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产业基础知识教材资料开平市水务局编二一一年二月目 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内容节选 1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内容节选 .24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内容节选 .37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内容节选 .66优势传统产业基础知识内容节选 .85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内容节选 114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内容节选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1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
2、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元素比较显著,主要指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构成,有别于传统产业体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现代产业构成差异比较大。在经济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 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要占其 GDP 的 7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一般指工业增加值占 GDP 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现代产业体系中,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规
3、模不断壮大,并逐步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显著,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三次产业比例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 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2现代产业体系是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 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1)创新性。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特征,创 新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第一位,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4、、管理创新等多维度的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摆脱我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困境。(2)开放性。开放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开放才能促 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只有开放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把“引进来” 和“走出去”更好 结合起来,逐步 实现由比较优势 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促进产业体系向开放型转变。(3)融合性。融合互动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特征。首先是信息技 术对包括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在内的几乎所有产业的嵌入和渗透;其次是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融合和渗透,在现
5、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现代制造业应包括从市场调研开始到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再次是各产业内部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得行业界线趋于模糊。(4)集聚性。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特征。产业集群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基于产业链联系、运输成本节约、公共设施成本的分摊、信息沟通的便捷和包括技术扩散效应和学习效应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正的外3部性,产业的集群发展已经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于处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中小企业来说,集群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5)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现代产业体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
6、好,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用最小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产业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就是一种向现代产业体系过渡的途径。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其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 广东 制造”
7、向“广东创造”、 “广东服务” 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二,有利于增强广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抢 占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广东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广东破解发展难题,增 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1)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三次产业协同互动作为发展的主线,充实经济发展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方向出现偏差,近年4来经济增长主
8、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不仅没有改变,反而继续强化,进一步加重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影响了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须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第一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做强第二产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做大第三产业;淘汰高能耗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率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优化产业比重,促使一二三次产业的关系趋于协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三次产业协同互动作为发展的主线,充实经济发展的内涵。(2)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核心,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自主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特征和发展核心,
9、是增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自主创新决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开放竞争力、决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性、决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可持续性。广东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行一步,就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先行一步,率先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的洼地和提升创新资源投入效率的高地。在科技竞争加剧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国际形势下,必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倚重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型竞争优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从“ 要素驱动 ”向“ 创新驱动”转变,形成强 大的核
10、心 竞争力,才有可能突破发展“ 瓶颈”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竞 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抢占“ 后国 际金融危机时代” 发展制高点。(3)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作为发展的抓手,实现发展方式稳健转变。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投资需求,近5几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值得关注的是,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在投资总量中占有相当比重。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仅对资源环境形成更多威胁,而且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和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单纯的规模扩张所带来的产能过剩,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瞄准信息、生物、海洋、纳米、
11、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投资,增加技术研发和技改投资,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通过不断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发展方式的稳健转变。2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 体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1)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广东争当全国践行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迫切需要。为贯彻执行中央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多项重要决定,提出要在全省尤其是珠三角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
12、国现代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市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部署、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具体举措。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由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虽然不可能全部从物质经济中转移出来,但如果把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当份额转向非物质经济,将大大缓解我省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将有助于推动纲要的落实与实施,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三个转变 ”,突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6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第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
13、的扩张,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要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必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需求结构上,通过控制单纯的产业规模扩张、降低行业出口依存度,促进“ 第一个转变” 的实现;在 产业结构上,通过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第二个转变” 的实现;在要素投入上,通过减少产业的物质资源消耗、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 第三个转变” 的实现。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就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3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 抢占国际国内产业发展
14、制高点的要求(1)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抢占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制高点的战略抉择。在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下,知识产业成为强势经济体系,而工业文明则成为弱势体系。继 20 世纪末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大调整形成的环大西洋知识经济圈和亚太工业文明圈大裂变后,当前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又展开了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导致脑力经济和体力经济的新裂变。广东如何直面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新趋势的挑战,确立新的战略定位,抢占国际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制高点,这是决定下一发展周期广东兴衰的重大战略抉择。广东只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才能适应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提升广东在国际产业体
15、系中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2)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广东产业走向全球产业链高端的重要途径。随着上世纪最后 20 年知识革命的发生和全球产业分工的重组,7国际产业链变动出现两个重要趋势:一是国际产业链中的上端知识产业和下端现代服务业成为强势产业并支配全球经济,工业文明成为弱势体系被边缘化;二是在加工制造产业链中中场产业强势化,并以中场产业企业为核心形成国际产业链中的中卫体系。在此趋势下,掌控中场产业的跨国公司在国际产业链中愈益处于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的加工制造业不断被边缘化,产业依附性愈益强化。我们必须有全面的超前的国际化战略思考,通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迎接新的世界发展格局的出现做好准备
16、,特别是为走向世界发展高端做好准备。4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培育广 东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1)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培育广东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循环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之间的关系,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生态文明的产物,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约束下完成。 彭兴庭: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5期。 可持 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命题,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可持 续发展 ”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目 标,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
17、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状态的基本手段和模式。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要求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循环,也要求产业之间生产过程的循环,并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建立完善的生态联系。(2)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与和谐为主线,以节能、环保为着力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三大产业和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通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科学化,充8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矫正扭曲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格。第二,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各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18、,要求政府实行“绿色”财政、金融制度。第三,构建现代产业 体系有利于重新界定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各自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能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可以转变政府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导推动作用。第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加快生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积极试点排污交易制度。三、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发展目标、基本原则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1 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
19、业发展方式,扬长补短,狠抓关键,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 的主体 产业群,打造示范 带动力强 的八大重要载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国现代产业发展排头兵。2 发展目标到 2012 年,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50左右,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规模壮大,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到 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 60;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分别成为第二、一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形成产业结
20、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1)产业结构高级化。9广东将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产业,改变目前轻型、外向型为主的产业结构,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高端产业成为产业体系中的主体。(2)产业布局合理化。珠江三角洲将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区,着重发展高端产业;东西北地区接受珠三角产业辐射,加速形成与珠三角互补的特色配套产业集群。(3)产业发展集聚化。广东将以现有的 123 个产业集群为基础,打造更多的专业化分工明显、 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益。(4)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广
21、东的产业发展将力争占据产业链关键部位和价值链高端部位,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竞争到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转变,形成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3 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3)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原则。坚定走广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互动,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
22、提升。(4)坚持产业优势集聚原则。10吸收、整合、集聚省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分工合理高效,推动产业走上价值链的高端。(5)坚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原则。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培养一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扩大和促进本省劳动力就业。四、发展六大主体产业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以全球化视野构建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确定发展包括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六大产业,符合广东产业结构发展高级化的定位,充分体现了扬长补短、狠抓关键的战略思维,有助于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行性。1 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 重心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主要包
23、括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重点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壮大信贷、资本、保险市场和地方龙头金融企业;建设一批枢纽型的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推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普遍运用;完善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发展各类中介服务业及各类国际性、区域性、专业性会展;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和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立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动漫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若干个世界性营销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 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2 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 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主要
24、包括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五个产业。重点建设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提高整车产品研发能力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比例,发展以自主品牌、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国际汽车制造基地;打造以炼油、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发展以合金钢、特种钢为主的现代钢铁11基地;发展新型、特种船舶,建设大型修造船基地。 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3 发展以电子信息为 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具有高附加值特点,具有很高的产出水平和产业增长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不断形成新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5、,能 够有力带动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并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沿海蓝色产业带广东对传统生产岸线进行改造提升,填充海洋特质,变海洋生态污染为临海工业景观,合理布局全省临海工业,建设“三个合作区” 和“六个增长 极” 的蓝色 产业带。“三个合作区” :一是利用港珠澳大 桥建设 的契机,布局“港珠澳海湾经济合作带”。二是利用广 东海南跨海大 桥建设的契机,策划“ 粤琼海峡经济区”,推 进粤、桂、琼、闽海洋 经济合作。三是以潮汕地区加盟“ 海西 经济区” 为 契机,加强与台湾开展海洋 经济合作。“六个增长 极” :广州、深圳、
26、珠海、惠州、汕头、湛江。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海洋生物等六个产业。重点发展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液晶平板显示等产业;加强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生物芯片、中医药等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及特种功能、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发展环保技术与装备、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努力发展航空和卫星应用产业;大力建设沿海蓝色产业带。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4 发展以品牌带动的 优势传统产业12优势传统产业主要包括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产业(家电、家具、五金、纺织服装、食品饮料、
27、陶瓷、建材等)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产业(旅游、住宿和餐饮、房地产等)两大类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利用品牌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占领产业价值链高端,通过产业细分、产业嫁接、产业融合、产业整合等方式探寻新的商机,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如对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些产业链进行细分、嫁接、整合而产生的孕婴童产业,就是传统产业当中的朝阳产业。产业发展重点:以品牌为龙头,开发节能、环保、网络和时尚型电器;提高纺织服装产业配套能力;发展一批现代食品饮料企
28、业集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人性化、功能化的新型建材业。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文化体育、节庆和商务会展旅游;着重发展廉租房、限价限套房;规划建设一批适宜创业、创新、居住的“三适宜”城市。提高群众“衣、食、住、行” 消费水平。产业布局重点: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研发、 设计及营销、品牌环节,打造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灯饰、江门造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不同梯度与层次、相互配套、彼此关联互补的合作格局,为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和持
29、续繁荣提供保证。5 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 向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优质粮食、特色园艺业、畜牧业、渔业、现代林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业六个产业。重点发展花卉、水果、南药、珍贵树种等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工厂化种养业、远洋捕捞业、休13闲渔业、林化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供销服务水平,完善包括种子种苗统供、重大动植物疫病害防治、农业机械统一使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标准化、农村商品流通等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可通过“五大 实施路径 ”,实现广东农业高效、可持 续发展: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建设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30、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二是继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广泛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的功能建设,加强农业化组织建设;五是加快发展农业的循环经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6 发展以能源、交通、水利等 为支撑的基础产业基础产业主要包括煤、电、油、气等能源产业,海陆空等交通产业,堤 坝库水利工程等三大类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省内大型骨干电厂和电网主干线;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储运供给能力,合理开发利用
31、海水和矿产资源。加快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轨道交通和高等级航道“三大网 络” 及集装箱运输、能源运 输和民用航空运输“三大系统 ”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建设。加快城 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建 设人水协调的水利工程体系。 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五、建设八大载体为把产业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思想解放的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具体实践,我省将重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八大载体建立“四个区” ,实现 “两个工程 ”,培植“两个商圈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 “八大载体” 充分体 现出广东省解放思想、14敢闯敢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创新成果,应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
32、度,坚持规划先行,促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1 建设“珠江三角洲现代产业核心区”按照“珠三角 经济一体化 ”的战略要求,统 筹协调和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大交通运输体系、重大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环保、电力、信息等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产业同布、市场同体、交通同管、电力同网、信息同享、环保同治。统筹区域内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重点,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同打造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空港海港经济圈,积 极建设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际服务业支持中心。加快“腾笼换鸟 ”,提升产业层 次。通 过五年努力
33、,把珠三角建成核心竞争力强、高端产业集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全省、辐射华南的现代产业示范区。资料来源: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2 建设“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在实施“双转移”战略中,推进产业转 移的主要抓手是,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大规模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有步骤地引导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为此,要办好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推动基础设施及项目落户建设;重点规划建设 12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产业转移园区。加快“双转移” 步伐,加强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促进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产业园转移、就地就近就业,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与珠三角优势互补配套的产业
34、转移园区网络体系。到 2012 年,实现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显著提高,产业转移园成为东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点。(1)引导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主要是六大类产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资本密15集型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对转出地其他产业带动功能较弱或带动后劲不足的产业、在转入地存在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行业、在转入地存在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或者生产基地的行业。八大载体“八大载体 ”可概括为 “32111”,包括三区(珠江三角洲 现代产业核心区、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两圈(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一个网络(数字广东、
35、网络广东)、一个工程(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一个平台(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 引自 2008 年 7 月 28 日南方日报。(2)鼓励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主要承接的产业。粤东地区:主要承接纺织服装、电子工艺品、制鞋、玩具、陶瓷、石油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港口物流、皮革、医药、食品饮料、生物产业、五金不锈钢等产业。粤西地区:主要承接家电制造、五金刀剪和不锈钢制品制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钢铁、农海产品加工、造纸、医药、 电 子、机械、装备制造、纺织、塑料制品及化纤和优势资源的加工及综合利用等产业。粤北山区:主要承接冶金及深加工、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通讯及器材、钟表制造、精细化工
36、、五金、建材、非金属矿物制品(水泥)、森工、烟草加工、制药、玩具、制鞋、铝箔、不锈钢制品、家具、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其他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3)明确禁止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承接的产业。一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严重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二是国家和省已明确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三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项目。163 建设“数字广东”“数字广东 ”是指广东 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 域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即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与集聚,
37、努力营造信息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广东建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等方面的强省。“数字广东 ”的建设目 标是:建设全省基础传输 网络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粤港澳网络一体化;建设网络民生、网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在线化三大工程,实施数字家庭普及计划,实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应用,推进“ 信息兴农”工程,实现 “泛珠 ”区域信息共享;大力建 设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产业园,形成优势信息产业集群。经过五年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主要信息化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38、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水平初步迈入全球信息化水平先进行列。实施的具体举措有:加强自主创新,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动商务网络化,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区域信息化合作,提高协调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加强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国民信息能力。4 建设“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能效标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为基础,分别创建 500 家国家级清洁生产企业和节水型、节能型、节材型、节地型及资源综合
39、利用示范企业。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17发达国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就已经把发展产业生态型(循环型)经济,建立生态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发达国家促进产业生态化的手段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环境设计、绿色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等,而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在法律以及相应的政府激励政策保证下由企业自觉完成的。以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和专业镇(区)为重点,建成 30 个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以省级节约型试点城市为基础,推进大中城市生态化改造,力争全省一半的大中城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五年努力,
40、在全省逐步建立起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集清洁企业、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和节约型城市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5 建设“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现代流通大商圈”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类型齐全、业态较为完整且产业分布合理,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得到充分应用,具有一定聚集辐射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以广州、深圳两大商贸物流中心为核心,以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城镇群为支撑,对接港澳及周边省区,辐射东南亚,功能互补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推动商业贸易龙头企业规模化、网
41、络化、品牌化经营,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配套建设一批中高级流通贸易市场,构建现代分销、批发体系,形成重要商品集散、采购、物流配送和会展四大中心及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用五年时间,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运营灵活的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的全国现代流通中心,显著提高现代流通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186 建设“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在 CEPA 基 础上,建立粤港澳金融合作 协调 机制,推动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开放先行探索,努力推进三地金融机构、市场和业务等双向开放。打造港、澳、深、穗、佛金融合作圈,逐步完善粤港澳经贸活动往来人民币和外汇跨境结算系统;创造条件争取中央批准在广东进行金
42、融改革开放与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努力构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力争经过五年努力,金融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粤港澳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区域。粤港澳金融合作的内容主要有:(1)金融产业合作。积极开展粤港澳金融产业合作,实现粤港澳金融产业的有机融合,通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带动,打造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金融租赁业、金融典当业等在内的完整的金融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法律、会计、信用、咨询等服务金融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2)金融创新合作。一是积极吸引港澳金融界参与广东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重组,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设立租赁金融、住房金融、
43、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专业金融企业。二是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管理经验,开展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试点。三是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引进香港的金融产品,或协助香港引进内地的金融产品,或共同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3)金融市场合作。一是货币信贷市场合作。可以进行人民币及港币清算、代理行、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和 QDII 等多种业务合作。二是资本市场合作。可以进行三地证券市场互联互通交易试验,可以进行粤港澳企业在区域内交易所无障碍上市的试验,可以创新发展股指期货、利率期货、19远期结售汇、掉期业务等新品种。三是保险市场合作。大力推进区域内保险业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积极支持保险企业的产品创新。四是期货市场合
44、作。与香港联交所下属商品期货交易所共同研究推出期货交易品种。(4)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通过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争取申办三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手段,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试验。(5)金融人才交流合作。建立粤港澳金融人才交流制度,推动粤港澳三地互相认可培训与从业资格,聘请港澳金融专业人士到广东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和顾问,鼓励广东优秀金融人才参加香港“输入内地专才” 计划,过香港相关金融机构培训广东高级金融管理人才。7 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
45、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与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和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文化商务服务等)。建设“珠江两岸文化 创 意产业圈” ,就要依托珠江两岸良好的 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创新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制作、创意产品研发、咨询策划、设计创意等高端行业,做大做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品牌,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经过五年努力建立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珠
46、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中国南方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20的文化创意区之一。“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 圈” 的重点发展领 域包含:动漫游戏,广东的动漫游戏占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音像出版,这一领域是广东的传统强项,一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70%以上。建筑设计,无论是水平还是数量,广东的建筑设计在全国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工业设计,广东的工业设计在全国最早兴起,占全国一半多的市场份额。软件研制,中国四大软件业中心(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广东有两个。现代传媒,广东已有“ 八大传媒集团” ,实力很强。文化策划,广东的文化策划开全国风气之先。产品研发,主要侧重于产
47、品新功能的设计研发。创 意效益研发,主要关键在非创意产业的“创意化” 增益方式上。8 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多元化拓展进出口市场;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的区域布局,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加快实施“引进 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创立内销品牌,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和资源合作开发,支持一批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创新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力争用五年时间率先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全省内外需联动的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型。六、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六大保障
48、措施1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政策,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制订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条例,健全行业、区域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加快实施省部产学研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名牌带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推进省技术改造重点工程,发展创业投21资,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体系,建设粤港澳联合创新基地、东西北城镇群中心科技创新园。以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全力培植广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型生产要素,增强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
49、动力,使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逐步降低对外部要素的依赖。一是推动全方位的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新型生产要素,推进包括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制度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经济概念创新等的全面创新。二是建立基于集群的区域持续创新体系。构建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聚集区、专业镇等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一批符合广东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孵化器和创新服务中心。三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重点在消费类电子、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与新医药、重大装备制造、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现 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四是加快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引导部属高校、科研机构集成优势科技资源投入产业发展,加速先进实用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2 推进节能减排、节约 集约用地完善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 一票否决制 ”。抓 紧颁布广东省循环经济 促进条例,建立产业准入、退出机制,严格实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加快建立资源产品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施“十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