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6401802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经济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解决危机和提出新的危机的过程,随着危机的解决,科学的划界不断深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已逐渐显示出其内部的紧张和危机,突出问题则是文化并不能被仅当作“非正式规则”而纳入制度分析的框架。分析表明,只有继续对制度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新的划界,才能够解决这一危机。划界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对文化进行经济学分析成为可能,或者说,将理性选择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文化现象。尽管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做了努力,但文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极大地阻碍了研究的进展。本文的研究首先要认清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其次要把明确价值观体系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即认为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2、无非是一系列价值观集合形成的观念拓扑集。之后,针对价值观体系主导的文化的特征,分析文化的结构化的可供标准化分析的结构定义。1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概念的澄清本身就是理论的展开。对于文化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不仅需要将其与其他概念区别开来,而且需要深入把握它的内在特征。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首先需抽象和分析出文化的本质,再将其与制度、知识以及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划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等。对于文化的概念,RuskinJ.(1871) 认为文化是生活的自我实现,池上(1998) 还认为文化是提高互相学习的状态或气氛。国际文化经济学会会长 T

3、hrosbyD.(1998)认为文化包括两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文化产业,第二种涵义是社会价值,也就是超越时代并流传给后代人的有形或无形资产。这些认识,充分尊重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的本质,分析文化,需要从文化的最基本的层面进行考察,需要从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已有成果中进行挖掘。理解文化一词的含义,其最初的困难之一就在于从评价的角度使用它的习惯。从一般的使用情况来看,说到一个人有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识文断字,举止文雅,也许对艺术或音乐还颇有造诣。这种评价式的定义意味着一种优越,文化不再是一个中性的名词,但如果应用于一个群体,或者一个整体的民族时,其意

4、义就有所不同了。文化与人类学家认为,一个群体或民族的生活方式才是他们那的文化,文化被定义为生活方式的总和。2历史上,突厥、蒙古等民族在马背上的生活方式奠定了他们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他们的骁勇好战和剽悍的性格也无疑是这一生活方式的结果;而汉族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该民族几千年的“小农”文化特质的基础,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这里,我们说,每个民族由于其民族形成必然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环境差异,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民间在比较我国南北方文化差异的时候,有“南方小农北方匪” 1一说,并不是在对两种文化做优劣比较,仅仅是指出南方生活方式的精致与北方的豪爽。这种个体活动的总和所形成的生活范

5、围就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称之为文化的基本现象。用生活方式这一外在的现象来定义文化一定会引致争议。一定会有人问,我们有什么权利从这种仅仅是外在的差异就能判断不同的文化呢?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一旦各个民族或群体在衣食住等基本需求方面出现了明显差异,那么,在信仰和观念上也同样会存在差异,其差异之大,其形式之独特,使人们只能将这些群体的全部生活综合体看作是富有特色的文化。实际上,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和观念的总和与实体。本质上,它们就是文化的决定特征,根据这些特征,人们才能按照具体情况断定这些文化是否相同。 2对人类历史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革命性历史变迁的考察不难发现,在文化综合体中,正是那推

6、动一个民族,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他们的发展观念与信念的核心才形成了骨干,至少也构成了统一的因素。而一旦在住房、饮食这类日常和外部事务中发现了尖锐的对立,就一定会在信仰、社交方式、理想、道德观念以及对任何事物采取的态度中发现同样尖锐的对立,甚至是更加尖锐的对立。一个没有争议的命题是:文化属于人类群体的事物。为此,我们必须确定群体的界限,或者说,我们在研究中要明确采取的群体单位。如果不以个人而以个人的集合作为文化的单位,那么我们必须要明确界定这个单位的边界。早期,人类学家以部落为单位来研究文化,社会学家则往往更喜欢采用家庭为分析单元。没有争议的是,关于群体的标志,地理条件或者说自然环境被认为是研究

7、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主张,就其客观含义而言,自然乃是文化的决定因素。但无论部落或者民族等群体的概念赖以形成的基本事实及其显著特征都是政治与经济统一体,语言的一致性和地理的连续性。2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经济学分析文化,可以考虑三个层次的文化分析,即个人、家庭和区域群体或民族群体。个人的文化根植于后两者之后,有着天然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正是其中的特殊性构成了每个人各异的价值判断和发展路径。对于群体文1 这里的南方指的是淮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中部与东部地区,北方指的是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区域。2 美克拉克威斯勒著, 人与文化 ,商务印书馆,2004,p7。3化,有许多方法可以来确定,但所有的方法都

8、意味着相同的内容:无非就是部落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的总和 3。这也就印证了用生活方式来定义文化的方法。经济学角度对文化的内涵界定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也就是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具体来说,文化就是特定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values)代表着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价值观体系通过人们赋予自由、快乐、自尊、诚实、服从、公平等挂念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而形成层级(斯蒂芬P罗宾斯,1997,第 175 页)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然后才会深入发现各自文化内涵的差异,包括信仰、观念、价值取向等价值观体系

9、的核心内容。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逻辑。然而事实的逻辑关系可能是一个相反的方向。正是由于价值观体系这一基本要素的不同,才导致了整个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些生活方式的总和中,价值观体系构成了一个群体的根本的信仰基础,包含对利益的判断,风险的认识,行为的取向,事物的审美,选择的标准,饮食的偏好等等。它不仅仅是人们对待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目标的态度,而且也是人类命运的真正推动者与塑造者的信念。这种信念,也常常被称为宗教。比如,我们相信通过教育能够达到任何目的,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一种宗教。当然,当宗教被与特定的神话联系起来之后,我们使用这个名词就需要特别地谨慎,我们一般使用信仰或者信念以及价值观等名词进行相应

10、的描述。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因素构成了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追求发明和发现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信仰或信念)创造了机械发明下的特殊文化,形成了以创造观念为基础的巨大综合体。这就是美国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价值观体系所产生的社会结果,同时也造就了美国相应的工业生活方式的总和。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价值观体系先行变化,文化是超越个人的,一个人完全有可能从一种文化形态转移到另一种形态,而不用改变他的基本人性或者丧失任何个性感觉 4。这就是为什么移民能够通过对新环境价值观的认同而适应,而不改变价值观的话,就会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出现格格不入的尴尬。将文化表述为价值观体系认为,任

11、何一个文化都是由多种“价值取向”或“价值判断” (或者直接称之为价值观)组成的,从心理学来看,价值观是一种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每一个价值观都是由人们对某一方面的“价值判断”或“意义”思考所构成,3 美克拉克威斯勒著, 人与文化 ,商务印书馆,2004,p47。4 美克拉克威斯勒著, 人与文化 ,商务印书馆,2004,p16。4这些“价值取向”或“价值判断”的总和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对于个人来讲,这个价值观体系构成了他行为选择的基础;对于一个家庭来讲,这种价值观体系形成了家庭的处世方式;而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体系则决定了该群体生活的总和。例如,中国

12、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在调查企业家价值取向时就设置了一般价值观(包括品格、工作成就、法治、个人与社会关系、金钱与权力等) 、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价值观、企业经营发展的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如果将任一方面的价值观用集合 Ai 表示,则特定的多方面价值观组成的文化集合(价值观体系)则可表示为 A=A1,A2,Ai,图示如下:图 1 多方面价值观组成的文化集合需要说明的是,各价值判断集合之间可能会相互交叉,但并非全部一致,只有在涉及到具体事件的评价时,才会应用相关价值判断。例如,当见到一种新的食物时,一个人既要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又要考虑到食物的宗教方面的禁忌与规定;或者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要评价食用

13、这一食物是否损害了环境;一个民族主义者则考虑此食物的产地是国货还是外国货。这些各方面价值判断集合的交集,最终形成了个体对这一新食物的评价和行为。3价值观体系的结构观念的范畴是如此的复杂,从而使得众多分析者望而却步。制度学派在进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标准化分析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无情的问题。目前,分析者借助传统的数理经济学分析框架,来分析制度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从来没有人认为已经找到了适合制度分析的框架或工具。价值观体系同样是观念范畴的分析对象,而且比制度更为复杂。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适合价值观体系的分析方法,一定会对所有观念范畴的分析领域有所贡献。为了分析价值观体系,首先必须要对构成

14、价值观体系的要素进行分析。我们把构成价值观体系的要素称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一般可以被表示为陈述性语句,例如“应该吃有营养的食物” 、 “小学生应该尊重老师” 、 “做生意要诚实”等等。如果将 P(x)定义为称述句。则包含这一元素的价值判断的集合可以用逻辑符号表达为:A=x XP(x) 。A1A2 Ai5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便是,能否认为,价值判断的集合就是价值观体系呢?从现有的对价值观体系的分析来看,价值观体系可能更为复杂,应该不仅仅是价值判断的简单集合,应该是一种更为精妙的组合结构。其精妙表现在价值判断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的总和也总是不断变化的。假定一个群体的价值判断的总和构成了这个

15、群体的价值判断的大集合,那么,并不是每个人的价值判断的集合都和这个大集合相等,甚至可以说一定不等。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集合应该是这个大集合的一个子集。那么,每个人的价值判断的集合就应该由群体的价值判断集合的子集簇(称为幂集)中的元素。我们把这类结构称为拓扑结构。显然,利用拓扑结构来定义价值观体系比粗糙的集合来得更合适。如果用这个拓扑结构来分析一个群体,同样适用。在以群体为单位的分析中,要认清一个群体价值取向的特殊性就必然要涉及不同群体的比较。为此,我们要把这个群体的价值判断的集合放到一个更大的外延中考察。我们把需要比较的所有群体的价值判断视作一个大集合,那么,某一群体价值判断的集合就是这个更大外延

16、集合的幂集中的元素。一个精妙的拓扑结构就这样被构造出来了。为了分析的方便,这里仅考察“群体中的个人”这一情况。利用这个分析对象,来探索文化价值观体系拓扑结构的标准化定义。在一个集合上定义拓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自从 1914 年 Housdorff 用邻域系确定拓扑以来,现在已经有多种方法来定义拓扑,包括开集族、闭集族、闭包运算、收敛类等方法均可用来定义拓扑。我们这里采用由 Alexandroff 与 Hopf 始创的开集族建立拓扑的方法,来定义拓扑空间,这种办法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办法。定义 1:在一个群体中,设 X 为非空集合,表示这一群体中所有价值判断的集合;J 2 X 为 X 的一个子集

17、族,若 J 满足1)X,J;2)当 JJ 时, ;JU3)当 U1,U nJ 时, ,niJ1我们称 J 为 X 上的一个拓扑结构或拓扑。集合 X 与它的一个拓扑结构 J 组成的偶(X,J)称为拓扑空间或空间,X 中的元素称为点,J 中的元素称为(X,J )的开集,在不致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记(X,J )为 X。由定义可见,所谓给集合 X 以一个拓扑,就是规定其中某些子集为开集,使之满足条件 1)3) ,因此可以想象,在一个集合 X 上,可以给出的拓扑结6构,一般来说不是唯一的,而拓扑空间显然时比集合更为精细的一种结构。如果将价值观体系纳入这一体系是合理的,我们就显然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

18、特别是 1930 年左右近代关于群的思想进入拓扑学,组合拓扑学变为现在的代数拓扑,1940 年左右,以 Whitney 对微分流形的研究为标志产生微分拓扑子后,拓扑学的分析能力得到巨大的发展。为了考察拓扑学的定义是否适合价值判断的集合和价值观体系的分析,我们逐一分析定义 1。J 作为子集族,可以理解为群体中个人的价值判断集合,个人价值判断的集合显然是的群体价值判断集合 X 子集;也可以理解为群体内某一小团体的价值判断集合,当这个团体与群体的外延重合时,这个子集就是 X自身。作为价值判断集合的价值观体系,有可能规定一个包含全集与空集的组合,就是这里的 J。第一个条件可以得到满足。考虑第二个条件是

19、否能够被满足则要构造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原先的群体的子集,这个团体的价值判断总和就是集合 J。从这个团体中,总能找到一部分个体,这部分个体(或者全部)的价值判断的总和将与这个团体的价值判断的总和相等。总能找到一部分个体的并集,使之等于全集,这是我们都能接受的事实。对于人的价值判断来说,人与人之间总有重叠的,也总有不同的,恐怕这个部分会是全部了。考虑一种极端情况,只有全部个体的并集才等于全集,而个体之间的并集又都为空集,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判断没有重叠的地方,这在数学上称为划分,从文化价值观上则称为文化价值观的孤立。如果要考察个体之间价值判断交集的情况呢?这个交集中价值判断的元素必然也是总体

20、的价值判断的元素,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正是构造拓扑结构的第三个条件。如果出现上文中所说的极端情况,这个交集是空集呢?没有关系,我们在构造 J 的时候,将空集和全集都视作它的元素了。数学的妙处在于能够将复杂的事物抽象化,从而分析其本质上的关系。当我们接受上述三个条件的时候,我们也就接受了用拓扑来定义文化价值观体系(价值判断的集合) 。在以后的分析中,直接利用这一工具来表述,显然要简洁得多。4价值观体系结构的性质采用拓扑学的方法来定义价值观体系,目的在于能够运用分析拓扑结构的方法来分析文化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体系作为一个拓扑结构,有着一些引人注目的优良性质。定义 2:设 X,令 JIX, ,则 JI为

21、 X 上的拓扑,称为 X 的密集拓扑,又令 Jd=2X,则也是 X 的一个拓扑,称为 X 的离散拓扑。易见,对于 X7上的任意一个拓扑 J,作为的子集,总有JIJJ d从这个意义上说,J I是最粗或者最弱的拓扑,而 Jd是最细,最强的拓扑。文化价值观体系作为拓扑的结构,也同样具有粗细强弱之分。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东西方文化的分流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之天人合一的背景之下,每个人所知道和接触的事情总是全面的,因而每个人的思维的对象也就更接近于社会总的思维对象。因此,在这样的群体中,所需要考察的拓扑应该是更接近于更粗的拓扑形态的,或者说是比较弱的。而沿着西方科学发展历程来看,人类思维的分工越来

22、越明显,人之人之间思维的交集也越来越小,如此构成的拓扑应该是越来越细的,或者说是越来越强的。越细越强的拓扑,分析的困难也就越大。在目前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每个人的思维对象的交集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对价值观体系拓扑结构的分析也必然需要更精细的结构化构造。在现实世界的分析中,我们很难遇到的人们的价值观体系总是很复杂的,每个人的价值判断的总体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分析的对象也总是更接近最细最强的拓扑的情形。可以给予定论的是,价值观体系的拓扑往往是比较强的。当然,这也和我们的考察对象相匹配的。当我们考察古代世界的亚里士多德至于那个时代德拓扑的话,这个拓扑显然就是比较粗的;而如果要考察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的

23、话,则显然会是一个较细较强的拓扑情形。定义 3:设(X,J)为拓扑空间,BJ,若对于任意 UJ,存在 BB,使得,BU则称 B 为拓扑 J 的一个基或集 X 的一个拓扑基,为了叙述的方便,集合 X的拓扑 J 的基也称为拓扑空间(X,J)的一个基。换言之, BJ 是 X 的拓扑基,当且仅当对 X 的任意开集 U 以及 xU,存在 BB ,使得 xBU。价值观体系的基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从我们的考察对象中抽出一部分个体,这些个体中一部分(或全部)的价值判断的总和(并集)总能和这些个体中某一个体的价值判断集合相等,那么就说我们所选出来的这部分个体为整个拓扑的基。假如有一群人,这群人中总能找到一个人

24、,这个人的价值判断总和是其他一部分人(可以是某一个或者全部)的价值判断的总和,这群人就可以被当作一个“基” ,作为考察目标总体的参照系。正如解方城可以借助“基本解”来推断“一般解”一样,有了“基”的概念,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就可以缩8小考察的范围,从这个基来考察一般的情形了。这是价值观体系便于分析的最重要的结构化特征。定义 4:如果映射 f:XY 是一一对应映射(双射) ,并且连续,若其逆映射 f1 : YX 也连续的话,则称 f 为同胚映射,简称同胚。空间 X,Y 之间如果存在一个同胚映射,则称 X 与 Y 同胚,记作 XY 。如同代数学中的同构,同胚的空间在点集拓扑学中看起来是没有区别的,因为

25、凡是由拓扑空间的定义所演绎出来的概念,如开集、闭集、闭包、邻域等等,均可在同胚之下一一对应。只有在更深的层次中,引入一个空间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位置等概念,使用度量、可微性等概念时,才会看出同胚空间的区别,那是代数拓扑和微分拓扑的任务。正如人们的价值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总和是由其所遇到的事情的种类相匹配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此人所认知的事物的总和与其价值判断总和这两个集合(空间)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人对事物的认知在时空上联系的,因而这两个空间也可以被认为是连续的。假定存在另一个体,他们具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认知过程,那么便可以说,两者的价值价值观体系空间是同胚的。同胚不是相等,当我们说两个空

26、间相等时,并不是说两个人的价值判断空间完全一样,仅仅是指他们的取向是一致的。比如,两个人的价值判断空间可能都包含一个相似的概念,即“喜欢冒险” ,但两者的强度可能存在差异。正如几何学中“相似图形”的概念,形状是一样的,但大小不同。同胚也正是指的这种情形。我们在考察价值观体系拓扑结构的时候,把同胚的空间视为相等是由于他们是属于相同或相似价值观类型的,而出现对行为影响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差异,这种差异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被纳入研究框架,需要代数拓扑和微分拓扑的结构化的支持。有了粗细的判断以及拓扑基和同胚的概念之后,价值观体系的拓扑结构也就具备了基本的分析基础。我们可以将价值观体系结构

27、化,利用拓扑粗细和同胚空间的概念来比较这个结构,并找出分析这个结构的基本元素“拓扑基” 。这样一个精心构造的结构显然比集合更为精细。在对价值观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对这个分析结构进行扩展,分析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大文化的概念,考察人们生活方式的总和。人们的价值观与其生活行为方式存在一个对应(映射)的关系,这就完全有可能利用代数学的知识来考察拓扑了,引入代数拓扑来考察文化价值观体系的拓扑也就大有可为。5总结对经济增长的解释随着时间推移而扩展,古典经济学从劳动和资本的两个9维度解释生产力的源泉,新古典的分析中纳入了技术贡献,近年来的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将制度引入经济增长的解释。然而这些理论

28、都必然得到一个从来都没有被事实证明的结论:各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是收敛的。不同经济体之间可以进行资本流动,制度学习,但文化的渗透和改变将是困难的。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各经济体之间的增长不会收敛。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体系是一系列价值判断的集合,这个集合是复杂的。而且,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是隐性的,只有遇到事件需要做出判断时,才会显示出。例如,当遇到一个儿童落水时,一个人才会启动“助人为乐”的价值观认知模式。人们的价值判断空间可以构造一个便于分析的拓扑结构。拓扑具有一系列良好的性质,从而便于分析文化价值观

29、体系。我们利用拓扑粗细和同胚空间的概念来比较这个结构,利用这个结构的基本元素“拓扑基”来推断拓扑结构的一般情形。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其生活方式的总和存在一个对应关系,建立两者的映射关系之后,也就可以引入代数学的办法来分析文化价值观体系的拓扑结构了。进一步的研究在于深入考察价值观体系拓扑结构的性质,找到衡量和比较这个结构的更为系统的概念体系,分析文化传播和价值观体系构建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并通过价值观空间与行为空间的对应关系,构建映射关系,引入代数学的办法来研究文化价值观体系的拓扑结构。参考文献:1、Barth, Frederick.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30、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1969.2、Edward Walter. The Immorality of Limiting Growth.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1.3、Julian L. Simon. The Ultimate Resource. Pri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1.4、Julieta Otero De Garza Tahapary, M.A

31、. 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Latin America.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UMI.20005、Richard L. Brikman. Cultural Economics. Portland, Ore. : Hapi Press, 1981.6、Samuel Florman. Blaming Technolog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1.7、Steward, Julian H. Theory of culture

32、change.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0Urbana. 1963.8、高波、张志鹏,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个文献述评,江海学刊,2004 年 1 月9、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约束与企业文化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4 年 3月10、 “文化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对策,参考消息 2002 年 1 月 8 日11、 有关文化和经济的随想四则,北望经济学园(http:/),2002年 7 月 9 日12、 美 克拉克 威斯勒著,人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4 年13、 鲍洪俊,文化视角看浙江,人民日报,2002 年 1 月 16 日第五版。14、

33、 许群、费栋,浙江经济是种文化现象,新华社杭州 2002 年 6 月 5 日电。15、 林金坤编,拓扑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1998 年16、 苏步青著,拓扑学初步,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 年17、 杨鼎文编著,代数拓扑基础,科学出版社 1992 年18、 (德 )库尔特 勒温著,拓扑心理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孙建波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210093)摘 要:不同经济体之间可以进行资本流动,制度学习,但文化的渗透和改变将是困难的。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各经济体之间的增长不会收敛。本文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其实质和核

34、心是价值观体系,这一价值观体系是由多方面的价值判断的集合组成,它是开放的且不断扩展。群体价值观体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群体组成一个拓扑结构,符合拓扑空间的基本要求。人们依据特定价值观集合的回报与成本做出选择,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选择存在一个对应的关系,形成了两个空间的映射。本文进一步应用了拓扑数学工具对文化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做了简要讨论,提出了可能的文化经济学研究思路。关键词:文化 理性选择 价值观体系 拓扑JEL 分类号:C60,D71,Z10Culture Values in Economy Choice: Conception and StructureSun Jianbo 感谢刘志彪教授和张志鹏博

35、士的有益启发和无私帮助,当然文责自负。11(Economics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210093)Abstract: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constringency is absurd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 Culture is the summation of life styles, whose essential core is culture values system. Values system, which is open and thriving, is

36、 a set filled by many kinds of value judgment. The Values summation of an group and the given group can be considered as a topology structure, because it meets all structure requirements of topology. People decide to do selections between income and cost according to a given values system. The one t

37、o o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values system and action selections informs a mapping between two spaces. The mapping link is the foundation for algebra analys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opologic structure and algebraic characters, and discusses the conceivable structural research ways of culture economics.Key words: Culture, Rational Selection, Values System, Topology.JEL Classification:C60, D71,Z10作者简介:姓名:孙建波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 年 8 月 16 日民族:汉籍贯:江苏省灌云县工作单位(学位、职务、职称):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文化经济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大学陶园 2 幢 505邮政编码:210093联系电话:13921426811, 13382082159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