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理论题库一、单项选择题(20 题)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A9.41 B8.41 C7.41 D6.412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的是A秦始皇统一中国 B两汉设置西域都护府C唐朝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D元朝的统一3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其中的“五族”是A汉、满、蒙、回、壮 B汉、回、藏、苗、彝 C汉、藏、苗、蒙、壮 D汉、满、蒙、回、藏4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以下著作属于斯大林的是A 亚洲的觉醒 B 论民族自决权C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2、 D 论十大关系5中国古代的皇帝中曾经提出“四夷一家,胡越一家”口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唐太宗6中国民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B美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C中国的民族政策创新问题 D中国历代民族政策7我国有 2.2 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其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公里数是A2 万公里 B2.1 万公里 C1.8 万公里 D1.9 万公里8我国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数是A30 B25 C20 D359维吾尔族同胞主要居住在A甘肃省 B青海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湖南省10我国 56 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 80 种左右。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A七个语系 B五个语系
3、 C六个语系 D四个语系11新中国成立前,由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主要存在于A内蒙古部分地区 B东北部分地区 C新疆部分地区 D青海部分地区12新中国成立前,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主要存在于A云南省红河彝族地区 B大小凉山彝族地区 C云南省楚雄彝族地区 D贵州省威宁彝族地区13土族主要居住在A青海省和甘肃省 B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C湖南省和湖北省 D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14 批判大汉族主义发表于 1953 年 3 月 16 日,作者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15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发表于 1950 年 7 月 21 日,作者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1
4、6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 ,明确提出少数民族问题对于中国革命有重大意义。此决议案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2C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通过17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性主张是在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B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8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
5、是A第一代领导集体 B第二代领导集体 C第三代领导集体 D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它要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提出这一理论观点的是A毛泽东 B陈独秀 C邓小平 D胡锦涛二、多项选择题(10 题)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是A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C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D指导民族研究的需要 2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是A科学性 B实践性 C继承性 D创新性 3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处理民族问题要反对“三股势力” ,主要指的是A台独
6、势力 B民族分裂势力 C宗教极端势力 D暴力恐怖势力 4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 1000 万以上的有A苗族 B壮族 C满族 D维吾尔族5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以下地方A青海省 B四川省 C云南省 D甘肃省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B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并遍布全国C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各省、自治区,和汉族或其它少数民族交错居住D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有少数民族居住7新中国成立时,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少数民族有A壮族 B朝鲜族 C赫哲族 D京族8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A蒙古族 B鄂温克族 C鄂伦
7、春族 D达斡尔族9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有A哈萨克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塔吉克族10云南省与以下国家接壤A缅甸 B老挝 C泰国 D越南三、判断对错(10 题, A 代表判断正确,B 代表判断错误)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B3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A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A 4在当代中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 56 个民族。A5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A6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
8、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A7民族观就是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A8在共产党宣言这篇纲领性文献中,对于民族问题的论述,直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A9朝鲜族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西部。B10契丹族是当代中国民族大家庭里 56 个民族中的一员。B四、材料题(2 题,每题 5 小题)(1)以上材料中暗示出当代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单一制多民族国家 B单一民族国家 C联邦制民族国家 D邦联制民族国家(2)当代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集中居住,互相隔离 B相互杂居、流动频繁 C大杂居、小聚居 D汉族集中,少数民族分散(3)我国的主体民族是A回族 B藏族 C满族
9、 D汉族(4)导致当代中国族际交流频繁的根本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C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 D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5)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是A居住有少数民族 B民族构成单一,只有汉族人口居住C只有外国人和汉族人口居住 D民族构成复杂,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均有居住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中国各民族生活的差异性(1)材料 1 显示的是中国各民族差异表现的方面是A宗教信仰 B政治制度 C文化艺术 D经济生活(2)材料 2 显示的是中国各民族差异表现的方面是A文化艺术 B经济生活 C政治制度 D宗教信仰(3)新中国建立前,实行盟旗制度的民族是A满族 B彝族 C蒙古
10、族 D藏族(4)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民族是A珞巴族 B赫哲族 C京族 D独龙族(5)以上材料揭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A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B远离汉族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C大多数少数民族也实行汉族地区的地主封建制度下的保甲制度D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基本上接近汉族地区水平五、阅读分析题(1 题,每题 5 小题)(1)民族观主要表现为A人们对民族的看法4B人们对民族问题的看法 C人们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D人们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2)当今社会中,决定人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原因是A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 B人们生活环境不同C
11、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 D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位不同(3)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国内的民族观特点是A唯心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反动的 D革命的(4)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取得的显著成绩是A解决了民族矛盾B消除了民族隔阂C使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健康发展D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顺利发展(5)以下反映当今我国民族观的状况的是A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B党和政府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C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观对人们还有一定影响D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第一章 民族的一般特征一、单项选择(20 题)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12、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A1912 年 B1913 年 C1914 年 D1915 年2不同部落结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A物质关系和利益联系 B共同反抗外来侵略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3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心理认同4在民族六要素中,起精神纽带作用,具有相当稳定性、历史连续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是A共同心理认同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5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6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
13、侧重与民族的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7在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A土家族 B赫哲族 C基诺族 D畲族8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出自以下著作A 夏夷论 B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C 左传 D 三国志9不同民族成分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如何确定各自的民族成分A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 B双方协商并报有关部门确定 C由法院判决 D由公安机关认定 510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确认土家族的民族成份,中央确定了一批学者调查研究“土家”,其中一位著名的专家先后写成了湘西北的“土家” 与古代的巴人 、 访问湘西北“土家”报告
14、、 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的一个兄弟民族土家等文章,这位著名专家是A吴 文 藻 B潘光旦 C吴 泽 霖 D黄 现 璠11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音译,意思是A圣地 B优美的牧场 C青色的城 D日光城12京族主要分布在A 广东省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13基诺族主要分布在A云南省 B贵州省 C四川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14羌族主要分布在A甘肃省 B青海省 C西藏自治区 D四川省15门巴族主要分布在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云南省 D黑龙江省16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A浙江省 B安徽省 C福建省 D广东省17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
15、蒙古自治区18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A黑龙江省 B辽宁省 C吉林省 D山东省19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是A马尔康县 B康定县 C西昌市 D汶川县20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甘肃省 D青海省二、多项选择(10 题)1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2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3从斯大林民族定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容来看,它的显著特点是:A继承性和发展性 B科学性和完整性 C针对性和批判性 D唯物性和唯心性4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基本特征是A共同
16、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5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六大特征的理论具有以下特点A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 B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C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 D比较辩证,解释现实,促进融合6中国民族识别的必要性A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B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D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67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A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B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C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D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8国家关于集体性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主要规定有A一个村或
17、街道的相当一些户,集体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由地区(自治州、地市级)的民族工作部门审批B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的群众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由省、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C凡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必须具有作为某一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如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特点已经消失的,一般不再变更民族成分D只要集体上访,强烈要求更正就可以了9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安部门确认收养关系的) ,其民族成分如何确定A在满 18 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B满 18 周岁者由本人决定C年满 20 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
18、成分D由夫妻双方家族商定10我国民族识别必须坚持以下工作原则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B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D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三、判断对错(10 题, A 代表判断正确,B 代表判断错误)1民族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而宗教属于思想意识范畴。A2孙中山在 1924 年的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有五种力,即自然力、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A3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
19、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A4民族,只有民族,才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动力。B5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A6民族文化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A7古代民族是指存在于资本主义以前各社会发展阶段的,与现代民族相对而言的民族。包括奴隶社会的民族和封建社会的民族。A8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区别民族的明显的标志。民族风俗习惯随着时代发展也不断发展变化。A9共同心理认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对民族的存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的
20、精神纽带。A10民族的历史渊源主要是指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A7四、材料题(1 题,每题 5 小题)(1)受理个人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部门和手续A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 B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 C凭审批材料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D凭审批材料到国家民委办理手续(2)从以上材料可知,户籍管理部门为A民族工作部门 B民政工作部门 C 教育部门 D公安部门(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它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分由以下方式确定。A在年满 18 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 B年满 18 周岁者由本人确定C年满
21、 20 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D由民族工作部门确定(4)石首市桥南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兹有我绣林办事处槐树堤社区居委会方某、其子席某属于少数民族居民。 ”这份证明材料无效原因有A石首市桥南社区居委会不是当事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B违背了国家关于个人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基本规定C席某的父母不是少数民族,这份材料是假报告、假证明D席某已经年满 20 周岁(5)个人恢复、更改民族成分A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 56 个民族)为准B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分C个人的民族成分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D根据自己喜欢,可以选择任一民族成分五
22、、阅读分析题(1 题,每题 5 小题)1、以上材料说明我国A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B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C是一个全民信仰一种宗教的国家 D是一个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国家2、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主要包括A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C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83、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是指A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的行政、不得干预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B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婚姻、计划生育等等C国家政
23、权也不能被用来推行或禁止某种宗教D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4、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是指A我国宗教事务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控制,是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B我国的宗教团体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下,实行自治、自养、自传C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并不排斥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宗教组织或宗教人士进行交往D对出于宗教感情的外来援助、捐赠等只要不附带干涉我国内部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条件,宗教组织可以接受5、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是指A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B任何人都不应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C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
24、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D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第二章 民族发展的规律一、单项选择(20 题)1一般来说,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 B奴隶制社会末期 C封建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A经济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利益关系3氏族与民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A经济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利益关系4在民族发展中, “同源异流”现象属于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5在民族发展中, “异源同流”现象属于A民族组合 B
25、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6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A异源同流 B同源异流 C民族同化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早的常设的专门委员会是9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8民族聚居区是指A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B没有杂居或聚居着其它民族的地区C不能有汉族居住的地区 D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民族交错居住的地区9基诺族自称“基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基诺的意思是A尊敬舅舅的民族 B住在山上的人 C住在树林里的人 D本地人10裕固族主
26、要分布在A青海省 B甘肃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11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A贵州省 B云南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湖南省12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A西吉 B石嘴山 C贺兰 D银川13珞巴族主要分布在A云南省 B四川省 C西藏自治区 D贵州省14羌族主要分布在A四川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甘肃省15哈尼族主要分布在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广东省 C云南省 D贵州省16黎族同胞主要居住在A湖南省 B广东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海南省17德昂族主要分布在A云南省 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广东省18景颇族主要分布在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19阿昌族主要分布在A广东
27、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20独龙族主要分布在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二、多项选择(10 题)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民族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途径是A中国人式 B希腊人式 C罗马人式 D德意志人式2部落的二重性是A血缘关系 B地域关系 C人们共同体形式 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问题越来越多 B矛盾越来越尖锐 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 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4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跳跃式发展 D滞后式发展5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有1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出现 C产品交换的发展
28、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有A战争 B暴力冲突 C商品交换 D文化互动7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阶级斗争 D民族精神8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有A民族的经济发展 B民族的政治发展 C民族的文化发展 D民族的人口发展9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还有A民族属性 B民族结构 C民族素质 D民族关系10民族属性包括A民族自然属性 B民族社会属性 C民族生物属性 D民族血缘属性三、判断对错(10 题)1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B2在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时间上,先有民族后有国家。B3 “同源异流”属于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4从部落发展到民族,一
29、般经过了部落联盟阶段。A5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自然同化过程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中的一种进步现象。A6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A7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A8民族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A9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A10随着阶级的消亡和国家的消亡,各民族逐渐形成为一个共同整体的现象叫民族融合。A四、材料题(1 题,每题 5 小题)1 “纽约州好像是一个碾碎民族差别的大磨坊”说明这种民族同化是A自然同化 B强迫同化 C
30、民族歧视 D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2民族同化是A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B民族同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D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3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民族同化的主体是指同化别的民族的民族 B民族同化的客体是被同化的民族C同类化是指同化客体与同化主体的同类化,前者丧失民族特性同类化于后者,溶于后者。D民族同化“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就是民族融合。4民族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A是民族同化的两种类型。B两种类型的分界点在于是否使用强制手段C是否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同化的过程。11D自然同化是自愿选择的过程,强迫同化是自
31、然接受的历史现象。5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断列宁A赞同任何巩固民族主义的做法B赞同一切帮助消除民族差别、打破民族壁垒的做法。C赞同一切促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和促使各民族溶合的东西。D赞同民族的任何同化,只要它不是借助于暴力或特权进行的。五、阅读分析题(1 题,每题 5 小题)1民族融合是指A民族同化的过程 B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融合为一体。C必须经过长期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的融合。D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2这里所提到的民族融合实际上是A民族分化 B民族组合 C民族同化 D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3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区别在于A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32、B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C民族融合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D本文指的民族融合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4有关“民族融合”不正确的说法是A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B民族融合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C民族融合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D民族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5民族融合的特点是A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民族融合不是突变过程C民族融合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的一个过程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
33、辩证统一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一、单项选择题(10 题) )1社会主义时期是A.民族消亡的时期 B.民族同化的时期 C.民族融合的时期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2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12A.在不断增多 B.在逐渐减少 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 D.正在消失3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特点、民族差异A.长期存在的时期 B.迅速消失的时期 C.迅速扩大的时期 D.越来越多的时期4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A.增强 B.减弱 C.消失 D.淡化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A.增强 B.减弱 C.消失 D.淡化6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A增多 B减
34、少 C淡化 D没有7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A增强 B减弱 C消失 D没有8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原因A有毛泽东主席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C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市场经济的建立9第一次做出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表述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10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表述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的领导人是A江泽民 B胡锦涛 C温家宝 D回良玉二、多项选择题(10 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的途径有A.民族革命B.废除各民族内部旧的政治制度,即政治革命C.废
35、除各民族内部旧的经济制度,即经济革命D.原来处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各个民族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2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有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共同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和社会原因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D.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3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有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B.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13C.有利于民族自决 D.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是A民族长期存在的客观事
36、实B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C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D民族不平等的政策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表现领域有A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方面 B风俗习惯方面 C心理素质方面 D宗教信仰方面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有A产业结构 B生产方式 C生产力水平 D改革开放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差距长期存在的原因有A历史原因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C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D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8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反映了A社会发展规律B民族发展规律C社会主义的本质D各民族发展方向的多样化9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
37、客观要求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D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10国家关于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的安排有A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中央派小型代表团前往祝贺并发贺电B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新华社发消息C自治州、自治县的庆祝活动,中央或有关部门相应派代表前往祝贺并发贺电D大宴宾客,馈赠贵重礼品三、判断对错(10 题, A 代表判断正确,B 代表判断错误)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
38、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A2对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既不能忽视,也不能人为扩大,而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促进各民族发展进步。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A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A5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国情和民族地区的实际以及少数民族自身状况等,都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发展差距。A6毛泽东同志把“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看成“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A147邓小平认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 。A8
39、周恩来认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 。A9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 。A10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A四、材料题(1 题,每题 5 小题)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B平等C团结D互助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A不同于以往的新型的民族关系B是在我国各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形成的C劳动人民间的关系D平等、竞争、合作、繁荣3下列表述错误的观点有A和谐不是对平等、团结、互助的取代,而是对这些要素的补充和完善。B “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民族
40、关系上的必然要求。C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内容。D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并不需要完善和发展。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A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B在 2005 年 5 月 27 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C由胡锦涛提出D由温家宝提出5民族和谐是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综合反映B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核心要素。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需前提D党中央在把握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五、阅读分析题(1 题,每题 5 小题)1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重,难度大是由于15A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41、B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C民族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D民族地区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比较大2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和机遇是A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现阶段民族工作B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C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D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大,信心足,积极性高,社会氛围好3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需建立的长效机制有A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 B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C建立增加投入的长效机制 D建立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4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A关系到全国新农村建设全局,关系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42、展全局B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C才能尽快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发展差距D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5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图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B衣食不愁C城市化 D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第四章 民族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0 题)1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A.民族矛盾 B.民族的社会原因 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民族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 B.民族群体之
43、间的关系 C.民族整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D.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3阶级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A.文化差异 B.经济地位差异 C.政治地位差异 D.民族成份差异4民族关系中关键性问题是A. 民族利益 B. 民族权利 C.民族发展 D.民族文化5以下属于民族问题国际性表现的是A 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B 民族问题长期存在 C 经济全球化 D 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6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文化制度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7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发展 D社会发展8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于A民族问题太复杂 B民族问题
44、太敏感16C民族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首次揭示民族问题的内涵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10民族消亡A是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B是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前C与阶级和国家同时消亡D是不可能的二、多项选择题(10 题)1民族与国家的关联性表现在A.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B.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而存C.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民族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2、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A.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B.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C.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D.以不同民族成
45、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3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和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国际性 D. 重要性 4民族问题的内涵主要包括A. 民族自身发展问题 B.民族之间关系问题 C.民族与阶级的关系问题 D.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5民族与阶级的联系主要有A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 B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C要消灭民族压迫,首先必须消灭剥削制度 D要实现民族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6民族与阶级的区别是A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产生的基本原因不同B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C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广泛复杂D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
46、具有全民族的性质7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有A国家政权的性质 B社会制度的性质 C民族政策的性质 D民族差异8对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A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B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C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D民族问题关系到个人的荣与辱9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由于A国家能提供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B国家为民族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C国家为民族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机制 D国家与民族相伴而生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B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C在我国,民族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D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是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17三、判断对错(10 题, A 代表判断正确,B 代表判断错误)1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B2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A3国家和民族是在人类历史的同一时期产生的。A4 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A5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A6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A7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民族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A8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