢?记住,胜利者总是无名的。(谁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呢?谁又是宝洁公司的总裁呢?)在巴拉克拉瓦,爆发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进攻也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进攻。著名的“轻兵进攻”是个灾难。卡迪根勋爵率领他著名的 600 名士兵,径直暴露在敌军的重火力下,马上就被击溃,伤亡惨重。有效的“重兵进攻”发生在同一个早晨。轻兵旅沿用了重兵旅的成功之处,却正是其失误之处。拉格兰命令卡迪根发动进攻,命令被误
49、解,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葛底斯堡战役:公元 1863 年历史是重演的,只是名称会改变。1863 年,罗伯特E李将军对阵你能记得获胜将军的名字吗?不,不是尤利西斯S格兰特。应该是乔治G米德,又是众多默默无闻的获胜者中的一位。上百本的书都曾描述过内战中这场决定性战役。李将军调兵早一些会怎样?皮克特冲锋晚一些会出现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兵力。李将军有75000 人,而米德将军却率兵 88000 人。因此,你不必翻阅所有的书籍查找北方获胜而南方失败的原因。战略第一原则已经向你揭示了这一点。兵力原则是“基本原则” 。克劳塞维茨说:“这个原则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应该首先和尽量争取的,在决定性的地点把尽可能多的军队投入战斗。 ”克劳塞维茨研究了历史上有记载的所有军事战役,发现只有两次战役中兵力少的一方获胜,其人数只有对方的一半。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数量多的一方获胜。我们在球场上高唱迪克西和唱星条旗的人数只差出 13000 人。索姆河战役:公元 1916 年随着一种致命的新式武器机枪的投入使用, “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开始了。一项技术的进步又一次加强了防守方的力量(就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