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39268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9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目 录第一章 综述 .2第一节 规划背景 .2第二节 规划范围与规模 .2第三节 规划层次 .2第二章 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划依据 .3第一节 规划依据 .3第三章 规划区现状条件分析 .4第一节 区位条件 .4第二节 用地条件 .4第三节 现状发展优势分析 .4第四节 影响发展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4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目标 .6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6第二节 规划原则 .6第三节 规划目标 .6第五章 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 .7第一节 社区规模调整 .7第二节 人口容量预测 .8第三节 社区划分与人口分配 .8第四节

2、 社区规划内容 .9第五节 社区改造 .10第六节 社会生活 .10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 .11第一节 明城规划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 .11第二节 功能分区与组织 .12第三节 改善土地使用状况的主要规划措施 .13第四节 各类用地布局 .14第四节 规划用地平衡表 .18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20第一节 交通组织策略 .20第二节 道路网系统规划 .202第三节 交通设施 .21第四节 道路竖向 .22第八章 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22第一节 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二节 环卫设施 .23第九章 防灾规划 .24第一节 消防规划 .24第二节 防震规划 .24第十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2

3、5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 .25第二节 景观风貌规划 .25第三节 水域及旅游线路规划 .28第十一章 古城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更新规划 .30第一节 古城保护更新规划设计的原则 .30第二节 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更新层次 .30第三节 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更新要点 .31第四节 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与更新 .32第十二章 古城保护、修整、利用和展示的规划 .35第一节 规划的基本理念 .35第二节 规划准备采取的主要整饬保护对策 .35第三节 规划的主要工作方法 .35第四节 修整、利用和展示的运作模式 .36第五节 修整、利用和展示的方式 .37第六节 传统街区格局的完整保护 .37第七节 建筑保护与

4、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38第十三章 建设开发控制 .40第一节 开发强度 .40第二节 高度控制 .40第三节 后退红线 .41第四节 建筑形体与色彩 .41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第十四章 地块控制规划 .42第一节 明城土地开发方式的特点 .42第二节 .433第三节 地块划分 .44第四节 指标体系的确定 .44第五节 定量控制 .45第六节 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45第七节 用地建筑适建性 .46第十五章 建筑间距、限高与后退红线控制 .47第一节 建筑间距 .47第二节 建筑高度控制 .47第三节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控制 .48第十六章 明城建筑色彩控制要求 .48第十七章 市政

5、工程规划 .52第一节 给水工程 .52第二节 排水工程 .53第三节 电力电信工程 .54第五节 燃气工程 .56第六节 热力工程 .56第七节 管线综合 .57第十四章 城市设计导引 .59第一节 城市设计整体框架 .59第二节 城市设计导则 .60第三节 城市设计控制准则 .63第四节 整体设计 .64第五节 街道设施 .64第六节 夜景照明 .65第七节 标识系统与广告 .66第八节 无障碍设计 .67第十八章 建设时序 .67第一节 规划实施周期 .67第二节 规划项目安排 .67第十九章 投入产出分析 .67第一节 拆迁整治规模 .67第二节 投入匡算 .68第三节 土地产出分析

6、.69第二十章 规划管理技术 .704第一节 地块变更界定 .70第二节 地块变更管理 .71第三节 奖励和惩罚 .72第二十一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73第一节 完善实施规划的必要管理机制 .73第二节 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良好衔接 .74第三节 严格控制用地指标 .74第四节 政府引导,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75第五节 实施明城保护与整治规划的政策建议 .75结语 .76附录名词解释 .765第一章 综述第一节 规划背景大名明代古城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明代建城之处的道路框架保存完好,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工程实践开展的如火如荼,迫切需要在

7、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明城的保护更新建设,维护并延续明城的历史文化风貌特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保护和整治提供控制性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为此,大名县政府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本次规划。第二节 规划范围与规模控制范围为:南以南关回民村为邻,西以府西街为界,北以大名府路为界,东以府东路为界,总面积 1.56 平方公里,居住总户数 4356 户,居住总人口 16324 人。第三节 规划层次在此范围内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即重点历史遗存保护、遗址恢复建设控制区;风貌保护改造地段;风貌协调整饬区(古城墙基线以外,环城道路以内地段)。第四节 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本次控制性详细

8、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和控制图则。规划报告分为二个层面。古城区域发展规划包括结构规划、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地段城市设计包括城市设计结构及其元素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控制及其形态示意。规划文本包括通则和细则,涉及各个街坊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与街坊开发控制图则一起,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第二章 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划依据第一节 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1、本次规划的法律依据为: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年 11 月通过,1991 年 6 月修改);中华人民

9、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 年 5 月);2、技术规范依据为: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2008);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冀建规-

10、【2009】381 号文);3、上位规划依据为:大名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大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第三章 规划区现状条件分析第一节 区位条件明代古城区域位于大名县城南部,东北距尚未挖掘的宋代府城仅 3 公里。第二节 用地条件城区内地形较为平坦,标高在 52m46m 之间,总体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城内水系主要由位于四处角城附近的坑塘组成,城外尚保存有部分护城河遗址。四周已建和在建的道路有大名府路、府西路、府东路、贵乡路。用地相对较完整,但城区外分布着大量村庄和私搭乱建的居民住户,严重封堵了外界观赏古城的视廊通道和临街观赏界面。7第三节 现状发展优势分

11、析1、繁荣的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发展商贸旅游业,提升传统商业层次,激发古城的生命力和吸引力。2、优良的区位:交通便利,古城周边商业氛围浓厚,开发活跃发展保护性的开发产业,进行土地置换和再开发,提高明城城的品位和设施。3、丰富的内涵: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历史遗存众多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度假产业。4、独特的民俗:奉古通今,内聚力强发展文化产业和民俗产业。第四节 影响发展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当前古城内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基础设施陈旧落后;2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及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3大多建筑质量破旧,密度较高,景观风貌较差;4古城先后经历过 60 年代、80

12、年代两次大规模的破坏性拆建,无序建设过多,城内许多历史遗存除天主教堂外大部都已湮灭,仅仅保留在历史档案的记忆中,急需挖掘、抢救与复建。现状用地一览表 表 1:用地类别 用地名称 类别代号 面积(ha) 比例(%)一类居住 R1二类居住 R2 0.48 0.47三类居住 R3 78.66 77.04小学 R32 1.37 1.34幼托 R32 0.41 0.40居住用地小计 80.92 79.26行政办公 C1 2.53 2.48商业服务 C2 3.92 3.84文化娱乐 C3 0.24 0.24医疗卫生 C5 0.23 0.23文物古迹 C7 0.95 0.93宗教设施 C9 1.40 1.3

13、7公共设施用地小计 9.27 9.08工业用地一类工业 0.11 0.118二类工业 2.73 2.67三类工业 0.51 0.50小计 3.35 3.28道路 7.89 7.73小计 7.89 7.73特殊用地 D3 0.67 0.65小计 0.67 0.65古城内建设用地合计 102.10 100.00水域 E1 6.89林地 E4 0.59弃置空闲地 E7 0.59小计 8.07古城内规划用地合计 110.17古城外商业服务用地 19.12古城外居住用地 24.98古城外工业用地 1.76其它古城外用地合计 45.86规划控制界线范围内总用地 156.03注:古城内建设用地占古城内规划总

14、用地比例为 94.3%。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目标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全面保护古城风貌”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坚持贯彻“注重历史与改善生活并重”、“保护与更新并举”的原则,尽量保持古城的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进一步完善道路系统及其它基础设施,增强古城的服务功能,强化绿地系统的建设,提高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古城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通过土地使用功能置换,强化古城社区结构整合,突出居住文化特色、商业文化特色和古城空间结构特色。第二节 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性改善和再发展相结合原则93、功能结构整合原则4、基础设施完善原则5、突出文化特色原则第三节 规划定位

15、与创意本次设计方案针对现状进行解析和分析,在恢复和展示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历史文脉方面提出了创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代古城的规划定位:“展古城风貌、沐文化传统、创休闲空间、建旅游名城”。2、规划将城墙沿线景观带结合历史城区与滨水景观,重塑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与文化旅游城。3、回应历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4、呼应现状完善城市文化旅游体系,注入休闲观光功能,树立城市文化地标。5、运作模式通过经济运作模式达到整治古城,创造古城历史文化与休闲核心,从而减少改善环境的资金压力。第四节 规划期限与规划目标 近期:至 2015 年,规划目标:对整体格局道路格局环境进行更新保护,完成

16、东西城墙复建及其周边绿化、水系规划与实施;对两条视廊(东西、南北大街步行景观视廊)进行更新改造控制,与上述更新改造措施有冲突的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完成油坊街、马场街、羊市街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改造规划与实施;满洲街、吴水坑街、东关街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改造规划与实施;完成爱心广场及天主教堂环境整治工程,东门广场、北门广场的规划与实施;完成对古城内文物古迹、文物点和历史建筑的普查与保护,尤其对濒临破坏的历史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搬迁工厂用地和大型事业单位用地,增加绿地和广场。远期:至 21 世纪中叶,完成古城功能改善、用地结构调整和人口分布,疏散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对文庙历史风貌街区、道前街历史风貌街

17、区进行更新改造控制,与上述更新改造措施有冲突的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道前街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改造实施;完成南北城墙的复建及其周边绿化、水系规划与实施;更新与复建历10史性建筑及其环境,改善传统民居群的居住条件,激活传统商业氛围,从古城整体上落实更新保护措施,保护古城空间形态和视廊,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永久性的保护、维护及更新整治的具体规定,使其长期保持活力,并使保护工作长久持续下去。第五章 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第一节 社区规模调整1、古城面积不大,容量有限,长期积累的“欠账”使其不堪重负,目前城内人口平均密度为 1.4 万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为 4.8 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 715 平方米

18、下限还低 2.2 平方米。同时,建筑密度大、人均绿地少、人居环境差等现象非常突出。鉴于此,规划拟采用“瘦身法”对古城进行改造,规划通过明确古城的功能,调整优化古城土地使用布局,完善古城基础设施,根据古城“以发展旅游,商贸为主,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迁出不适于在古城内的单位,实现降低古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的目标。2、在对古城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居民意愿调查,对未来古城居民的人口构成、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并通过物质设施的建设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3、根据古城的规划定位,适当控制人口规模,降低人口密度。古城按每平方公里 0.8 万人的标准,现有人口 1.6 万,规划至 2015 年,人口降至 1.3 万人;至本世纪中叶,人口降至 1.1 万人。第二节 人口容量预测规划区有生活居住用地 58.87 公顷,按人均 67 平方米计算,人口为 0.86 万人;考虑到部分商业用地,考虑服务人口为 0.04 万人;考虑到古城旅游形成一定规模后会有部分游客住宿,考虑暂住人口为 0.11 万人;因此规划区人口按 0.9-1.0 万人规模进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