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变法说课案,一、说教材,八年级人教版历史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戊戌变法,主要介绍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从准备、变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教材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本课与教材上一课洋务运动,下一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本课就是这条主线上重要环节之一。,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
2、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说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 式”新教学法理念,对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分组活动、创设情景、设疑辩论及创编歌谣等教学方法,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教学。,四、说学法,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
3、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组际辩论、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五、说教学构思,(一)导入新课(两个步骤)1让学生播报“今日新闻”,为课堂教学创设历史情景,并拉开历史擂台赛,增强学生的兴趣。2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检查小组课前探究的成果: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前社会形势。通过问题回答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一场以救国图存为目的
4、的维新变法运动,是必然的。,今日新闻,众说纷纭来述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前的社会形势。,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二)讲授新课,1895年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1898年6-9月 百日维新 推向高潮,1898年9月23日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录像,戊戌变法,1895年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康、梁宣传维新变法活动,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立观点,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技。即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5、”变法“兴民权”就会“大乱四起”。学西学,就会“扰民心智”。,学生活动,激进组:为康、梁创办一期中外纪闻报。 内容可包含国事新闻、时事评论,标语口号。,崛起组:为康有为起草一份奏折。内容可包含痛陈变法的重要性、起草改革方案。,戊戌变法,1895年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1898年6-9月 百日维新 推向高潮,录像,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千古公论,自
6、有后人评,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变法,1895年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1898年6-9月 百日维新 推向高潮,1898年9月21日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戊 戌 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谭嗣同殉难,变法期间: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临变之时: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时候: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
7、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留下的千古诗篇:,思考分析:,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快归于失败?有人说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杀掉荣禄,戊戌变法就能取得成功。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思想认识,但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任何政治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都是不行的。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三)课堂小结,1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用抓住本课关键词的方法,来创编历史歌谣,或者直接用歌谣进行小结。2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为本课进行板书设计,可以选取最佳的用展示仪展示,突出本课的基本线索。3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概述全文。,(四)课外延伸,1课下讨论:你认为政变发生时,谭嗣同走与不走,何者为宜?2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康有为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