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41808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品主要是以 30 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工和外甥女翠翠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一条清澈见底的茶洞河畔的渡口中,住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船工和他的外孙女,他们任分吹雨打,长年替他人摆渡,过着山里人宁静的生活。朴素的人性美、淳朴的民风,那湘西的社会百态,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对人性美的思考。如诗如画的湘西风景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

2、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耸入云的八面山呈现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塞外风光”;莽莽苍苍的高望界,林海绵亘,荫天蔽日,珍禽异兽不绝于野;四季绿意诱人的南华山,有如一只栖息于湘西山地的金凤凰。湘西的美在于水。山清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两岸青峰对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静谧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而澄明浩淼的栖凤湖,则是湘西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湘西的美在于人。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奇山异水赋予了湘西人这种神韵。湘西人既有着“红灯万盏人千叠,一

3、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又有着崇侠尚义的古道热肠和淳朴的民情。神奇的土地自有其神奇的物产。银杏、水杉、香楠等名贵树种生长于此;油桐、生漆等特产声名远播;古丈毛尖、保靖换金茶香飘四海;黄莲、杜仲、黄柏、天麻等使湘西成了华中著名的天然药库。 60 余种地下矿藏又为湘西铸造了一只“金饭碗” 。花垣有“锰都”之称。湘西好酒湘泉、酒鬼名甲全国,声震海外。 好山好水好地方,人好酒醉情更酽。湘西这块醉人的土地,饱含了全部热情,等待着四方宾朋的到来。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

4、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

5、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之中。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的青山绿水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边城人那种沉浸于生活、融会于自然的心态也是美的。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赶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蜡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蓐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真意挚,优

6、美悦耳。闻之如品干饴、如沐春风。再来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都有设计独特的楼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当然,在每年的三月三这天,挑葱会,苗族的边边场,最让年轻人神往,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自由恋爱,找寻自己喜欢的对象。没有人来管你,也没有人来打搅,一切公开而透明。边城中的艺术风格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田园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沈从文执意要把边城写成“纯粹的诗” ,主要是出于“怀旧”的主观抒情并要把它凝结成“诗” 。正如他所说:“这一年,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和弥补。 ”

7、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作者这股内衷隐秘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所以,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使故事本身成为对“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追觅与幻想。为此,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人物描写方面,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 。如,翠翠只爱傩送,因此明确地向爷爷表示拒绝天保的求亲;傩送月夜上山为她传情,她在睡梦中身体随着歌声漂浮起来, “飞窜过悬崖半腰” ,去摘象征美好爱情的“虎耳草” ,追觅着甜蜜幸福的爱情。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衍生多变的波澜,切合、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

8、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幅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如,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间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再加上几分童心话语的调色、叙述语言的抒情化等,构成了边城诗一般清新俊逸的风格。从边城表现的内容本质及超现实的创作方法来看,它具有牧歌的风格。它的故事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这篇小说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一半是“梦” ,一半是理想的“现实” ,并非对当时的二三十年代的湘西现实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两种婚俗观念的对立除外

9、) ,既无阶级的对立,又无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无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的是慈爱孝顺,达到了一个非对立因素的自然和谐、反璞归真的理想境界。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者不忍心让翠翠彻底绝望,而让她带着希望接受爱情的考验与磨难,等待恋人的归来。也许会给读者留下希望、期待与遐想,使结尾更有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调。一、山水美 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

10、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 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二、风情美 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沈从文说:我要

11、表现的本是一种 “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 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 ;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 ”,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在边城之外,总会有人计较谁会得到它,但是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上,都显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 “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施蛰存如是说。 三、人性美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 ”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