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o 性能特点:1. 药性多 辛苦而偏寒凉 ,辛以发散,凉可祛热;2.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2发散风热药3发散风热药o 适应范围:1.主要适用于 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2.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4薄荷 新修本草 来源 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5薄荷 新修本草 o 【 药性
2、】 辛,凉。归肺、肝经。6【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疏散 风热 、清利 头 目 外感 风热证 ; 风热头 痛、目赤多泪利咽透疹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之证;风疹瘙痒。 疏肝行气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辟 秽 气 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71. 与荆芥、桑叶、菊花配伍,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与紫苏、羌活等同用,用治风寒感冒、身不出汗。2. 配合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用于咽喉红肿疼 痛;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3. 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用于麻疹透发不畅。4. 与藿香、连翘、白豆蔻等配伍,治疗 暑邪内郁证。薄荷 之配伍8o 薄荷油 系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过水蒸气蒸馏,再冷
3、冻,经加工得到的挥发油,形状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存放日久,色渐变深。o 薄荷脑 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性状为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o 二者均为芳香药、驱风药,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往往使用。使用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疼痛。薄荷 之加工品9o 【 用法用量 】 煎服, 3 6g;不宜久煎, 宜后下。o 【 使用注意 】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薄荷 新修本草 10【 处方用名 】o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o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薄荷
4、新修本草 11牛蒡子 名医别录 o 来源 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12牛蒡子o 药性特点: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13【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疏散 风热宣肺祛痰外感 风热 ,温病初起(伴 咽喉肿痛 、咳嗽有痰)透疹 麻疹透发不畅;风热疹痒 利咽解毒消 肿热毒痈肿;咽痛;痄腮;喉痹14牛蒡子 之配伍o 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 透发 与 清泄 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 能升浮能沉降o 本品 透发 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 与薄荷同用 ,始能收透发之效。o 清泄热毒 的作用,则较显著
5、,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 常与银花、连翘等配伍。15牛蒡子o 【 用法用量 】 煎服, 6 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o 【 使用注意 】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o 【 处方用名 】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16牛蒡子 【 方剂举例 】牛蒡汤 证治准绳 :o 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o 治咽喉肿痛、丹毒。17蝉蜕 名医别录 o 来源 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18【 药性 】o 甘,寒。o 归肺、肝经。蝉蜕
6、 名医别录 19【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疏散 风热利咽开音 外感 风热 , 温病初起,咽痛喑哑透疹止痒 麻疹透发不畅;风热疹痒 明目退翳 风热目赤或翳膜遮睛 熄 风 止 痉 肝经风热、小儿惊哭;破伤风 20o 1.配合薄荷,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o 2.与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治疗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和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治音哑,取其宣肺开音之功。o 3.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治疗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o 4.蝉蜕 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 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
7、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蝉蜕 之配伍21蝉蜕o 【 用法用量 】 煎服, 3 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o 【 使用注意 】 名医别录 有 “主妇人生子不下 ”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o 【 处方用名 】 蝉蜕、蝉退、蝉衣、净蝉衣(均洗净、生用。)22薄荷、牛蒡子、蝉蜕之比较o 相同点: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o 同中之异: 1、疏散之力,薄荷 牛蒡子 蝉蜕2、透疹之功,蝉蜕 薄荷 牛蒡子3、利咽之效,牛蒡子 薄荷 蝉蜕o 不同点:薄荷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肝热目疾及肝气郁结证;牛蒡子宣肺祛痰、解毒通便,治肺热咳嗽痰多及便秘;蝉蜕开音、退翳、止痉,治翳膜遮睛
8、及惊风抽搐。23桑叶 本经 o 来源 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叶。o (初霜后采收) 24药性o 【 性味归经 】 甘、苦,寒。归肺、肝经。25【 功效主治 】 (以清润为特点 )功效 主治疏散 风热 外感 风热 ,温病初起清肺 润 燥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平肝明目 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眩晕 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 26桑叶 之配伍 o 1.配菊花、夏枯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火上攻、肝阳上亢。o 2.配杏仁:清肺润燥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右脉数大者。27桑叶o 【 用法用量 】 煎服, 5 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o 【 处方用名 】 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28桑叶 方剂举例 桑菊饮 温病条辨 :o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o 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畅等。29菊花 本经 o 来源 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30药性o 【 性味归经 】 o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