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南京郑和纪念馆,江苏太仓浏河镇郑和纪念馆,苏州郑和纪念馆,云南郑和墓和纪念亭,导入:,三保公庙,三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泰国),三保庙(印尼爪哇岛),为什么在国内外会有如此多的有关郑和的遗迹,人们至今还在纪念他? 本课就要给你答案,同时,还要讲述明朝其他对外交流的史事。,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郑和,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麦加),郑和自由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
2、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诞生地云南和代村,郑和墓(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1433年在第七次航行中,六十余岁的郑和病逝印度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科德),明宣宗赐墓于当时有“春牛首,秋栖霞”美誉的南京牛首山。,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巨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现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航程共计10万余里。,郑和七下西洋图,郑和起锚地太仓刘家港,元、明时太仓浏家港便是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的重要海港。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是从刘家港出发的。,此塔建于北宋。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曾
3、停泊于长乐的港口等候季风,两次修葺三峰寺,船队亦视之为出入港口的航标塔。,福建长乐三峰寺塔,郑和第七次远航前,为祈求平安而铸造并布施于寺庙的钟。高83厘米,重77公斤,钟上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铭文。,郑和行香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泉州吴山伊斯兰圣墓行香祈求航海平安而刻立的石碑。,郑和铸造铜钟,郑和下西洋(油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郑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下西洋帅船郑
4、和宝船复原模型,郑和船队的编制,根据今存的资料估计,郑和船队应以燕子式展翅行进,帅船被重重保护。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宝船 长度:120公尺,郑和船队之主要船种,战船 长度:50.9公尺,坐船 长度:67.9公尺,马船 长度:104.7公尺,粮船 长度:79.2公尺,水船 长度:42公尺,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航海仪器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靠的就是航海罗盘、航海图和牵星图等一系列辅助仪器。,郑和航海图(局部),郑和航海时使用过的牵星图,哥伦布航海旗舰“圣
5、玛利亚”号,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达伽马,达伽马所乘座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终点是古里(今科泽科德),以后航海中曾多次到过这里。图为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择科德古港口。,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的终点,传说郑和就是从这条河上岸当登陆马六甲,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郑和下西洋(想像图),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是当地唯一以中国风格建筑的清真寺,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路过此地。,郑和清真寺,马六甲历史博物馆庭院内的郑和像,明代画家沈度绘画,描述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带回的麒
6、麟。,榜葛剌进麒麟图 (榜葛剌今孟加拉),郑和出使促成的技术交流举例(图表),出处:中华文明传真第9卷第81页,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这是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马达加斯加1997年7月11日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明朝南洋华侨分布,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利玛窦,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1582年(明万历十年)到达中国,1610年5月11日卒于北京。在中国用中文编译有几何原本(与徐光启合译)、乾坤体义等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编绘多种世界地图, 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7、他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译为西文。为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利玛窦的这幅肖像于利氏去世后不久在北京由游文辉绘制,由金尼阁带回罗马,至今保存于耶稣会总部、罗马的ChinesadiGesu大教堂。 利玛窦身穿儒官的绢服,金尼阁解释说乃是“中国的博士”的服饰。,利玛窦像,利玛窦墓(位于北京阜城门外二里沟,今北京行政学院内),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利玛窦死后,明神宗破例批准将阜城门外二里沟的一块地赐作利玛窦的墓地。利玛窦的陵墓具有典型的西式风格,坐北朝南,四周有砖砌的花墙。墓前立一石碑,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利玛窦与徐光启,明末来北京传教的天主教士利
8、玛窦与官至礼部尚书的徐光启交往密切。图左边为利玛窦,他身着明代“上士”服装;右边为徐光启,身着官服,二人手执折扇,正在天主教堂内交谈。利玛窦和徐光启还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即世界地图,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所时编绘的。该原图已佚,此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宫中太监摹绘。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洋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此图,并使中国位于图的中央,顺应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它是我国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图,此后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一直沿用这种图式。,南堂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天主教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在此地创建,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新建。,南
9、堂(位于北京前门西大街141号),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教时曾建造教堂,后毁。1870年由法籍教士在今址修建了这组“哥特式”天主教堂。,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明末中国教徒情况表,(出处:中华文明传真,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地图:用教材或川版地图册的。(刘老师做),学习测评打上1、2题。(霍老师做),1.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宣扬国威 加强对外联系 开发南洋,A. B. C.,2.郑和地船队最远到达(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B. 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忽鲁谟斯和阿丹,史海拾贝明代宝船,古船郑和船队座船复原模型,明代宝船,郑和下西洋宝船,郑和下西洋的桅帆船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船大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