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事之秋话保健.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403541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事之秋话保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事之秋话保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事之秋话保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多事之秋话保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多事之秋话保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多事之秋话保健秋天是飘洒的,她给了我们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时节;秋天是富足的,她给了我们一个金色的丰收季节;秋天又是清爽而迷人的,她总是充满着雅致的诗意然而,在美丽秋色的背后,一个个潜在的威胁正影响着您的健康,如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症状,就让我们在这个多事之秋,好好照顾自己,多学习一些秋季养生与保健的知识吧。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 这

2、一原则,而“收养”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这是从总的原则上讲,具体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起居、饮食、运动、精神等具体问题上,又怎样去保养呢?(一) 起居保健起居保健在秋天显得特别重要,主要是秋天的气候变化太大,早秋以热、湿为主;中秋前后较长一段时间又以燥为主;而到了深秋、晚秋,却又以凉、寒为主。因此,人们在睡眠、穿衣、护肤、居住等起居的各个方面,都要提高警惕,注意养生。1、穿衣保健薄衣御寒从秋习之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 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 。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 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3、。近些年,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正值) 。这就很容易解释 “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就容易受寒致病。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心脑血管病。古人云:

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 “薄衣御寒” 也不能过头。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 “薄衣御寒” 更应该慎重一点。2、护肤保健干燥秋季做个水样美人秋天,我们的肌肤明显干燥,再加上室内外、早晚间温差的变化大,肌肤再次遭受考验,此季需要小心呵护您的皮肤,尤其注意保湿。因为秋季的冷风,如同抽水机一样,会毫不留情地吹走皮肤内的水分。室内的暖气、空调、火炉等供暖设备所输送的暖风,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娇嫩的皮肤靠水。一个人一天应喝水68杯,并在白天按时间段均匀饮用,不应该在感到口渴时才一口气喝23杯。正确的补水方法是,无论渴不渴都应平均每两小时喝一杯水(晚上睡眠的8小时除外)

5、。其二,还应选择适合的美容护肤品。这个季节,油性皮肤的人应选择一些植物油脂类产品,而中干性皮肤的人则应选择一些动物油脂类产品。这一类产品主要适于秋、冬季节使用。而皮肤一旦感到干燥,就表明皮肤已经老化,因此单一性的保湿是不够的,还要用一些含有 VE、VC、动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护肤品以修复皮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使老化皮肤得到滋润。玛丽艳滋润套装,温和配方,富含植物养分,可深层清洁肌肤,补充肌肤所需水分和营养,促进肌肤细胞更新,延缓肌肤衰老的过程,让肌肤恢复柔嫩、润滑,富有弹性、光泽。同时,玛丽艳维 E 润手霜、维 E 身体保湿乳,助您在这个干燥的秋季做个水样美人。3、睡眠保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

6、帝内经里提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要早一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在睡眠的卧向上,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观点,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原因是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二) 饮食调养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为人体最适宜进补季节。秋季出现“秋燥”症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平补之品,酌情选择饮食。1、饮食结构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要“少辛增酸”秋天气候干燥,燥盛则消耗津液,应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甘蔗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老年人还可多食米粥

7、来益胃生津,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防止耗伤阴血津液而加重口唇干燥的感觉。秋季各种瓜果丰收之时,多食水果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果品对健康大有益处,还可预防“秋燥”的产生,但秋季气候渐冷,瓜果也不宜多食,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秋天鱼类、肉类、蛋类食品也比较丰富,人们选择食品的范围扩大了,这时在膳食调配方面要注意摄取食品的平衡,注意主、副食的搭配及荤、素食品的搭配,要符合均衡营养的原则。2、酌情选食 应以平补清补为主老年人秋季饮食应以平补、清补为主,选择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山药、莲子等,有助于增强人体体质,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

8、人,宜多吃一些梨或萝卜、银耳、百合,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少食辛辣之物,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也可在秋季每日喝一杯蜜茶,有助于润肺止咳,达到秋季防病目的。总之,秋季是老年人滋补食疗的好季节,也是健康人进行食补的好季节。通过食补可使人保持健康长寿,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三) 运动保健秋季气候宜人,正是健身的好时机。对初练者来说,机体很容易适应,也易养成锻炼的好习惯。1、登山锻炼郊游登山活动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特别是久居闹市的人,秋日郊游登山,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安抚作用。秋季气温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热,但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

9、而递减,加之秋季早晚温差大,秋日登高,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2、慢跑锻炼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秋高气爽正是走

10、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此外,秋季适合的运动项目还包括: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和各种球类运动等。但我们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防运动拉伤。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

11、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四)精神调养秋三月,秋风萧瑟,万物凋零,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 ”、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这是我国文学名著

12、红楼梦中的诗句。的确,秋风、秋雨常令人顿生秋愁,有趣的是,这个“愁”字竟是由“秋”和“心”相叠而成。那么,秋风秋雨为何愁煞人呢?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怎样防止秋愁呢?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

13、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以消除抑郁情绪。第三,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此外,当然还要保持善良的心态,因为心存善良的人,会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其次,要有宽容的心态,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第三,要有乐观和淡泊的心态,一颗平常心,让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远离自己,保持神志安宁,收神敛气。诗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有此乐观豁达的心境,可缓解“ 天昏昏兮人郁郁”的景象,谈何秋愁不去呢?在这个美丽的秋季,让我们关注养生、关爱健康,共赏秋叶缤纷、秋月皎洁,西风又拂盈盈菊,挪金弄玉香芬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