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顾 全【摘 要】本文以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从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整合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作初步探讨: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它集文字、图
2、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来?为了突破这语文教学的“瓶颈” ,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描绘草原美丽风光和牧民勤劳欢乐情景的优美散文,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在教学这课时,我找了很多关于草原的图片,有羊群、有牧马、有清流、有沃草这些精美的图片都可以和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教学成功的最好见证。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
3、点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没有的。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 ,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狂妄自大。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
4、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三、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夕阳真美是一篇描绘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美景的散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利用计算机展示各种各样的晚霞,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体会,去领悟,去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找找有关晚霞的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再画一画晚霞。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探究的精神
5、。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小事,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课时,通过把文字一段段地出示,在朗读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时,课件中相应地在这些重点的地方,改变字体颜色,小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读的地方。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在读这些重点词句时,可以适当配上动画,借助动画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读出文中所要抒发的感情。从课件中读和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此外,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信息技术只是教学
6、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用在什么地方,怎样用,应由教学内容、师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来决定。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优势,但是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要从学科需求、学生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需要等角度出发,决定运用与否。其次,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与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十分必要的。而且,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我们在注重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创造性、拓展性”等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水平。【参考文献】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李克东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潘克明3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5 纵论语文教育观李杏保陈钟梁6 小学学科教学论 (语文)苏立康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8 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