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疗的辩证论治2008-01-16鼻疗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疗疮疖肿,其形小根硬状若钉盖,顶有脓点如目。辩证施治:起初表现为外鼻部局限火欣红或麻火痒,继则渐次隆起,如栗粒,渐长如椒目,火欣热微痛,跟脚坚硬,有若钉钉之状,3-5 天后疮顶现黄色脓点,顶高根软,多自溃脓出,肿消而忿,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头痛、憎寒、壮热、全身不适,舌质红、苦黄或白脉数。症候分析:火热邪毒,袭滞于鼻,蒸灼肌肤,气血凝滞,聚集不散而成疗疮,故见局部红肿如栗如椒,火欣热疼痛。治疗:1.内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选用五味消毒饮,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青天葵清热解毒,蒲公英、地丁苦寒清热消肿。2.外治:以内服中
2、药渣,以药液热敷患处。3.玉露膏、金金黄膏涂敷患部,四黄散调水涂敷。4.选用野菊花、芙蓉花叶、苦地胆、鱼腥草等捣烂外敷。感冒的针灸治疗2008-06-16辩证:1.风寒:头痛、四肢酸软、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脉厚紧,舌苔白。治法:取手太阴,阳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写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并可用灸。处方:列缺、风门、风池、合谷。2.风热:发热汗出,微无风寒,头肤痛,咳嗽痰稠,咽痛,鼻燥,脉浮数,舌苔薄微黄。治法:取手太阳,阳阴,少阳位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列关。方义:本方以散风热,啸肺气为主。虫证的辩证论治2008-08-
3、16虫证是指寄生虫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症。辩证论治:症状: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车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癜,故扪之如条索,蛔虫扰乱脾胃运化功能而且吮吸水谷精微,故不思饮食,久则面黄肌瘦,虫居肠胃,湿热昌黄,故见鼻黄,流延。症候分析:蛔虫内拢,气机郁滞,故脐周腹痛,虫安暂伏,气机疏通,则痛止如常。蛔虫上拢,故胃脘嘈杂,而且吮吸水谷精微,故不思饮食,久则面黄肌瘦,虫居肠胃,湿热,循阳明经上董,故见鼻痒,流延。治法:安蛔,驱回,健运脾胃。方药:乌梅丸口疮的辩证论治2008-10-16口疮是指口腔肌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辩证施治:主证:生于唇,颊,舌面等处,如黄豆或豆碗大小呈圆形椭圆形
4、约黄白色溃烂点中央凹陷,周围粘膜鲜红,微肿,烂点数目较多,甚者融合小片,有灼热感,说话或进食时加重。可见发热,口渴,口臭,舌质红苔黄。症候分析:心脾积热,循经上炎于口腔,则肌膜鲜红微肿,热腐肌膜则溃烂凹陷,热邪较盛,故溃点多,甚者融成小片,热灼肌膜,故灼热疼痛,讲话或进食时,因受到外刺激故疼痛更甚。热伤津液,故发热,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脉数为热盛之象。治疗:(1)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淳膈散去大黄、芒硝。方中以连翘、黄芩、栀子解毒而青膈上之热,甘草缓和上炎之炎,薄荷载药上行,并疏邪草药,可用白花蛇舌草、一点红各 60 克煎服。(2)外治: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腰痛的针灸治疗2009
5、-01-06腰痛又称“腰椎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尾肾 ”可见腰椎痛与肾关系甚密,而腰椎部经脉、经络、络脉的病损亦可产生腰痛。治疗1. 针灸治法:去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处方:肾俞,委中,夹脊,阳足穴。随证配穴,寒湿,风府,腰阳穴,劳损隔俞,肾虚,命门,志厚,太溪。2. 刺络拔罐选择压痛部和委中,永皮肤针重扣出血,加拔火罐。本法适用于寒湿腰痛和慢性腰肌劳勋。3. 水针用 10%葡萄糖注射液 5-10 毫升加维生素 B1 注射液 100 毫升,或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入质痛点肌层,隔日一次,10 日为一个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腰肌劳勋。头痛(风邪袭络)形的针灸治疗2009-
6、05-16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风邪袭络,发时痛势阵作,如锥如刺或抽掣、涨急,其痛在巅顶或满头昏痛。一般无其他晕证。其痛无定处,反复发作,亦名“头风”.治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毫针刺泻法,留针。处方:巅顶部:百会,遍天,行阳前头部:上星,头椎,合谷则头部:后顶,天柱,昆仑方义:本方等按部分取经,即病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配,旨在疏通经络之气,合通则不同之意。蛇柏汤治疗阴痒2009-08-16阴痒为妇科常见病,特征为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带下明显增多,阴道清洁度为 2、3 度。治疗方法:蛇柏汤组成:蛇床子 30g、黄柏 12g、苦参12g、雄黄 10g、鹤虿
7、10g 加水 2500ml 蒸取溶液 200ml,分两次外洗。祖国医学对阴痒的辩证具有丰富的经验。 医学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夫人阴痒,多因湿热而生,根据湿热生虫的中医理论。配制蛇柏汤,方中蛇床子温肾助阳,燥湿杀虫.黄柏清热燥湿,黄柏清热燥湿,泻火杀虫。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煎汤外洗,治疗阴痒,疗效满意。桂枝用于神经性皮炎、足癣2009-10-16桂枝不仅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的作用。还有消肿散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1. 用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因风湿或血虚风燥、气虚阳滞,肤失需养所致。用桂枝、金银花各 30g,枳壳 15g,加水约1500ml,煎沸约 5 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
8、温洗患处,每日一次,一般用药 15-20 次,则起到祛风止痒,活血散结作用。促使皮损改善。2. 用于足癣治疗足癣,用桂枝、防风各 30g,枳壳 10g 加水约200ml,煎沸约 10 分钟熏洗,每日一次,一般用 7-10天,疗效较好。妙治化脓性中耳炎2010-03-16化脓性中耳炎,简称“灌停耳” ,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以新鲜猪胆汁治疗此病(无骨质破坏和胆滞瘤者)均愈.方法及用法:新鲜猪胆一个,3%双氧水 50ml。先以双氧水清洗外耳道,直至滴入双氧水后不再起泡沫为止,挤干后挤入新鲜猪胆汁 1-3 滴,每日两次,一般一次见效,3 天痊愈。脓疱疮的临床辨证2010-06-16
9、脓疱疮是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因其皮损主要表现为脓疱,有传染性,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家庭中传播流行,所以中医称为“天疱疮”.辨证分析:1. 湿热证:脓疱较密集,色黄,周围有红晕,破后糜烂而鲜红,附近磐核肿大或伴有发热,口干,便燥, ,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症状。治法:清暑利湿解毒。方药:清暑汤加减。2. 脾虚证:脓疮稀疏,舌淡白或淡黄,周围红晕不明显,破后糜烂而淡红不鲜或伴有面色白光后或蒌黄,纳呆,舌苔薄,舌淡。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小儿厌食症的治疗2010-09-16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1. 伤食泻症状:脘腹胀痛,肚腹作痛,
10、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嗖,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法:消食化积方药:保和丸加减。2. 风寒泻症状: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恶寒发热,舌苔白腻。治法:疏风散寒。方药:藿香正气丸加减。3. 湿热泻症状: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样,黄色而臭,或少见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体倦菭,发热不发热,口渴,小便赤,舌苔黄腻。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中风的针灸治疗2010-12-16一、中经络1.半身不遂治法:取手足阳阴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处方:上肢-肩髓,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
11、溪,昆仑3. 喃嘱科:治法:取手足阳阴经穴为主处方:地仓,颊车,内庭,太冲。二、中脏腑1.闭证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处方: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2.脱证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处方:关元,神阚(隔盐灸)春季饮食调养七法2011-01-16现在正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而且近期气温变化较大,开始了由寒到暖的转换。在这一时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辛甘之品助春阳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
12、、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少酸增甘保脾胃中医认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所以春季应该适当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黄绿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
13、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 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 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胃肠疾病要当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第一分册2001-04-15今天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14、手册第一册丛书。用于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和村卫生室西医专业,乡村医生合理应用中成药。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详细内容见 1-32 页).这册书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辩证辨病施治。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 第二册2011-0
15、4-16今天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用于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一般针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重洗、目诊、的内容,详见第 1 页至 75 页).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05-16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成药管理局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第一部为总论。1.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2.中成药常用剂型。3.中成药的用法用量。4.中成药的使用注意。5.中成药的合理应用。6.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详见 12 页-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